新能源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周二(11 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1 至 10 月份,新能源車產銷量繼續實現較高增長,其中 10 月新能源車月度新車銷量首次超過汽車新車總銷量 50%。據《央視》報導,今年 1 至 10 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2,769.2 萬輛和 2,768.7 萬輛,較一年前增長均超過 10%。
港股
港股周二 (11 日) 在小幅開高後震盪走低,但隨後於午後顯著回升。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最終收漲 0.18%,報 26696.41 點。恒生科技指數收漲 0.15%,報 5924 點;國企指數上揚 0.19%。當日成交總額達到 2102.3 億港元。
台股新聞
車用零組件廠廣華 - KY(1338-TW) 今 (10) 日指出,在墨西哥廠區新設的三條自動塗裝線,預計於年底投產,有望進一步提升產能彈性與交期效率,支援北美客戶需求。廣華 10 月合併營收 4.3 億元,月減 12.81%,年減 2.47%,降至 5 個月來相對低點,主要是因中國十一長假影響,不過,廣華表示,對日系車廠、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的出貨保持良好動能,而北美市場訂單需求也恢復穩定。
台股新聞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 (1319-TW) 今 (6) 日公布 10 月合併營收 21.96 億元,月增 13.78%,年減 2.87%,回升到 5 月以來高點,而時序進入第四季傳統旺季,東陽表示,市場需求正持續增溫中。東陽前 10 月合併營收 207.82 億元,年減 0.73%,隨著旺季報到,正加速生產、備貨與裝櫃,法人看全年營收仍有望挑戰去年新高的水準。
美股雷達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乘聯會) 發布的最新初步數據,特斯拉中國上海工廠在 10 月份的出貨量為 61,497 輛。這一數字在當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中排名第七。儘管整體新能源車市場在 10 月份延續了增長態勢,全國批發銷量達到 161 萬輛,年增 16%,但特斯拉的出貨卻在下滑,10 月份的 61,497 輛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將近 10%。
台股新聞
華科集團旗下 PCBA/EMS 廠精星 (8183-TW) 在第三季由虧轉盈,2025 年下半年營運展望轉佳同時,本周爆量突破 3 月來平台整理區,股價收在 36.55 元,站上所有均線,周漲幅達 19.44%。以新能源車電源管理系統 (BMS) 系統生產爲主的精星,2025 年第三季較上季由虧轉盈,單季稅後純益 1.19 億元,年增 52.83%,單季每股純益達 0.99 元,2025 年 1-9 月稅後純益 1.16 億元,年減 45.76%,每股純益 0.96 元。
台股新聞
華科集團旗下 PCBA/EMS 廠精星 (8183-TW) 在第三季獲利好轉同時,精星預計在 12 月加入昆山 4 條 SMT 生產線,法人估第四季營收將再超越第三季 18.64 億元躍爲全年單季最高峰,今 (30 日股價跳空漲停以 33.25 元開出並鎖到午盤,成功站上短期均線。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三 (29 日) 報導,中國在最新五年規劃中首度將電動車排除在戰略產業之外。分析師認為,這顯示北京當局認定該產業已趨成熟,不再需要大規模政府補貼。中國電動車產業經多年扶植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市場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決定業者存亡。中國在最近公布的 2026 至 2030 年五年發展規劃中,將電動車從戰略產業名單中剔除,這是該產業十多年來首度遭排除。
A股港股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中國汽車產量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變動。今年前三季,安徽省汽車產量以 240.44 萬輛的成績,超越了長期居於首位的廣東省 (208.84 萬輛),領先幅度超過 30 萬輛,預計安徽將首次登頂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大省。在今年前三季,中國汽車總產量中,安徽的占比達到了 10%,這意味著每 10 輛車中,就有 1 輛是「安徽製造」。
A股港股
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 (NEV) 製造商賽力斯於 10 月 27 日正式啟動港股招股程序,招股期將持續至 10 月 31 日。根據計畫,賽力斯股票 (代碼「9927」) 預計將於 11 月 5 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此次上市將標誌著首家「A+H」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誕生。
A股港股
據陸媒央視新聞報導,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方向,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針對這項前沿技術,近日中國科學家針對這一前沿技術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進展。科學家們成功攻克了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使固態電池的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
A股港股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CAAM) 周二 (14 日) 公布數據,中國電動車 (EV) 製造商正持續擴大其海外市場版圖,使得 9 月份電動車出口量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數據顯示,涵蓋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新能源汽車」(NEVs) 出口量在 9 月激增 100%,達到 22.2 萬輛。
台股新聞
車用零組件廠華勝 - KY(2248-TW) 今 (13) 日指出,中國汽車行業迎來傳統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市場需求正持續釋放,而新研發的智慧型閱讀燈和車內投影燈組產品更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成功拿下中國內地多家主流車企的訂單,更順利打入美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體系,預計第四季開始交貨,挹注新營收動能。
台股新聞
塑膠射出機大廠富強鑫 (6603-TW) 今 (8) 日公布 2025 年 9 月合併營收為 5.63 億元,月增 20.61%,年增 54.5%,並改寫歷史單月新高紀錄;2025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 13.58 億元,同創單季新高,季增 8.47%,年增 18.11%;累計 2025 年前 9 月合併營收達 36.31 億元,年成長 9.61%。
歐亞股
中國電動車的強勢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衝擊日本車廠在東南亞深耕數十年的市場主導地位,因普華永道 (PwC,台譯資誠)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六大主要市場中,豐田等日系車廠市佔率已從 2010 年代平均 77% 的高點滑落至 62%,中國車廠市佔率則從幾乎為零躍升至超過 5%,在年銷量約 330 萬輛的東南亞車市中撕開缺口。
港股
在小米集團 (01810-HK) 第六屆年度演講中,董事長雷軍親自揭露了小米汽車第二款車型——小米 YU7 的誕生歷程與成功秘訣。雷軍坦言,YU7 的開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團隊曾面臨激烈的內部爭論與市場質疑,但最終憑藉獨特的定位和精準的策略,成功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發布 18 小時後鎖單量即達 24 萬輛。
大陸政經
當中國哪吒汽車 2025 年 6 月正式進入破產程序時,車主才意識到購入的哪吒汽車享有的「質保」承諾,已經變成一張廢紙。「4S 店沒有配件,想要維修只能去汽修店自費。」車主高暢(化名)說道。今年 9 月,多名哪吒汽車車主收到車聯網終止服務簡訊通知。
A股港股
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車領域,正迎來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真正的考驗已經來臨。為確保《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有效實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的規範倡議,旨在標準化整車企業與供應商採購合同中的帳款支付內容。此舉預示著行業生態將發生深刻變化。
台股新聞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攀升,市場焦點正由電動化轉向智能化,帶動高階零組件如連接器與功率元件需求擴張,此波轉型不僅改變汽車產業競爭態勢,也為台系供應鏈帶來嶄新成長機會。〈中國車市邁向智能化階段 成長動能續強〉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乘用車產銷年增約 13%,新能源車產銷更年增逾 38%,7 月汽車出口成長 23%、新能源車出口達 120%,出口壓力明顯減輕,在需求推動下,市場核心競爭力正由電動化轉向智能化,消費者在購車時對自動駕駛、車聯網與智能座艙等功能的重視程度已僅次於價格因素,此趨勢亦促使中國自主品牌透過高性價比與快速推新,強化市佔率並推升整體供應鏈國產化進程。
A股港股
中國新能源車企零跑汽車 18 日晚間公布其 2025 年上半年財報,展現出遠超市場預期的強勁表現。報告顯示,公司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轉正,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後,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達成此里程碑的車企。零跑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高達 242.5 億人民幣,同比激增 174%,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