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 ADP 研究機構周二 (11 日) 公布的最新資料,美國企業在截至 10 月 25 日的四周內平均每周裁撤約 11,250 人,顯示勞動市場在 10 月下半月明顯降溫,企業招聘動能持續疲弱。這項數據來自 ADP 新推出的「四周平均就業變化」統計系列,用於追蹤民間企業就業趨勢。
美股雷達
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近日發布了《2025 年 AI 現狀》(The state of AI in 2025)年度報告,一組數據揭示了企業導入 AI 的殘酷現實:88% 的企業已採用 AI 技術,但僅有 39% 真正獲得顯著收益。
美國最高法院本周在針對總統川普依據《1977 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加徵全球性關稅的聽證中,對其行政授權提出尖銳質疑,引發市場認為這些關稅恐面臨遭撤銷的風險。不過,貿易律師與企業界普遍認為,即便川普最終敗訴,政府仍將轉向其他貿易工具,使已稍見穩定的貿易環境再度陷入混沌。
美股雷達
作為牽動美股市場起伏的焦點,明星公司 OpenAI 周三(5 日)宣布,全球已經有 100 萬家企業直接使用該公司的服務。OpenAI 表示,統計口徑包括所有主動為商業用途付費的組織,以及通過開發者平台直接消費模型的企業。OpenAI 在 9 月初曾揭露,包含 ChatGPT 企業用戶和校園版 ChatGPT Edu 的用戶數量破百萬。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一 (3 日) 報導,美國企業近來裁員消息頻傳,顯示疫情後企業為避免缺工所出現的「囤人潮」(Labor Hoarding) 可能逐漸褪去。部分經濟學家警告,這波裁員儘管多具個別原因,但整體趨勢或已釋出就業市場降溫的初期訊號。大型企業頻出手 裁員原因各異卻恐非巧合星巴克 (SBUX-US)9 月裁撤 900 名企業員工,成為市場警示點,儘管外界解讀為管理層調整策略的延伸;10 月目標百貨 (TGT-US) 也宣布裁撤 1,800 個人;亞馬遜 (AMZN-US) 則以人工智慧 (AI) 轉型為由,縮編 14,000 名企業職缺;派拉蒙 (PSKY-US) 因合併完成、Molson Coors(TAP-US) 因啤酒市場承壓,也分別裁掉約 1,000 人與 400 人。
國際政經
《路透》周四 (23 日) 報導,多家全球食品、消費品與汽車大廠周四公布財報優於預期,顯示企業正成功調整成本與供應鏈策略,以消化美國總統川普施行的高額關稅壓力,緩解投資人對企業獲利受損的疑慮。多國製造商削減成本 財報優於預期今年以來,全球企業承擔的關稅成本估計超過 350 億美元,為 1930 年代以來最高。
國際政經
針對歐盟考慮強制要求在歐洲經營的中國企業向歐洲公司進行技術轉讓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以三個「反對」明確表態。中方指出:「作為原則,中方支持中歐企業基於市場原則進行貿易與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名義採取保護主義或歧視性措施。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權限正面臨法律挑戰,此高知名度案件目前正等待美國最高法院審理。這場法律戰中,訴訟雙方都警告稱,國家的「生存」正受到威脅,全案的口頭辯論定於 11 月 5 日舉行。川普總統本人堅信,如果沒有關稅,美國將無法生存。他稱此案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並預測,如果最高法院做出對他不利的裁決,美國經濟將面臨可怕的局面,因為美國若無關稅將會「毫無防禦能力」。
美股雷達
以 Elsie Peng 和 David Mericle 為首的高盛 (GS-US) 經濟學家團隊周日 (12 日) 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到今年年底,美國消費者將承擔川普政府關稅行動超一半的成本。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將消化 55% 的關稅成本,企業承擔 22%,外國出口商透過降價吸收 18%,另有 5% 被規避。
美股雷達
高盛近期發布報告,梳理人工智慧(AI)產業的五大核心爭議,並針對企業與投資者提供策略啟示。高盛認為,當前 AI 行業雖具泡沫特徵,但核心指標仍未達泡沫水準。報告指出,消費端與企業端 AI 應用差異明顯,支出規模快速擴張,但基礎設施與能源供應仍是關鍵瓶頸,而整體行業估值尚未出現泡沫級風險。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OpenAI 周一 (6 日) 在其開發者會議上宣布與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計劃將旗下人工智慧 (AI) 產品導入多元產業,藉此把消費者端的強勁成長勢頭延伸至企業市場。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 (Sam Altman) 在舊金山 Fort Mason Center 演講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大幅聚焦在企業業務上。
國際政經
在近期舉行的一場大型美國執行長論壇上,儘管多數與會者為共和黨人,但討論內容卻顯示對川普政策有效性的疑慮。與會執行長來自《財富》500 強企業,論壇所有發言不對外公開。本屆論壇為第 155 屆,會場距華盛頓國會大廈僅數步,一些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及川普政府官員也出席。
美股雷達
美國耐久財訂單 8 月意外強勁反彈,帶動核心資本財訂單持續成長,顯示儘管受進口關稅影響成本增加,企業投資動能仍維持穩健,但出貨數據放緩意味著第三季企業設備支出成長可能較為溫和。美國商務部普查局周四 (25 日) 公布數據顯示,8 月整體耐久財訂單月增 2.9%,扭轉 7 月下滑 2.7% 的頹勢,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0.3% 降幅,年增率達 5.4%。
美股雷達
Alphabet(GOOGL-US) 旗下自駕巨頭 Waymo 的無人自駕服務 (Robotaxi) 持續延伸觸角,周三 (24 日) 宣布針對企業推出「Waymo for Business」,正式跨足商務旅行市場。Waymo 表示,「Waymo for Business」讓企業和組織可以建立帳戶,供旗下員工在洛杉磯、鳳凰城和舊金山等城市使用 Robotaxi 服務。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報導,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三 (17 日) 表示,對於媒體報導中國禁止企業採購其人工智慧 (AI) 晶片感到「失望」。英國《金融時報》(FT)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中國國家網信辦已要求包括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與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在內的企業,不得再購買輝達 AI 晶片,其中包括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 RTX Pro 6000D;此前美國以國安為由限制的 H20 晶片則屬於另一波出口管制範圍。
國際政經
受美國總統川普大規模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多個行業的招聘活動放緩,部分企業甚至開始裁員,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增長幾近停滯。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製造業、批發零售與能源等行業在近月出現大量失業現象。企業高層表示,川普的關稅增加了成本,使企業擴張計畫難以落實。
歐亞股
綜合外媒周四 (11 日) 報導,美國聯邦移民當局本月初突襲檢查現代汽車 (Hyundai) 與 LG 新能源 (LG Energy Solution) 在喬治亞州合資興建的電池廠工地,拘留數百名韓籍勞工。事件導致工程至少延宕兩到三個月,並引發南韓與美國外交摩擦,也讓韓企在美國的數十億美元投資前景蒙上陰影。
國際政經
法國商界領袖警告,隨著法國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宣布將於下個月尋求國會信任投票,可能導致法國政府垮台,法國經濟或將受到造成嚴重影響。業界抱怨,政府缺乏明確方向,也未就如何修復公共財政達成政治共識。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法國政府預計將在 9 月 8 日面臨一年多以來的第三次倒台,屆時貝魯將就其應對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計畫接受信任投票。
美股雷達
美國 7 月企業設備訂單優於市場預期,顯示企業在面對貿易與稅收政策不確定性逐漸消退之際,投資意願出現回升跡象。美國商務部周二 (26 日) 公布初步數據顯示,作為設備投資指標的核心資本財訂單 (扣除飛機與軍事設備) 月增 1.1%,扭轉 6 月下修後的 0.6% 減幅,增幅超越所有經濟學家預估。
週二(12 日),以太坊(ETH)價格大漲超過 5%,突破 4600 美元,創下自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此次漲勢反映出市場對以太坊及其他加密資產的需求強勁,同時受到多重因素推動,資金流入熱潮明顯。此次 ETH 上漲正值企業財庫大規模增持以太坊、美國現貨 ETF 資金流入創新高,以及市場對聯準會 9 月可能降息的預期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