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
大陸政經
中國新能源汽車直營店正在非一線城市省會裡加速消失,過去四季以來,騰勢、鴻蒙智行、極氪等多品牌被曝大面積調整管道,河北、河南、廣東等地的騰勢直營門市陸續關門或轉讓經銷商,鴻蒙智行在廣東、四川等地也縮減直營規模,僅留一線城市直營門市,極氪浙江直營店店長也透露,轉型已向三、四線城市蔓延。
大陸政經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Rho Motion 周三 (12 日) 公布的數據,今年 10 月全球電動車 (含純電動車及插混車型) 銷量年增 23% 至 190 萬輛,主要由歐洲、中國等市場驅動,北美市場則因政策變動遭遇顯著下滑。歐洲市場表現亮眼,10 月銷量年增 36% 至 37.27 萬輛,德國、法國、英國需求旺盛,但經歷先前數月高點後,歐洲 10 月電動車銷量較前幾月略有回落,但 Rho Motion 數據主管 Charles Lester 指出,今年前 10 月累計增速仍保持高位,預計年底收官將迎來強勁表現。
台股新聞
車用零組件廠廣華 - KY(1338-TW) 今 (10) 日指出,在墨西哥廠區新設的三條自動塗裝線,預計於年底投產,有望進一步提升產能彈性與交期效率,支援北美客戶需求。廣華 10 月合併營收 4.3 億元,月減 12.81%,年減 2.47%,降至 5 個月來相對低點,主要是因中國十一長假影響,不過,廣華表示,對日系車廠、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的出貨保持良好動能,而北美市場訂單需求也恢復穩定。
「Robotaxi 港股第一股」的爭奪在香港交易所周四 (6 日) 的銅鑼聲中塵埃落定,小馬智行(02026-HK) 與文遠知行 (00800-HK) 兩大自動駕駛重量級企業同步掛牌上市,前者發行價 139 港元,後者 27.1 港元,但小馬首日跌 10%,文遠跌 7.8%,這一情形除顯示市場短期波動,更反映今年中國智慧汽車企業集體赴港上市熱潮。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上月銷量達 44 萬 1706 輛,創下今年新高,今年前 10 月累計銷量突破 370 萬輛,不僅穩坐中國車市銷冠,更躋身全球車廠第一梯隊,打破外界對比亞迪「國產廉價品牌」的固有認知,旗下王朝、海洋系列貢獻 39.5 萬輛,涵蓋中端的方程豹、騰勢分別賣出 3.1 萬、10.1 萬輛,豪華品牌仰望也有 654 輛,呈現「全面開花」局面。
近期,長安汽車 (000625-CN) 、奇瑞汽車 (09973-HK) 等中國車廠陸續推出「企業版購置稅補貼」,一場圍繞消費端的「補貼助力賽」正悄悄展開。這項行動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調整密切相關,中國工信部等三部門發佈公告,要求 2026 年起列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車型必須符合新要求,購置稅將從「免徵」逐步轉為「減半徵收」。
大陸政經
中國今年第三季汽車出口數據日前出爐,根據乘聯分會統計,今年前 9 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571 萬輛,年增 21%,9 月單月出口 76.3 萬輛,年增 26%,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尤其亮眼,今年前三季累計出口 232 萬輛,年增 52%,遠優於去年同期的 22%,9 月單月出口 30 萬輛,年增 66%。
能源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及資訊化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電動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 年)》(下稱《方案》),明確透過健全網絡、提昇效能、優化服務等舉措,推動充電服務能力三年翻倍,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支撐。
美股雷達
據《CNBC》周四 (2 日) 報導,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1211-HK)(002594-SZ)9 月交車量年減近 6%,為 2025 年首次出現年減,顯示市場領導者面臨成長放緩。相較之下,零跑汽車(9863-HK)、小米(1810-HK)、小鵬汽車(9868-HK)(XPEV-US) 等新創車廠紛創單月交車新高。
大陸政經
中國車市在國慶假期首日迎來「金九」收官戰報,多家新能源車廠率先揭露 9 月銷量成績,新勢力車廠與傳統車廠雙雙交出亮眼答卷,銷量破萬、創歷史新高、衝擊年銷目標等關鍵詞頻現,勾勒出新能源車市激烈的競爭圖景。新勢力陣營中,零跑汽車以 6.67 萬輛的單月交付量強勢領跑,年增 97% 且首破 6 萬輛大關,更連 7 月蟬聯新勢力銷售冠軍。
歐亞股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蔓延到歐洲。當福斯宣布 2027 年將推出售價 2 萬歐元 (約 73 萬台幣) 平價電動車 ID.1,這場原本由中國車廠主導的「價格戰」,已悄然演變為一場橫跨歐亞大陸的產業鏈與技術博弈。歐洲車廠的「焦慮」早已顯露無遺。
A股港股
陸媒報導,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大車」熱潮,車長超過 5 米的蔚來 ES8、理想 i8、樂道 L90 等大型 SUV 一經推出,便迅速攫取市場目光,成為路上新的風景線。報導認為,這股趨勢不僅是曇花一現,多家車廠已預告明年將有更多大型車款排隊上市,一場「大車盛宴」正在醞釀。
A股港股
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車領域,正迎來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真正的考驗已經來臨。為確保《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有效實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的規範倡議,旨在標準化整車企業與供應商採購合同中的帳款支付內容。此舉預示著行業生態將發生深刻變化。
科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上周四 (11 日) 發布數據指出,今年前 8 月中國汽車出口成績亮眼,出口量年增 13.7% 至 429.2 萬輛,其中 8 月汽車出口 61.1 萬輛,較上季成長 6.2%,年增 19.6%。從細分領域看,中國乘用車成長動能迅猛,處於高速發展期,上月乘用車出口 53.3 萬輛,季增 6.7%,年增 21.8%,商用車出口 7.8 萬輛,季增 3.3%,年增 6.6%。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快速發展,但出現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問題。截至去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3140 萬輛,但專業維修企業不到 2 萬家,技能人員不足 10 萬人。中國工信部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將達 103 萬,其中售後服務人才佔 80%。
A股港股
特斯拉 (TSLA-US) 周一 (1 日) 再度啟動降價策略,其 Model 3 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在中國售價,從人民幣 26.95 萬元下調 1 萬元,來到 25.95 萬元。這款僅在 8 月 12 日正式發布的新車,在不足一個月內便「閃電式」降價,此舉凸顯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
港股
中國新勢力車廠周一 (1 日) 陸續公佈 8 月交付量,榜單再次出現大洗牌。以單品牌銷售來看,8 月交付榜前三名是零跑汽車(09863-HK) 的 57066 輛、問界 40012 輛跟小鵬汽車 (09868-HK)37709 輛,前三名與 7 月保持一致,而真正大洗牌出現在第二梯隊,蔚來 (09866-HK) 成為黑馬,上月交付 31305 輛,從第六名躍升至第四,小米 (01810-HK) 汽車交付逾 30000 輛保持第五,理想 (02015-HK) 交付 28529 輛,跌至第六。
中國四大 A 級車展之一成都國際汽車展今 (29) 日盛大開幕,吸引近 120 個汽車品牌參展,展示車輛逾 1600 輛,各大車商紛紛藉此舞台,為下半年激烈的市場競爭吹響號角,但在熱鬧的背後,一場悄無聲息的 「缺席潮」 正悄然上演。《國際金融報》報導,今年的第 28 屆成都車展共有 23 家汽車品牌缺席,涵蓋超豪華、合資、新勢力及自主品牌四大陣營。
A股
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的全球佈局正迎來關鍵分水嶺,根據榮鼎諮詢 (Rhodium Group) 周一 (18 日) 發布的研究報告,去年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企業海外投資約 160 億美元,略超過在中國國內 150 億美元投資額,打破多年來約 80% 投資額集中在國內的格局。
港股
零跑汽車 (Leapmotor)(09863-HK) 曾是中國電動車產業的邊緣企業,但今年其銷售額和股價漲幅均超過所有新創競爭對手,分析師表示,該公司未來還將取得更大進步。這家汽車製造商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自今年 1 月以來已上漲一倍,超過了同業小鵬汽車和小米集團,並且較去年 8 月的低點飆升了 20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