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四 (22 日) 報導,美中貿易戰衝擊不僅限於科技與製造業,連原本默默出口賺外匯的美國畜牧育種產業也成為關稅波及的受害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種豬、牛精與羊精出口訂單接連遭中國買家取消,美國業者指出,這場貿易衝突對產業造成長期傷害,品牌信任難以修復。
越南貿易部今 (20) 日表示,與美國的第二輪貿易談判周一 (19 日) 已在華盛頓開始,將持續到周四(22 日),第一輪會談則已經在本月稍早時舉行。參加會談的越南工貿部長阮鴻延也跟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就核技術問題舉行會談。越南希望免於被加徵 46% 的關稅,貿易部發出聲明說:「兩國就如何解決共同關心的基本問題和加快談判進程進行了討論。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五 (16 日) 在阿布達比宣布,美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AE, 簡稱阿聯) 已達成協議,為阿布達比採購美國最先進的人工智慧 (AI) 半導體鋪路。這項協議不僅象徵阿聯邁向全球 AI 重鎮的雄心,也標誌著美阿經貿合作邁入嶄新階段。
據《中新社》周三(14 日)報導,今年 4 月特斯拉 (TSLA-US) 上海超級工廠出口 Model 3 和 Model Y 車型近 3 萬輛,單月出口量在過去 12 個月中創下新高。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煥新 Model Y 一經推出就引發市場關注,為特斯拉帶來亞太市場單日訂單新紀錄。
台股新聞
中鋼 (2002-TW) 今 (14) 日開出 6 月盤價,由於近期新台幣匯率升值劇烈,衝擊下游加工出口產業,客戶觀望氣氛濃厚,為協助下游用鋼產業並確保接單競爭力,盤價全面下調,每公噸跌 600 元。美國關稅政策談判牽引全球經濟,陸續與英國、中國大陸達成初步協議,經濟不確定性有望逐步趨緩,聯準會維持利率穩定並示警經濟風險。
台股新聞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 (1319-TW) 今日公布 4 月自結合併稅前盈餘為 3.94 億元,年減 28%,每股盈餘 (EPS)0.64 元,主要是受匯率波動衝擊,單月匯兌損失 2.12 億元,但仍創獲利同期次高紀錄。東陽說明,若排除兩期匯兌,4 月稅前盈餘年增幅可達 40%,也是同期最賺紀錄。
據《路透》報導,白宮人工智慧 (AI) 與加密貨幣政策負責人、川普的 AI「沙皇」David Sacks 周二 (13 日) 表示,美國不需要阻止其 AI 晶片和技術在全球擴散,也能管控國安風險。此言論暗示,美國對出口至像沙烏地阿拉伯等可信盟友的立場將更為開放。
國際政經
根據外媒周二 (13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正在中東展開訪問行程之際,白宮準備宣布一項重要協議,放寬對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 等國的人工智慧 (AI) 晶片出口管制。此舉將加速兩國發展資料中心和 AI 基礎建設,即便部分美國官員對沙國與中國的關係仍存疑慮。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一 (12 日) 報導,美中高層貿易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落幕後,雙方宣布大幅削減關稅,全球市場情緒大幅回暖。市場分析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堅持強硬立場,未直接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最終成功迫使美方在關稅議題上作出實質性讓步。美方讓步 幾乎滿足中方核心訴求根據最新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原先高達 145% 大幅下調至 30%,並暫停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至 10%。
台股新聞
隨著美中兩國此波貿易戰緊張氣氛的緩解,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認為,未來幾個月台灣的出口增長可能會放緩,主要原因是美國 GDP 和進口增長預估減緩,全球和區域增長也將放緩。此外,美國對半導體進口的第 232 條調查以及美台貿易談判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周一 (12 日) 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會同多部門及六個戰略礦產資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門,共同部署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會議強調,戰略礦產出口管制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加強出口全鏈條管控是關鍵。
據澳洲《ABC》報導,在全球不確定性、關稅和貿易戰的環境下,澳洲牛肉的市場需求正持續增長,甚至打破紀錄。澳洲 4 月牛肉出口量達到 超過 127,000 噸,創下 4 月份的最高紀錄。其中,最大的兩個客戶是 美國 (37,213 噸) 和中國 (21,572 噸)。
《CNBC》周五 (9 日) 報導,美國與中國即將於本周末在瑞士展開高層貿易會談,被視為兩國經貿關係「破冰」的重要契機。這場會議將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 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銜出席。
根據《CNBC》周五 (9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超過 145% 高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首批受影響的貨櫃船已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和長灘兩大港口。根據 MarineTraffic 數據,已有 7 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船停靠美國港口,另有 5 艘貨船即將抵達,總計超過 12,000 個貨櫃正面臨高額關稅。
A股港股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超過 100% 的關稅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立即大幅下降,但中國 4 月的出口增幅仍超過預期。具體來看,按美元計算,中國 4 月份出口額實現年率 8.1% 的增長,這一增幅顯著高於市場此前預測的 1.9%。不過,與 3 月份 12.4% 的較高增幅相比,4 月份的出口增速有所放緩,這可能部分反映了企業在 3 月為趕在關稅生效前出貨而出現的搶運效應。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1211-HK) 正悄悄向投資人釋出長期擴張藍圖。根據《路透》周四 (8 日) 引述多位知情人士報導,比亞迪目標在 2030 年前,實現其全球銷售中「一半來自中國以外市場」,意味著該公司將與豐田汽車 (Toyota) 與福斯汽車 (Volkswagen) 等傳統汽車巨頭直接競爭全球市占。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新一輪關稅行動後,歐盟準備對高達 950 億歐元 (約 1,080 億美元) 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根據《彭博》報導,歐盟執委會於周四 (8 日) 啟動磋商程序,並強調若談判破裂,將毫不猶豫採取反制。擬定報復清單 汽車與飛機首當其衝歐盟擬議的關稅清單涵蓋美國多項重要出口商品,包括波音 (BA-US) 飛機、美製汽車、汽車零組件與波本威士忌等。
美股雷達
船舶追蹤數據顯示,即使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導致美國對最大買家天然氣出口量減少,但 4 月美國天然氣液體出口量仍創下歷史新高。最近的貿易發展威脅到了美國天然氣液體 (NGL) 的出口,例如乙烷、丁烷和丙烷,這些產品用於製造塑膠和化學品以及用於取暖和烹飪。
國際政經
美國政府關稅實施前,德國工業生產在 3 月成長,工業產出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3%,遠超經濟學家的預期。與此同時,德國 3 月份的出口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1.1%,增長幅度略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1.0%。同時,進口則較 2 月份下降了 1.4%。
台股新聞
川普關稅暫停 90 天拉貨潮持續湧現!財政部統計處今 (8) 日公布 114 年 4 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4 月出口 486.6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月減 1.8%,年增 29.9%,連續 18 個月正成長。累計 1 至 4 月出口 1,782.3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