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
美股雷達
美國耐久財訂單 8 月意外強勁反彈,帶動核心資本財訂單持續成長,顯示儘管受進口關稅影響成本增加,企業投資動能仍維持穩健,但出貨數據放緩意味著第三季企業設備支出成長可能較為溫和。美國商務部普查局周四 (25 日) 公布數據顯示,8 月整體耐久財訂單月增 2.9%,扭轉 7 月下滑 2.7% 的頹勢,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0.3% 降幅,年增率達 5.4%。
歐亞股
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ASM International 周二 (23 日) 下修 2025 年下半年營收展望,主因是來自部分主要客戶的需求不如預期,顯示半導體產業復甦腳步仍不均衡。該公司預期全年營收成長將落在先前 10% 至 20% 區間的低檔,下半年營收將比上半年減少 5% 至 10%(以固定匯率計算),第四季需求尤其偏弱。
台股新聞
外媒今 (22) 日報導,台積電 (2330-TW)(TSM-US) 的 2 奈米製程已有 15 家客戶,當中有 10 家都是來自高效能運算 (HPC) 領域;業界看好,台積電 2 奈米客戶不再侷限於市場熟知的幾家,而是想參與 AI 的巨頭都想自製晶片並找上台積電,帶動 2 奈米需求爆棚,驗證董事長魏哲家先前所述「做夢都沒想到這麼多」。
美股雷達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甲骨文 (ORCL-US) 正與 Meta Platforms(META-US) 洽談為期多年的雲端運算合約,價值可能高達 200 億美元。此消息強化甲骨文在競爭激烈的雲端世界站穩重要基礎設施供應商的地位,甲骨文股價周五 (19 日) 聞訊強漲 4%。
港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重大突破,深圳優必選科技 (09880-HK) 宣布,已獲得來自某國內知名企業的 2.5 億元人民幣採購合約,創下迄今為止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的單筆訂單紀錄。這份以人形機器人 Walker S2 為主的合約,不僅鞏固了優必選在市場的領先地位,也標誌著人形機器人正從概念驗證階段,加速邁向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關鍵拐點。
美股雷達
美國商務部普查局周三 (3 日) 公布數據顯示,7 月工廠訂單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主因來自商用飛機訂單大減,不過企業在設備方面的投資支出仍展現韌性,為第三季經濟提供支撐。7 月工廠訂單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主因來自商用飛機訂單大減。(圖:ZeroHedge)根據報告,7 月工廠訂單月減 1.3%,略優於市場預估的 1.4% 降幅,但仍延續 6 月的 4.8% 跌勢。
美股雷達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 期待已久的印度市場首秀至今表現平淡,訂單量低迷引發外界對特斯拉全球成長前景的疑慮。根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自七月中旬開始銷售以來,特斯拉在印度僅接獲超過 600 輛車的訂單,遠低於公司預期,僅相當於特斯拉上半年全球每四小時交付的車輛數量。
美股雷達
美國 7 月企業設備訂單優於市場預期,顯示企業在面對貿易與稅收政策不確定性逐漸消退之際,投資意願出現回升跡象。美國商務部周二 (26 日) 公布初步數據顯示,作為設備投資指標的核心資本財訂單 (扣除飛機與軍事設備) 月增 1.1%,扭轉 6 月下修後的 0.6% 減幅,增幅超越所有經濟學家預估。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21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波音公司 (BA-US) 正朝與中國敲定一筆多達 500 架飛機的大單邁進,若能落實,不僅將終結自總統川普 2017 年訪中以來的銷售荒,也有望成為美中貿易協議的核心成果。知情人士指出,雙方仍在協商這筆龐大訂單的複雜條款,包括飛機型號、數量及交付時間表。
台股新聞
印能科技 (7734-TW) 今 (12) 日公布上半年財報,受匯兌損失影響,上半年稅後淨利 3.91 億元,年減 23.33%,每股稅後純益 14.3 元,展望後市,看好在 AI 驅動的封裝擴產浪潮下,公司訂單能見度已延伸至 2026 年,營運展望持續樂觀。
台股新聞
中小尺寸面板廠凌巨 (8105-TW) 表示,下半年目前估可望持穩去年同期,公司布局新應用也陸續發酵,近期更拿下歐美睡眠呼吸器設備面板訂單,預計明年下半年量產。凌巨上半年營收 42.78 億元、年增 9.67%,公司表示,雖然上半年多少有提前拉貨的因素,但下半年可望持穩去年同期水準;以凌巨上半年營收比重來看,工控達 45%、車用 33%、消費 22%。
美股雷達
奇異航太 (GE Aerospace) 周四 (17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6/30) 財報,受惠於民用航空市場復甦與引擎交付量大幅成長,該季獲利優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也調高全年財測。該公司執行長卡普 (Larry Culp) 表示,公司正逐步克服供應瓶頸,同時透過成本控管與價格策略對抗關稅壓力。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二 (15 日) 報導,投資人正留意關注晶片設備龍頭艾司摩爾 (ASML) 即將於周三 (16 日) 公布的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市場關鍵焦點在於該公司能否交出足以支撐 2026 年成長預期的訂單成績。若訂單表現不如預期,恐將重創外界對其中長期營運動能的信心。
台股新聞
全球最大的 HDI 製程 PCB 廠華通 (2313-TW) 對業務加速在地區及產品上加速擴張,除在泰國的第一座工廠 100% 供給低軌衛星 (LEO) 市場,高產能利用率並將進入獲利階段。同時,除了打入目前小米推出的 AI 眼鏡供應鏈外,法人指出,華通也打入 Meta 智慧眼鏡應用的供應鏈。
美股雷達
美國 5 月耐久財訂單大幅反彈,主要受惠於商用飛機訂單暴增,但同月出口卻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導致商品貿易逆差意外擴大。整體數據反映製造業復甦動能與國際貿易表現出現明顯分歧,恐將削弱第二季經濟成長貢獻。根據美國商務部周四 (26 日) 公布數據,5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 16.4%,創多年來最大單月增幅,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8.5%,也扭轉前月下修後的 6.6% 跌幅。
綜合外媒周二 (10 日) 報導,波音(BA-US)5 月飛機訂單激增至 303 架,創下自 2023 年 12 月以來最高單月訂單紀錄。根據波音官網資料,這是該公司歷史上第六高的單月訂單紀錄,當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中東行期間簽署的重大訂單。波音在 5 月交付了 45 架飛機,幾乎是去年同期 24 架的一倍,顯示在供應鏈和產能逐步恢復後,交付表現穩健。
台股新聞
羽絨衣代工廠商廣越 (4438-TW) 今 (9) 日公告 5 月營收 18.16 億元,刷新單月歷史新高,月增 66.7%、年增 35.3%;累計前 5 月營收 56.62 億元,年增 21%,公司對全年營運展望維持審慎樂觀。廣越董事長吳朝筆表示,受惠於品牌客戶持續重塑供應鏈,加上廣越自身在規模、生產技術與成本管理上的綜效優勢,合作關係持續深化,今年以來訂單出貨如期、無流失,能見度已延伸至第三季。
美股雷達
4 月美國主要製造資本財新訂單下降,顯示第 2 季初企業設備支出減弱。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周二 (27 日) 表示,衡量企業支出計畫的密切指標、不包括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繼 3 月上修至成長 0.3% 後,4 月又下跌了 1.3%。經濟學家曾預測,這些所謂的核心資本財訂單將下降 0.1%。
台股新聞
BMC 龍頭信驊 (5274-TW) 董事長林鴻明今 (21) 日表示,過去 4 周客戶訂單明顯增加,BB Ratio(接單出貨比) 大幅攀升,因此即便第二季面臨匯率波動,公司仍上調本季營收預估,從原先 17 至 18 億元上調至 19 至 20 億元。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在中東行程中推動重大經濟合作。白宮周三 (14 日) 宣布,美國與卡達達成超過 2,435 億美元的多項投資協議,為雙方規模高達 1.2 兆美元的未來經濟合作奠定基礎。白宮聲明指出,這些合作「將推動世代創新與繁榮,強化美國製造與科技領導地位,並引領美國邁向新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