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
台股新聞
美國對等關稅稅率已在近日陸續出爐,再次引發全球經濟動盪;特別是美國針對高科技、AI、綠能產業課徵高關稅,掀起了新一波科技關稅戰,加深了「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主流趨勢。越南憑藉勞動力優勢、區域經濟整合與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已成為亞洲投資熱點。對最新的美越貿易新政及國際稅制變局對台商的實質影響,勤業眾信前瞻性盤點潛在風險並提出四個建議,協助企業強化未來營運韌性。
美股雷達
外媒最新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揮舞關稅大棒的同時,一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暗戰正在海關文件與報關單間激烈上演。隨著對等關稅 8 月 1 日最後期限將至,美國企業陷入「合規求生」與「欺詐暴利」的生死抉擇,司法部的打擊行動也已悄悄提高。《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簽署新一輪關稅行政命令之後,華爾街貿易律師們迅速進入戰時狀態。
關於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法律攻防即將進入關鍵階段,華盛頓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7 月 31 日將審理小型企業進口商挑戰川普全球關稅政策的案件,而在一天後,川普針對全球數十個國家的高額關稅計畫將正式生效,但法律專家警告,即便當前案件出現有利判決,要從根本上解決總統關稅權力這一憲法爭議,恐仍須經歷漫長法律程序。
最新數據顯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 7 月 9 日最終期限逼近,美國西海岸門戶洛杉磯港在 6 月迎來 117 年來最繁忙的一個月,當月處理標準箱 (TEU) 達 89 萬 2340 個,遠高於去年同期,年增率約 8%,這場罕見的「貨運狂歡」背後是企業為規避川普關稅而展開的瘋狂搶運。
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強力衝擊下,歐盟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感推動貿易多元化戰略,上周日 (13 日) 與印尼在布魯塞爾就推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達成政治共識,這一突破性進展恰逢美國向歐盟揮舞關稅大棒的關鍵時刻。川普上周六 (12 日) 在致歐盟的信函中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將對歐盟輸美商品加徵 30% 的關稅,此舉猶如在全球貿易體系投下一枚震撼彈。
基金
在美國新一輪對等關稅稅率正陸續公布中,儘管川普政策反覆、聯準會 (Fed) 暫緩降息、地緣衝突不斷,都未阻礙美股持續創新高。面對美股逐步墊高,「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今 (14) 日指出,歷史經驗顯示,當市場充滿不確定感時,反而是長線資金布局的絕佳機會,建議投資人宜把握情緒尚未轉向樂觀前,進場搶得先機。
自今年月 20 日就職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多次高調宣稱要「讓製造業重返美國」,並承諾透過加徵關稅消除貿易逆差,讓美國製造業重現輝煌,但隨著半年將至,最新經濟數據卻顯示美國製造業不僅未能實現復興,反而陷入了持續萎縮的困境。美國製造業連 4 月萎縮,即便川普政府極力推動汽車和科技公司在美投資,但現實是,許多美國工廠的建設進度正在放緩。
台灣政經
行政院日前表示,台美談判團隊已於美東時間 7 月 8 日在華府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進行第三輪實體會晤,雙方都認為談判應持續推進,並已初步約定下一輪實體磋商時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雙方盼 8 月 1 日前完成協議,屆時會有最終結果。
國際金價仍在震盪上行中,上周五 (11 日) 短線拉升,收在每盎司 3370 美元,單日漲幅達 1.34%,且上周 COMEX 黃金期貨價格呈連三漲表現,在每盎司 3300 美元附近維持高檔震盪態勢。分析師指出,市場不確定性溢價再度回升,避險資金持續湧入黃金市場,但川普關稅政策的反覆衝擊使得市場預期不斷被消化,導致金價呈現震盪走勢。
雜誌
文.洪寶山川普 4 月 2 日的對等關稅,是上半年影響股市最大的變數,台灣 32% 的關稅率,讓加權指數跌到 4 月 9 日的 17306 低點,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加權指數在 7 月 4 日見到 22842 高點,經歷 60 個交易日、共 5536 點,平均每天上漲 92.26 點,這速度其實是慢的,從清明 (15°) 到小暑 (90°),是太陽節氣中的「升勢段」,象徵陽氣漸盛、氣溫升高,也是資金活水逐漸冒頭的時期。
雜誌
文.張興華美國對等關稅陸續公布,市場籠罩不確定因素,包括 7/8(本文截稿) 收盤加權指數已連續三日收跌,共計下跌 350.7 點,跌幅 1.54%,面對川普關稅來襲,包括日本與韓國稅率均為 25%,川普 7/9(台北時間 7/9 晚~ 7/10 凌晨) 還要陸續公布,台灣會不會在其中尚未可知,政府及企業界繃緊神經應對,準備因應後續對台灣的經貿情勢發展與影響。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10 日) 升高貿易緊張,表示對大多數貿易夥伴的基準關稅擬從目前的 10% 提高到 15% 或 20%,消息發布後美股期指從持平轉為下跌,美元走強,黃金油價也上漲。標普 500 期指下跌 0.5%,那斯達克 100 期指下跌 0.6%,道瓊期指也跌 202 點或 0.45%。
美股雷達
美國勞工統計局將於下周二 (15 日) 發布的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數據正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這份被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視為關鍵指標的經濟數據,將揭示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的關稅戰是否已對國內物價形成實質性影響。華爾街機構普遍預期,即便存在關稅傳導效應,影響可能主要集中體現在剔除食品與能源波動的核心 CPI 指標上。
台股新聞
近期美國對等關稅逐步公告,台、美仍在談判中,有國內媒體報載,美國進口車關稅恐從 17.5% 降到 2.5% 或 0% 關稅。商總監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錦村今 (10) 日受訪時表示,美進口車調降關稅對消費者利多,一定比台廠更便宜,國內汽車或代銷業者一定會有擔憂,車廠也會考慮是否續留台灣造車。
台灣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延長原定於 7 月 9 日到期的對等關稅暫緩期至 8 月 1 日,並自台灣時間 8 日起陸續對 22 國發出最新關稅通知,稅率介於 25% 至 40% 不等,截至今 (10) 日,台灣尚未列入通知名單,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上午指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等一行 8 日於華府與美國談判團隊實體會晤,除對重要議題達成共識,並已洽約下一輪實體談判時間,她表示政院對關稅立場:「一直正面樂觀看待」。
台股新聞
美國對等關稅近日已公布 2 套名單,台灣都不在其中,國內出口產業界面對關稅衝擊憂心忡忡。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 (10) 日在會員代表大會前受訪,強調政府應在名單出爐之前,說明進度為何,因為台灣已經配合軍購、擴大美國採購,若還不能將關稅降至 20% 以下,台廠競爭力會降低,政府及談判團隊應向國人道歉。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開始新一輪的極限施壓,分析師最新分析指出,此輪施壓的重點在於東亞和東南亞,其中不乏中美博弈的考慮,但最新稅率相較 3 個月前整體有所下降,說明川普的關稅政策仍在回歸理性。本周原本是各國與川普政府完成貿易談判的最後期限。川普周一 (7 日) 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 7 月 9 日延後到 8 月 1 日,並在社群媒體上稱日韓兩國、泰國、印尼等 14 國若無法在 8 月 1 日前達成協議,將面臨 25%-40% 不等的對等關稅,新關稅不與先前宣布的汽車、鋼鋁等產業關稅疊加。
台股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 (9 日) 陸續公布第二輪國家對等關稅通知函,8 國關稅稅率開獎,當中依然不見台灣在內,儘管貿易緊張情勢升溫,但市場對聯準會可能降息的預期轉強,美股四大指數齊揚,台股今 (10) 日受美股激勵,開盤平盤震盪,以 22,566 點小漲 39 點開出,早盤一度上漲 117 點,盤中收斂漲 55 點,暫收 22,517 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原訂於 7 月 9 日實施對等關稅,但在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等幕僚建議下,決定將實施日期延後至 8 月 1 日。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政府內部認為與印度、歐盟等貿易夥伴的協商已有進展,延長時間有助於推動更多協議的達成。
世貿組織 (WTO) 近日發布最新貿易監測報告,對去年 10 月中至今年 5 月中全球貿易形勢做出悲觀預估稱,全球貿易政策環境正在惡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貿易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報告指出,美國近期採取的一系列單邊貿易措施引發了貿易夥伴的強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