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全球AI資本支出將破兆!貝萊德看好亞洲居AI半導體核心 台灣這3領域「超前」正吃香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AI 仍是 2025 年全球科技產業的主旋律, 貝萊德全球科技團隊主管兼董事總經理 Tony Kim 指出,AI 技術堆疊涵蓋基礎建設、智慧層與應用層,都正以空前速度擴張,企業與消費者需求快速升溫,科技股仍處多頭初升段,建議應全面布局,掌握長期爆發成長。他強調,台灣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與高階製程這三方面擁領先地位,可望續當 AI 浪潮中的重要受益者。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資本支出將破兆!貝萊德:亞洲是全球AI半導體核心 台灣在3領域「超前」正吃香。(圖: shutterstock)

擁有超過 30 年科技產業投資經驗的 Tony Kim 表示,AI 基礎建設正進入史上最大的資本支出週期,全球正掀起「AI 工廠」建設浪潮,涵蓋晶片、網路、儲存與電力等領域。主要企業在 2025 年預估將投入約 5,000 億美元 AI 資本支出,未來更可能突破 1 兆美元,占全球 GDP 約 0.5%,顯示此週期的規模與持久性。


Tony Kim 指出,關鍵投資主題包括加速運算與記憶體、高速網路與光學技術、電力基礎建設(含發電與輸電)、液態冷卻技術,以及供應模型的資料管線。隨著 AI 應用加速,企業預算正從「建模」轉向「推論」,支出重心從訓練轉向大規模運行,強調可靠性、速度與效率。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亞洲科技供應鏈仍具競爭優勢。Tony Kim 指出,台灣、韓國與日本在先進邏輯與記憶體製造、封裝技術、精密設備與材料方面具備結構性優勢,且累積數十年經驗,很難被複製。儘管供應鏈逐漸分化,亞洲仍是 AI 半導體大規模生產的核心,對全球 AI 週期的重要性不可或缺。

此外,亞洲成熟的產業生態系與製造能力,確保其在 AI 基礎建設與智慧層的產能供應中扮演關鍵角色。Tony Kim 認為,台灣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與高階製程方面的領先地位,將持續吸引全球資本與技術合作,成為 AI 資本支出浪潮中的重要受益者。

展望科技股後市,Tony Kim 認為 AI 發展將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建設期,訓練導向資本支出奠定基礎;第二階段為使用期,推論需求上升,AI 融入企業流程、資安與消費者體驗;第三階段則是「實體化 AI」,AI 技術延伸至現實世界,應用於自駕車、機器人、智慧製造等領域。

很快的,AI 不再只是雲端模型的競賽,而是進入實際應用與商業化階段。Tony Kim 表示,企業開始將預算從模型訓練轉向推論運行,投資人應關注能從 AI 使用中獲利的軟體與服務公司,例如企業 AI 解決方案、資安平台、生成式 AI 應用等。

在資產配置方面,貝萊德目前主要布局美國市場,同時在亞洲與新興市場中選擇性投資,聚焦創新速度與製造優勢交會的領域。Tony Kim 表示,AI 是一場全球性的多年度超級週期,贏家不會侷限於某一地區或子產業,投資人應採取主動且靈活的選股策略,掌握 AI 主題中的長期成長股,避開受創企業。

Tony Kim 建議,投資人應在 AI 技術堆疊中保持均衡配置,不僅關注基礎建設,也要留意能從使用中獲利的軟體與服務公司。在非線性變革與「破壞式」創新的時代,唯有具備國際視野與產業洞察的主動選股,才能真正掌握 AI 浪潮下的結構性機會。

Tony Kim 為貝萊德基本面股票投資部門旗下全球科技團隊主管,並擔任貝萊德全球科技基金與 BlackRock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Fund 等策略的主責基金經理人。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