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宣布減持ETF與REITs 朝政策正常化邁出關鍵一步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日本央行在周五 (19 日) 結束的金融政策決策會議上,為其長達十年的大規模刺激計畫列出新的分水嶺,正式宣布將開始出售其持有的龐大 ETF 及不動產投資信託 (REIT),向政策正常化再邁出關鍵一步。

儘管央行決議將短期政策利率維持在 0.5% 不變,但出售風險資產的決定,加上內部對升息的壓力日益增長,已對金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消息公布後,市場反應迅速。日經指數自歷史高點回落並轉為下跌,而日元及短期債券殖利率則應聲上揚。
謹慎的減持計畫與原則
根據日本央行的聲明,此次資產出售計畫將參照過去出售銀行持股的經驗,旨在避免對金融市場造成不穩定影響。具體的出售節奏為:
此出售規模約佔市場整體交易額的 0.05%,意在將市場衝擊降至最低。央行強調,出售計畫將遵循幾項基本原則,包括以適當價格處置、盡可能避免虧損,以及避免引發市場動盪。此外,該計畫具備彈性,受託人可根據市場狀況暫時調整或暫停出售,未來的出售節奏也可能在後續會議中進行修改。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 ETF 帳面價值高達 37 兆日元,市值更達 70 兆日元。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坦言,以目前的出售速度,完全出清持股可能需要超過一百年的時間,但他表示「我們的意圖是持續出售超過一百年」。
內部鷹派壓力
儘管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終將減持 ETF,但此決定的宣布時間點比預期要早得多。
另外,在這次維持利率不變的決策中,出現了兩名持反對意見的理事。審議委員高田創與田村直樹提議將利率上調至 0.75%,但該議案最終以 7 比 2 的投票結果被否決。這是自植田和男於 2023 年上任以來,首次有兩名理事對維持利率的決定提出異議,凸顯了央行內部要求加快政策正常化步伐的鷹派壓力正在增強。
分析師認為,這種內部分歧可能為日元提供支撐,並暗示未來升息的辯論正逐漸升溫。
經濟與政治背景
日本央行此舉的背景相當複雜。一方面,日本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在 8 月份年增 2.7%,持續高於央行 2% 的目標。另一方面,央行也需評估美國關稅政策對日本經濟的潛在衝擊,以及美國勞動市場走弱的可能性。美國聯準會 (Fed) 甫於周三決定降息,也為日本央行的決策增添了外部變數。
此外,日本國內政局的不確定性也是考量因素之一。由於首相石破茂宣布辭職,執政的自民黨即將迎來總裁選舉,新政權的經濟與財政政策走向仍是未知數。
- 核心地段×重大建設 國際資產新選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