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財報七看點:Q4財測、AI投資與併購、關稅效應 庫克怎麼說?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蘋果 (AAPL-US) 周四 (31 日) 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 3 季財報,營收和獲利輕鬆打敗市場預期,第 4 季營收成長預測也超越分析師所料,但關稅成本恐將達到 11 億美元。以下是本次財報電話會議亮點。

1、Q4 財測
Q4 財測關鍵數字 vs 分析師預估
- 營收增幅: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 (4%-9%) vs 3%
- 服務業務增幅:約 13%
- 毛利率:46-47%
- 關稅成本:11 億美元
蘋果預期,本季 (第 4 季,9 月止) 營收增幅將為「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優於分析師所估的 3%。服務業務的成長將接近本季的 13%,這優於分析師目前預估的 11% 增幅。
此外,即使把關稅帶來的成本納入考量,本季毛利率預估仍將介在 46%-47%。
2、關稅成本
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上季關稅導致成本額外多出 8 億美元,這比蘋果 5 月時預估的 9 億美元低。
至於本季,蘋果認為在沒有其他變化的情況下,關稅成本約 11 億美元。
3、AI 投資與併購
蘋果 6 月舉辦年度全球開發人員大會 (WWDC),發表軟體更新,但卻缺乏投資人最關切的人工智慧 (AI) 進展,而引發賣壓。有分析師曾指出,若蘋果能透過併購引入 AI 合作夥伴和 AI 服務,能快速掃除投資人疑慮。
庫克周四表示,蘋果正在大幅增加 AI 投資,把 AI 融入到蘋果的裝置、平台與公司的各個層面。他表示,蘋果把 AI 視為「我們這一生最深遠的技術之一」。
他提到,蘋果今年來到目前為止共收購「大約」七間公司,雖然這些交易在金額上都「稱不上巨大」。
庫克表示,「對於能加速產品藍圖的併購,我們抱持著開放態度」。這番話顯示,他並不排除可能進行 AI 相關併購。根據財報,蘋果到 6 月底時,手頭現金約 1330 億美元。
針對 OpenAI 正在開發的 AI 裝置,恐對 iPhone 銷售造成威脅,庫克周四表示,他認為這類產品比較可能成為 iPhone 的補充品,而非替代品。
他說:「很難想像一個沒有 iPhone 的世界。」
4、大中華市場回春
各地區 Q3 業績
- 美洲:411.98 億美元 (年增 9.3%)
- 歐洲:240.1 億美元 (年增 9.7%)
- 大中華:153.7 億美元 (年增 4%)
- 日本:57.82 億美元 (年增 13.4%)
- 亞太其他:76.73 億美元 (年增 20%)
蘋果在大中華地區表現亮眼,營收年增 4% 至 153.7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152 億美元,扭轉前兩季的低迷表現。在蘋果的會計年度第 1 季期間,大中華地區的營收下滑了 2%。
庫克表示,中國補貼手機裝置的政策,幫助帶動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業績。他說:「我們觀察到全球大多數市場的成長都有加速,包括大中華地區以及許多新興市場。」
在財報公布前,美國銀行的分析師曾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地區 iPhone 銷售的改善,有助於帶動整體業績達到預期,甚至略優於預期。
5、弱勢美元影響
弱勢美元成為許多美國跨國企業第 2 季財報的「意外之財」,但蘋果表示,匯率對這份財報影響不大。
至於本季 (蘋果會計年度第 4 季),蘋果財務長 Kevan Parekh 表示,外匯可能會對營收和毛利潤帶來「很小的助力」。
6、關稅效應?
蘋果上季營收勁揚 10%,一些分析師師曾擔心所謂的「提前消費」現象,也就是原本會在年底購買 iPhone 或其他產品的消費者,因為擔心關稅影響而提前購買。
不過蘋果高層表示,這種情況的影響非常有限。庫克表示,上季營收成長的 10 個百分點當中,只有大約 1 個百分點來自關稅前的提前採購。
蘋果財務長 Kevan Parekh 則認為,產品陣容的實力才是主要的成長動能。
7、服務業務面臨威脅
包含保固、內容訂閱、與 Google 許可協議以及 iCloud 的服務業務,一直是蘋果最主要的成長驅動力,該部門上季營收成長 13% 至 274 億美元。
庫克特別點出 iCloud 的訂閱成長,並透露 App Store 上季的營收增幅為「兩位數百分比」。
蘋果並未提供服務業務本季財測,理由是「多重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
服務業務正面臨各種威脅: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提議修改 App Store 的政策,這可能會讓蘋果從軟體與訂閱中獲得的收入減少。此外,美國司法部也可能終止蘋果與 Google 的協議,該協議讓 Google 成為 蘋果裝置的預設搜尋引擎,進而為蘋果帶來每年約 200 億美元的收入。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