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美股雷達
美國政治媒體 Politico 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蘋果公司 (AAPL-US) 執行長庫克周二 (20 日) 前往白宮,會晤美國總統川普。報導指出,庫克會川普的目的不明,但幾天以前,川普才斥責蘋果把 iPhone 生產從中國移往印度,並要求庫克把更多生產搬回美國。
《彭博》報導,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智慧型手機總值在今年 4 月暴跌至近 14 年來低點,顯示美國川普政府祭出的高額關稅正嚴重衝擊全球科技供應鏈與雙邊貿易往來。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週二 (20 日) 公布的數據,中國對美智慧型手機出口額在 4 月僅略低於 7 億美元,年減幅度高達 72%。
台股新聞
根據傑昇通信最新統計,2025 年 4 月台灣二手機回收市場呈現量減價揚現象,回收量較上月下滑 6%,但高階機種回收價卻逆勢上揚。iPhone 16 Pro(1TB)以單月上漲 4,410 元、漲幅超過 15%,成為回收增值冠軍,Google Pixel 9 Pro Fold 亦緊追在後,增值 3,470 元。
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周三 (14 日) 發布的報告,美國 3 月智慧手機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大增 30%,主要由於蘋果(AAPL-US)、三星和摩托羅拉等主要手機品牌為規避高額關稅風險,加速將設備運入美國市場。
美股雷達
根據最新報導,川普總統在宣布降低中國關稅後,電訪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雖然川普與美國科技大佬的電話聯繫已是常態,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對話的具體成果,除了讓蘋果保持在「好寶寶」名單上。隨著川普政府周一 (12 日) 宣布與中國達成新的關稅協議,經濟上造成的混亂和隨機性達到了一個新高峰。
美股雷達
媒體報導,蘋果 (AAPL-US) 正在進軍腦機介面領域,與腦機介面製造商 Synchron (SNCR-US) 合作,推出了一項新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會徹底改變人類與裝置的互動方式。蘋果嘗試透過新一代腦部植入裝置讀取神經訊號,讓使用者僅透過思維就可控制 iPhone 等設備。
根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的 Power On 通訊,蘋果 (AAPL-US) 正計畫於 2027 年推出一款革命性 iPhone,具備「幾乎全玻璃、曲面機身」設計,並完全取消螢幕開孔與瀏海,實現真正的全螢幕外觀。這款機型預計成為 iPhone 問世 20 週年的旗艦之作,引發全球果粉高度關注。
彭博報導,蘋果 (AAPL-US) 計劃為 iOS 19 導入人工智慧 (AI),以處理消費者經常抱怨的問題:iPhone 電池續航力。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劃在 9 月升級為 iOS 19 時,發表「AI 電池管理模式」,利用 AI 分析用戶使用 iPhone 的方式,以做出必要的調整並延長電池壽命。
有消息稱,蘋果 (AAPL-US) 上周六(10 日)向渠道商下發調價通知,周日渠道商開始調價。據《第一財經》周一報導,在深圳兩個不同渠道商的門市,iPhone 16 系列確實周日開始降價,且最高降價額度都是人民幣 1,400 元。相較於線下蘋果授權門市最高降價人民幣 1,400 元,一些電商渠道的 iPhone 16 降價幅度更大,一些產品售價比蘋果官網價格便宜 2,000 元。
美中貿易戰降溫激勵蘋果 (AAPL-US) 股價強勢反彈,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12 日) 表示,他已與蘋果執行長庫克通話,並預期蘋果將進一步加碼美國本土投資。川普並透露,蘋果可能擴大至 5,000 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並在美國興建更多生產設施。
美股雷達
一直有傳言稱蘋果正在研發智慧眼鏡,而一份新報告將該平台的首次亮相時間縮短至 2026 年底。蘋果 (AAPL-US) 智慧眼鏡 (Apple Glass) 計畫的傳聞可以追溯到 2015 年,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專利申請工作。顯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Apple Vision Pro。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高層罕見對外透露,iPhone 的終點可能比外界預期更早到來。蘋果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週三 (7 日) 在美國司法部針對 Google 發動的反壟斷訴訟中作證時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加速進化,十年後人們「可能不再需要 iPhone」,這是蘋果首次公開對自家主力產品未來的重大暗示。
美股雷達
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披露,蘋果 (AAPL-US) 正準備對 iPhone 產品線進行重大改革,包括今年將推 5.5 毫米超輕薄新機、明年推出摺疊機,以及實現全螢幕顯示。在今年稍後推出 5.5 毫米超薄的新款 iPhone,並預計在 2026 年推出一款可折疊手機。
美股雷達
蘋果公司 (AAPL-US) 公布本季可能因關稅受到的財務打擊,周五 (2 日) 收盤下跌 3.7%,雖然該公司已經規劃將在印度增加 iPhone 產量、以避開關稅重災區中國,但華爾街對前景仍然十分擔憂。蘋果執行長庫克周四盤後向分析師說,在美國銷售的 iPhone 約一半為印度生產、其他產品則正增加越南製造的比重,不再是中國。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1 日) 盤後公布財報,是否轉嫁關稅成本成為各界焦點,9to5Mac 報導,執行長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謹慎回應此問題,但從措辭中或許可以讀出弦外之音。蘋果表示,受關稅影響,本季 (6 月為止,會計年度第 3 季) 成本將增加 9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3 日) 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 2 季財報,雖然營收、獲利、iPhone 銷售均優於市場預期,但投資人幾乎都聚焦在關稅對未來的影響上,加上大中華地區銷售令人失望,盤後股價下跌約 4%。1. 關稅成本庫克表示,上季因關稅受到的「影響有限」,不過,在沒有新關稅或其他重大改變的情況下,關稅將導致本季 (第 3 季,6 月為止) 成本增加 9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1 日) 盤後公布上季 (2025 年第 2 季,3 月為止) 財報,營收獲利均優於市場所料,iPhone 銷售也比市場預期亮眼,但大中華地區銷售失色,導致盤後股價走跌,並預估若美國關稅稅率不變,本季 (第 3 季,6 月為止) 關稅成本將增加 9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將於周四 (5/1)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不過比起 iPhone 銷量或 Mac 出貨預測,市場更矚目的是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是否首度公開回應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以及蘋果如何因應供應鏈與成本壓力。蘋果是受川普關稅波及程度最高的美國企業之一,約四分之三的營收來自 iPhone、Mac、Apple Watch 等實體硬體產品,且大多在中國或亞洲生產。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最新表示,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一旦蘋果 (AAPL-US) 擁有了「機器人手臂」,蘋果最終將在美國生產 iPhone,但外媒分析指出,無論蘋果最終是否使用機械臂或勞工在美國製造 iPhone,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若真回到美國設廠製造 iPhoe,最終恐難逃關廠命運。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將於本周四 (5/1)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一季財報,市場預期,受惠於 iPad 與服務業務需求強勁,蘋果第二季 (1 至 3 月期間) 營收將成長 4.2%,與前一季成長幅度相當。根據分析師預估,iPad 銷售在第二季將年增 9.1%,而服務業務,包括 Apple Music、iCloud 與 App Store 等,則有望成長 11.8%,繼續穩居公司第二大營收來源,僅次於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