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政策緊縮與韓國新總統上任推動市場信心升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緊縮貿易政策與中美關係緊張,韓國新總統上任引爆市場信心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援引《國防生產法》以放寬關鍵礦物與軍事物資的生產限制,旨在削弱中國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加劇的背景下,這一舉措顯示出美國對於關鍵資源去中化的迫切需求[1]。同時,白宮向貿易夥伴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7月4日前提交最佳貿易提案,以期在即將到期的對等關稅暫停措施前達成協議。這反映出美國在貿易政策上對於迅速達成共識的強烈意願[2]。然而,專家指出,儘管美國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短期內仍難以完全斷絕供應鏈連結,這使得未來的貿易談判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平衡國內需求與國際合作將成為美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中美緊張關係的背景下,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於天安門事件36周年之際,重申對當年民主抗爭者的支持,並呼籲追究事件責任。這一立場無疑加劇了中方的不滿,尤其是在香港當局對紀念活動的嚴格管控下,顯示出中國政府對此敏感話題的高度警覺[3]。此外,惠譽國際確認美國銀行 (BAC-US) 的信用評等為「AA-」,展望穩定,反映出其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及穩健的財務狀況。儘管面臨不良貸款比率過高的潛在風險,這使得市場對其未來的信評調整持謹慎態度[4]。這些事件共同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複雜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中美關係的發展及其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隨著韓國新總統李在明宣誓就職,市場反應熱烈,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迅速進入牛市,周三漲幅近2.5%。這顯示出投資者對其經濟政策的信心,尤其是在半導體和AI領域的發展計畫上[6]。李在明的當選不僅消除了政治不確定性,還強調中韓經貿合作的重要性,這可能會重塑南韓的外交與產業政策[5]。不過,市場分析師對其可能推動的修憲計畫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引發政治對立,影響經濟穩定[6]。在美國方面,川普對《大而美法案》的支持引發爭議,批評聲音不斷。這一法案若通過將大幅提高美國的債務上限,對市場情緒亦有潛在影響[7]。同時,新加坡衛生部針對新冠疫情的假訊息進行澄清,強調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透明度。這在全球疫情持續變化的背景下,對市場信心亦有一定的影響[8]。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