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巴倫週刊:美中關稅的利益計算 白宮刻意不課手機、電腦關稅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 2018-05-03 16:14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與其他高層經濟顧問官員,將在本週前往北京進行談判,試圖緩解當前貿易緊張局勢。在 4 月初,美國宣布對價值 500 億的中國進口商品課以關稅,中國隨即展開力道相當的反擊,雙方瞄準商品不同。
下文為《巴倫周刊》特地整理出關稅對消費者們可能的影響:
全面性的展開貿易戰,美國與中國皆會受到傷害,雙方瞄準 19 項貿易類別,金額約落在 500 億美元,但商品細項各有不同,他們試圖讓對方達到最大傷害,但減少自我損失。
美國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清單,共列出 1300 種產品,而中國的關稅清單上則有 106 種產品,巴倫週刊繪製下圖,以幫助讀者釐清雙方關稅背後的戰略。
第一眼看來,很明顯的川普政府避開了手機和電腦,這兩項產品為美國從中國購買的主要產品。另一方面,中國似乎並不介意在主要進口產品上課以關稅,包括飛機和黃豆。
美國在去年,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價值約為 5040 億美元,針對 500 億美元的商品課稅,相對占比較小,而同時間,中國僅從美國進口約 1300 億美元的商品。因此,美國還有空間提高關稅的額度,但中國必須找尋其他方式進行反擊。
選擇課以關稅的產品,可能取決於一個國家對貿易夥伴提供的單一商品的依賴程度,舉例來說,去年,57% 的美國生產黃豆出口至中國,因此中國選擇對黃豆課以關稅,對美國農民的影響層面很大。
但美國並不是唯一的黃豆出口國。去年,巴西的黃豆產量與美國相當,約佔全球產量的 1/3,而美國對中國的黃豆出口量在 1 月時已月減 14%,巴西則是取得更大的市占率,這使黃豆成為中國政府選擇的完美目標。
中國新的關稅政策,也對美國汽車製造業帶來重擊,去年,美國約 35% 的小型汽油車與 46% 的電動汽車出口至中國,若提升車輛關稅,中國消費者不會因為上揚的車價受到太大影響,因為他們可以選擇購買國產車,或其他國家的車輛,如德國或日本。
至於美國關稅清單是如何產生的?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處上週發出的通知,建議從清單中刪除「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破壞的產品」,而那些對「消費者造成最低的影響」的商品將被考慮。
舉例來說,2017 年美國進口的個人電腦和手機,分別約 93%和 80%是中國製造的,這代表著美國消費者短期間不容易找尋到其他供應商,若這些產品被列入關稅清單,則額外成本將轉移至美國消費者,並傷害美國經濟。
這同樣適用於美國主要的進口商品,例如螢幕、玩具和電玩,這些產品都嚴重依賴中國進口。川普政府因此選擇了 1300 多種進口價值相對較低,且對中國依賴程度較低的產品,以盡量減少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
在梅努欽出發前往北京之前,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認為美國「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機率很高」。但如果兩國無法就開放市場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達成共識,美國政府將著手進行另一輪懲罰,可能課稅的中國商品總額將增加 1000 億美元。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