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國際政經
受到中美貿易戰升級影響,中國 3 月份大幅削減美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其中液化天然氣和小麥降至為零。中國海關 20 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受貿易戰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液化天然氣和小麥,3 月這兩種商品的購買量都降至零。去年,美國佔中國小麥進口量的 17%,佔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則為 5%。
國際政經
中國進口商上周在短短三天內,完成巴西 240 萬噸大豆採購,價格比美國低 15%,搶購規模和速度都異乎尋常,而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這些大豆多數將在 5 月至 7 月出貨,採購量是中國月均輸入量的三分之一。
國際政經
美中關稅戰再升溫,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國願意與美國展開談話,但前提是美方要展現出「對中國的尊重」,以及正視國家安全問題,特別是「台灣議題」。消息人士指出,中方要求美國控制內閣成員對中國的貶損言論,表現出更多尊重;還希望美國委任一名川普總統支持的人負責談判,並能協助準備一份當川普與習近平會面時可以簽署的協議。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二 (15 日) 報導,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國已下令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公司 (BA-US) 的新飛機交付,並停止採購美國製航空零組件。此舉被視為對美國近期針對中國商品祭出高達 145% 關稅的回應,雙方貿易摩擦全面擴大。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近日已要求國內航空公司停止接收任何新的波音飛機,包括正在交付中的 737 Max 機型。
國際政經
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 145% 關稅,歐盟憂心廉價商品繞道湧入,成立「進口監控小組」應對。進口監控小組設立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總部伯雷蒙大樓(Berlaymont)內,使命是密切追蹤全球商品流向的變化,探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實施的新關稅是否正在重塑貿易格局。
國際政經
川普發動一場覆蓋廣泛、力度空前的關稅戰,不僅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巨大衝擊,也讓本已復雜的中美關係面臨新的嚴峻考驗,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發文表示,中美這次比拚的是「經濟韌性」。鄭永年日在「大灣區評論」發表文章指出,關稅等激烈手段只是表象,中國要對川普「總體交易觀」進行實事求是地評估。
A股
一、上週盤勢與本週大事川普關稅政策搖擺讓市場無所適從,零售巨頭紛紛調降財測前景,市場情緒難以好轉,美股持續下探本週關注美國 2 月通膨數據,牽引市場對 Fed 利率前景看法,並留意加拿大央行應對貿易不確定性說詞上週加、墨關稅和中國加徵關稅確定上調,令市場恐慌情緒再度升溫,關稅政策搖擺導致企業和消費者不確定性增加,Walmart、Target 紛紛調降財測前景,此外科技類股因 Marvell 財測不如預期拖累,美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市場情緒難以好轉,美股持續下探。
國際政經
川普重返白宮,中美貿易戰 2.0 吹響號角,不過有了上次累積的經驗,雙方都顯得克制保有餘地,仍處於互相摸底的狀態。川普一上任即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揮出關稅大刀,隨後髮夾彎給予加墨 30 天緩衝期,中國成了目前唯一保留加徵關稅的對象。中國對此提出了提出了關稅以外的措施,包括將兩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鎢、碲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在世貿組織起訴以及對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
台股新聞
中國商務部昨 (2) 日公告,將對美國 28 家企業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三五族群廠商英特磊 IET-KY(4971-TW)。對此,英特磊今 (3) 日做出最新回應,指出由於此公告昨日剛公布,目前公司仍在了解細節,並正在評估影響以提出相關因應措施。
大陸政經
川普關稅新政可能為中美貿易帶來新變局,對此做準備,美國在中國的貿易總額占比降至歷史新低,顯示中國正加強減少對美國的貿易依賴。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2024 年前 11 個月,美國佔中國進出口總額比重為 11.2%,較 2001 年下降了 4.6 個百分點,並創下自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的最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