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專家:美對華強硬成新政治正確 雙方談判將火氣很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5-03 13:07
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 (Steven Mnuchin) 率美方代表團今 (3) 日訪華,與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展開為期 2 天的經貿磋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事先預告」,考慮到中美經濟的體量和以及關係的複雜性,指望一次磋商來解決所有問題,可能不那麼現實。專家分析,美對華強硬成為新的「政治正確」,這次談判將「火氣很大」,很難馬上達成實質成果。
白宮公布了美國代表團名單,除了姆努欽,還包括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 (Terry Branstad)、商務部長羅斯 (Wilbur Ross)、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Robert Lighthizer)、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 (Larry Kudlow)、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 (Peter Navarro)、及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副顧問埃森斯塔特 (Everett Eissenstat)。
中方參與談判的官員除了劉鶴,還包括商務部長鍾山、財政部長劉昆等。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可能在明 (4) 日分別接見美方代表團。
《紐約時報》引述參與中國政策制定的人士說,北京的高級官員不打算討論川普政府在過去幾個月裏提出的 2 大要求,包括:將美國與中國每年 3750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強制縮減 1000 億美元,以及限制中國政府為國家工業升級提供 3000 億美元資金的計畫。這種堅定自信的原因是:北京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足夠強大、也有足夠的韌性來對抗美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直言,「中美雙方已經劍拔弩張,這次談判肯定很艱難」他分析,本次談判美方代表陣容強大,強硬派和溫和派兼有,說明川普還是希望達成一些共識,因此談判或取得一些務實性成果,雙方可能降低關稅,縮小爭端範圍。
陶文釗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正經歷 40 年來最深刻的調整,美國不僅挑起貿易爭端,還制裁中興公司,限制中國研究人員入境,又可能打「台灣牌」。此次調整與以往美國對華政策調整不同,具有根本性意義,美國對華關係的政治氣氛變得嚴峻,對華強硬成為新的「政治正確」,全方位、多領域、經常性的競爭和博弈將成中美關係新常態。
他相信,調整的主要原因包括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的變化,美國對中國的失望,以及對中國戰略意圖的系統性誤讀和曲解。
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的學者也對中美很快達成協議不樂觀,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仍將「邊打邊談」。中方會拿出談判誠意,提出一些新開放措施,但底線不會讓步。美方亦需拿出誠意,對話才會有成果。
分析指出,本次美國談判團隊以對華鷹派佔據主導,談判預計會很艱難和曲折。其中,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是對華「301」調查的主要推動者,財長姆努欽則是態度溫和的鷹派,傾向於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預料在團隊中起平衡協調的作用。
對外經貿大學 WTO 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方表現出不一致的立場,一方面川普不斷向中國施壓,一方面又主動派出高級別團隊訪問中國進行談判對話,但同時代表團成員均對華強硬,因此這次中美磋商,主要還是雙方試探摸索底線,可能談得「火氣很大」,很難馬上達成實質成果。
屠新泉認為,為表達對話誠意,中方可能拿出更多開放舉措,包括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下調進口汽車關稅、放寬進口電影配額等。但中國政府開出的條件是有底線的,中國不會接受對美消減千億美元赤字、通過人民幣升值促進美國出口等條件。同樣,美方亦需帶上誠意來對話和解決問題。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在回答外媒記者有關此次會談能否取得突破的問題時表示,通過磋商解決分歧符合兩國利益,但指望一次磋商來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美方抱着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大局的誠意而來,抱着相互尊重、平等磋商、互利共贏的態度而來,那麼雙方的磋商就是有建設性的。」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