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2008年來首見 金屬棉花可可領跌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去 (2011) 年大宗商品全年價格創 2008 年來首挫,由棉花、銅礦及可可領跌。原因是投資人擔憂,歐債危機及中國經濟降溫,將衝擊原物料需求。
《彭博社》周日 (1 日) 報導,追蹤 24 種原物料價格的標準普爾高盛綜合商品指數 (S&P GSCI Index),去年總結下跌 1.2%。其中可可價格重挫 31%,棉花價格大跌 37%;被視為經濟活動溫度計的銅價,也寫下 2008 年來首度收低。
USAA 貴金屬及礦產基金 (USAA Precious Metals and Minerals Fund) 共同經理人 Dan Denbow 指出,去年商品價格下挫有 2 大因素:一是全球經濟環境,二是中國經濟。至於今 (2012) 年發展,實際上將跟著全球經濟成長走;除非投資人對此感到非常樂觀,才可能迅速重返大宗商品市場。
2011 年商品價格跌幅,所幸在黃金、原油及牲口價格漲勢拉抬下縮小。其中金價漲 10%,已連漲 11 年,因金融市場動盪驅使投資人逃往金市避險。
去年油價則漲 8.2%,連續第 3 年走揚,動力來自中東緊張局勢升溫,恐影響原油供應;加上美國經濟復甦持續,有助推高需求。芝加哥牲口期貨價格去年則勁揚 12%,因供應量減少。
2011 年美元指數總結小漲 1.6%,也對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構成壓力。不過去年商品表現,仍優於 MSCI AC 全球股市指數全年重挫 9.5%;但遠遜於美國公債勁漲 9.6%。
標普 GSCI 商品指數去年 10 月觸及 11 個月新低,使得指數自 4 月頂點回挫逾 20%,正式進入熊市。賣壓來自投資人擔心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紛紛減持商品部位。
包含 6 種工業金屬價格的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X 指數,去年共重挫 22%,由錫價、鎳價及鋅價領跌。現貨銀價去年則收低 10%,創 2009 年來首度下跌。鈀金價格全年下挫 18%,白金價格更跌掉 21%。
澳盛銀行 (ANZ) 高級商品策略師 Nick Trevethan 表示,去年商品價格走軟,來自美國、歐洲及中國的問題都有責任。進入 2012 年,風險將特別來自歐洲發展;從信心層面來看,若出現某些重大事件,恐為市場帶來更多壓力。
CRB指數走勢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