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高盛報告:黃金更像曼哈頓房地產而非石油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高盛分析師在近期報告中表示,黃金的價格走勢與曼哈頓的優質房地產更為相似,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原油等商品。這項分析顛覆了對黃金作為一種商品的傳統理解,強調其價格驅動因素是所有權的變化,而非一般的供需動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高盛報告:黃金更像曼哈頓房地產而非石油(圖:shutterstock)

高盛指出,黃金與石油或天然氣等商品不同,它不是被「消耗」的,而是被「累積」起來的。目前已開採出的黃金約為 22 萬公噸,幾乎全部至今仍然存在,主要儲存在金庫、各國央行儲備或珠寶盒中。每年的新產量僅占現有庫存的 1% 多一點,且受到營運和技術限制,無法大幅增加。


因此,黃金的市場運作方式截然不同。高盛分析師表示:「你無法大量生產黃金——但你可以從別人手中競價購得。黃金不會被『使用』——它只會轉換所有權並被重新定價」。這意味著「黃金價格反映了誰更願意持有它,以及誰更願意放手」。

這種特性使得黃金與其他商品截然不同。在其他商品市場中,傳統的供需動態適用,較高的價格可能抑制需求。然而,黃金的市場「透過所有權的變化來結算,而非生產與使用之間的平衡」。

高盛將黃金買家分為兩大類,這兩類買家共同塑造了黃金的價格走勢:

• 「堅定買家」(Conviction Buyers):這一類買家包括中央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s) 和投機者。他們不論價格高低都會購買,並且是「設定趨勢」的主力。

• 「機會型買家」(Opportunistic Buyers):這主要是指新興市場 (如印度和中國) 的家庭。他們只有在「價格合適」時才會介入市場。儘管如此,這類買家在市場拋售時能夠為黃金價格提供「地板」,防止價格崩盤。

高盛提出曼哈頓房地產的比喻正是為了闡釋這一點。分析師寫道:「公寓的總數基本上是固定的,每年少量的新建公寓並非驅動價格的因素。真正重要的是邊際買家的身份」。

類比到黃金上,高盛分析發現,堅定買家的資金流向可以解釋黃金價格約 70% 的月度波動。他們還提出一條經驗法則:堅定買家每淨買入 100 公噸黃金,就會推動金價上漲約 1.7%。

高盛預計,到 2025 年底,現貨黃金價格將達到每盎司 3700 美元,並在 2026 年中期達到每盎司 4000 美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