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忘了貨幣戰爭! 匯豐:通縮大戰恐將開打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3-12-25 14:11
儘管先進國家央行祭出的量化寬鬆 (QE) 貨幣刺激措施,為金融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但通貨膨脹的低落程度依舊令人擔心。英國銀行匯豐 (HSBC) 發布報告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央行們正在輸出通貨緊縮。
《CNBC》報導,匯豐在報告中表示,這是貨幣 (monetary) 政策版的流通貨幣 (currency) 戰爭,央行們採取的貨幣刺激措施不僅未消除通貨緊縮趨勢,反而只是讓通縮因此輸出至全球其他地區。
匯豐指出,各國央行推出一系列 QE 行動初期,伴隨匯率大幅下滑,使得「主使國」的通貨膨脹暫時升高;但每回匯率下跌,無可避免也會有另個貨幣匯價升高。對於那些貨幣匯率「被迫」升高的國家,通膨最終落至比期望還低的水準,且往往也低於希望的水準。
報告舉例,歐元區今年下半通貨膨脹低於預期,使得歐洲央行 (ECB) 避免採取新一輪貨幣刺激行動。即便美國聯準會 (Fed) 繼續其收購資產措施,且日本央行也在 4 月推出大規模收購資產行動。
匯豐寫到,非傳統的貨幣政策若一開始是透過匯率來達成效果,其首要目的是刺激出口,而非治療反通貨膨脹 (disinflation) 壓力。而現在情況越來越明顯,一國的貨幣刺激成了另一國的枷鎖。
匯豐指出,除了日本例外,近期全球其他地區皆遭遇通膨意外下降。這可能是由於利率實際上接近 0%,而貨幣刺激措施只是推高資產價格,並未刺激經濟成長加速。
而若企業、家庭及政府忙著降低財務槓桿,貨幣刺激可能對經濟成長沒有效果。若較長期財政計算籠罩不確定性,政府擴大舉債恐怕只會引發其他人存更多錢,或把錢拿來降低債務。在這些情況下,無論任何單一央行選擇怎麼做,都仍然無力防止全球通貨緊縮趨勢。
匯豐進一步警告,通貨膨脹低落持續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實質危險。因為在標準的經濟循環下,經濟活動會導致通膨;而在泡沫破裂後的經濟環境中,債務水準高漲且去槓桿猖獗,則會產生相反結果:即通縮過低,導致實值債務水準升高,並使得去槓桿更加困難,最終打壓需求及經濟活動。
1990 年代中期的日本,就是個顯而易見的例子。當時日本經濟復甦,受到逐漸蔓延的通縮及貨幣政策太早緊縮雙重打擊而受挫。
儘管匯豐不預期,目前情況會猛然跌入通貨緊縮;但該行預料,未來 2 年通貨膨漲恐繼續降低。而央行接下來幾個月的貨幣政策前瞻指引,可能必須更加鎖定通膨未達標的危險勝於經濟成長超標,暗示較低利率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尤其在美國及歐元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