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台股新聞
金管會今 (4) 日公布我國 2025 年度系統性重要銀行 (D-SIBs) 名單,分別為中國信託、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合作金庫、兆豐及第一等 6 家銀行,名單與 2024 年度相同,也是連 6 年蟬聯。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6 家「大到不能倒」銀行第一季底就已全數達標,普通股權益比率 11%、第一類資本比率 12.5% 及資本適足率 14.5%。
雜誌
郭美瑜銀行業缺工成為常態。以「精準選才」為核心策略,透過導入 AI 驅動的 HR TECH 智慧選才系統,輔以簡化筆試,期能緩解徵才困境。台灣少子化問題已全面衝擊勞動市場。過去被視為薪資優渥、工作穩定的銀行業,如今同樣面臨嚴重缺工與留任率低的困境。
雜誌
蔡佩玲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楓葉轉紅的京都嵐山靜謐愜意,分區收費的景點各有意境,且可控制人流不過於壅擠,景點整理地錯落有致,相較許多免費開放的風景名勝區嘈雜髒亂,顯得格外別緻舒心。這樣「適度控管」,正是制度設計中價格與誘因平衡的縮影。
台股新聞
政府普發現金 1 萬元來了,8 家民營銀行同步搶搭政策熱潮,紛紛推出「加碼抽獎」及「入帳好禮」活動,祭出 iPhone 17 Pro、Switch 遊戲機、沖繩來回機票、刷卡金與現金獎等豐厚獎項,號召民眾「領現也能抽獎、入帳更能翻倍拿」,包括北富銀、中信、元大、永豐、玉山、台新、上海商銀、LINE Bank,各家銀行花招百出,將原本的 1 萬元普發紅包放大成最高可超過 10 萬元的驚喜好禮,掀起年底銀行圈一場「加碼大戰」。
基金
全球經濟正邁入由高利率周期轉向資金再配置的新階段,美國經濟呈現「通膨趨緩、成長放慢、製造收縮」的複雜局面。勞工統計局基準調整顯示,上半年非農就業恐遭高估逾 90 萬人,暗示勞動市場降溫快於預期。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暫時關門導致官方數據延宕,聯準會在十月底決策前更僅能倚賴民間調查與金融條件指標,使政策路徑不確定性升高。
基金
東京股市 10 月 27 日開盤後狂漲逾 800 點,日經 225 指數史上首次突破 5 萬點大關,寫下新紀錄,涵蓋範圍最廣的東證指數也同創歷史新高。根據彭博資料,截至 10 月 26 日,2025 年累計外資買超日股金額已超過 5 兆日圓,僅 10 月 17 日當週就達 7,526 億日圓,顯示國際資金持續看好日本市場。
美股雷達
美國聯準會 (Fed) 計劃在一年內大幅削減銀行監管部門人力,裁減幅度達 30%。《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聯準會的銀行監理部門人數將從 500 人減至 350 人。該部門負責監督與規範銀行業務,包括每年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銀行承受金融衝擊的能力。
外匯
日本首都東京地區 2025 年 (今年) 9 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較上年同期漲 2.5%,不及預期的增長 2.8%,但仍保持穩定,亦遠高於日本央行 (BOJ) 設定的 2% 通貨膨脹目標。根據 BOJ 的 7 月會議紀錄顯示,儘管委員們一致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部分委員主張恢復升息,BOJ 宣布削減購買公債規模 4,000 億日圓,在實施十年前的刺激政策後逐步退出其主導的日本公債市場,且總裁植田和男一再表示,若經濟和物價走勢符合央行預測,將會繼續升息,讓市場期待 BOJ 在 10 月採取行動,限制日圓走貶。
美股雷達
銀行巨頭摩根大通 (JPM-US) 正準備迎來一場歷史性轉變。這家曾經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華爾街金融機構,計畫在今年底前推出一項開創性服務,允許機構客戶使用比特幣(Bitcoin)與以太坊(Ethereum)作為貸款抵押品。此舉將使摩根大通成為全球少數率先將加密資產正式納入銀行信貸體系的金融巨頭之一,象徵著加密貨幣正式進入傳統銀行業的核心結構。
歐亞股
日本三大銀行三菱 UFJ 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及瑞穗銀行,將聯手發行與日元、美元等法定貨幣價值掛鉤的穩定幣,並統一其標準。此舉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低成本的企業內部及企業間結算,首階段將導入三菱商事的內部資金結算。根據《日經》報導,這三大銀行在日本擁有超過 30 萬家主要交易對象,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共同推動穩定幣在日本的普及。
美股雷達
美國聯準會 (Fed) 於當地時間周五 (24 日) 公布對大型銀行年度「壓力測試」全面改革。根據新計畫,聯準會將要求監管機構每年在壓力測試執行前披露當年的關鍵模型和情境細節。該改革方案在聯準會內部引起了不小分歧。聯準會理事巴爾對擬議中的修改持反對態度,他警告這些修改會削弱測試並降低銀行資本。
基金
近期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全球金融市場再現震盪陰霾。國際資金在避險與收益間尋求平衡,投資焦點轉向兼具穩健體質與收益潛力的「金融債」。從台積電、挪威主權基金等專業投資人紛紛加碼金融債,甚至台股大戶也超愛買金融債 ETF。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將募集發行 FT 金融債 10+(00986B),為投資人開啟升級版金融債收益新選擇。
美股雷達
近期美股漲勢強勁,但過去一週的市場表現顯示,一場傳統的信貸恐慌,足以讓投資人暫時拋開對 AI 熱潮的關注。專家指出,信貸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是未來需要注意的風險。根據《巴隆周刊》報導,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警告,市場風險就像「蟑螂」一樣,一旦有一家企業出問題,背後可能潛藏更多金融危機。
美股雷達
美國區域銀行本周因詐貸疑雲出現壞帳、引發銀行股暴跌之際,投資人避險資金帶動美債新一波漲勢,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連續四個交易日盤中跌破 4%。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周五 (17 日) 盤中一度跌到 3.93%,為六個月低點,隨後因小幅拋售壓力而回升至略高於 4%(債券殖利率與價格走勢相反)。
美股雷達
美國股市周五 (17 日) 收漲,投資人消化美國在與中國貿易談判上語氣轉趨緩和的消息,同時試圖擺脫前一天地區銀行股暴跌所引發的信貸疑慮。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表示將於周五晚間與中國貿易代表通話後,美股午盤漲幅擴大。
專家觀點
投行業務好的不得了本次財報季的大型銀行股表現,幾乎完全一致,全數都受惠於投行、交易業務的爆發成長。市場波動仍大,且股市等風險性資產創高,尤其 9 月底之前,股市仍維持 4 月底以來,27 日均線的多方控盤趨勢,整個 Q3 皆是交易收入有利的環境。
美股雷達
美國兩家區域銀行爆出壞帳問題而重挫、激起避險需求之後,日元兌美元周五 (17 日) 盤中一度升破 150,從八個月低點反彈。日元是周五 G10 貨幣中表現最佳者,最高報 150.10,是至少 10 月 6 日以來最強。和日元一樣被視為避險去處的瑞士法郎也升值,美元和美債殖利率則遭區域銀行賣壓拖累而走低。
美股雷達
在美國政府持續停擺、經濟數據缺席、美中貿易緊張再起的情況下,投資人本就焦慮的心情,在周四 (16 日) 遭受另一打擊:美國兩家區域銀行爆出巨額信貸損失,疑似與詐欺活動有關,分析師指出,投資人擔心這恐怕不是銀行業宣稱的單一「個案」,後面可能藏有更多未爆彈。
美股雷達
美國區域銀行股周四 (16 日) 重挫,創 4 月「解放日」關稅以來最大跌幅,市場恐慌情緒升溫,讓人回想起 2023 年矽谷銀行 (SVB) 倒閉引爆銀行業危機的惡夢,也凸顯投資人「先賣再說」的集體反應。彭博報導,標普區域銀行股精選產業指數 (S&P Regional Banks Select Industry Index) 周四下挫 6.3%,是超過半年來最大跌幅,這波跌幅引爆點來自 Zions Bancorp(ZION-US) 和 Western Alliance Bancorp(WAL-US),兩家公司在放貸給投資不良商業抵押貸款基金的交易中遭遇詐騙,消息傳出後,股價雙雙下挫逾 10%。
美股雷達
銀行壞帳消息震撼華爾街,《CNBC》財經節目主持人 Jim Cramer 周四 (16 日) 表示,這些發展將為聯準會 (Fed) 降息鋪路——這正是投資人普遍期待的結果。他表示,「今天市場確實很糟,但至少我們終於有了能讓聯準會迫不及待降息的理由:銀行貸款變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