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產





    2025-11-17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今 (17) 日代子公司台北港埠通商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興建爐石研磨二廠,預計投資金額 15 億元,投資期間為 2025 年 12 月 1 日至 2028 年 5 月 31 日。國產表示,投資興建爐石研磨二廠目的為提升營運效益,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銀行融資,並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相關發包簽約事宜。






  • 2025-11-11
  • 台股新聞

    輝達 (NVIDIA)(NVDA-US) 海外總部將落腳北士科,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表示,在鄰近北市科擁有近 2 萬坪的土地資產,具有龐大的潛在開發價值;此外,國產的南港開發案也鄰近輝達的研發中心。國產表示,在鄰近北士科數公里的關渡平原處,擁有 10 筆左右、達近 2 萬坪的土地資產,由於該資產非常鄰近北士科,未來若經政府國土計畫與都市計畫區段徵收之後,發還的土地將非常具有龐大的潛在開發價值。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今 (11) 日公告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 10.23 億元,持穩上季水準、年增 18.9%,每股純益 0.87 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 28.85 億元,年減 20%、每股純益 2.45 元。國產表示,國產表示,AI 熱潮需求,全台科技大建設規模不斷拉大,加上政府繼 AI 新十大建設之後,又提出大南方新矽谷計畫,都推升營建產業需求,而接下來將進入混凝土出貨旺季,可望持續帶動營運表現。






  • 2025-11-08
  • 國際政經

    美國陸軍部長 Daniel Driscoll 近日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美國陸軍計畫至少採購一百萬架無人機,並預估在此之後,每年可能購買五十萬至數百萬架無人機。根據《路透》報導,Driscoll 詳細說明了陸軍無人機採購計畫的大幅擴張,並坦承這項計畫面臨挑戰,因為美國軍方最大的部門目前每年僅採購約五萬架無人機。






  • 2025-11-06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朝全建材集團邁進、加速綠色營運布局,不僅混凝土本業穩健成長,旗下惠普、國宇建材、重置資源科技等關係企業,營運表現也同樣亮眼,撐起全台龐大建設需求外,也挹注國產正向獲利。矽酸鈣板廠商惠普受惠於產線持續整改,良率、生產效能有效提升,並獲經濟部節能減碳專案補助,再加上今年營建業處新建案陸續完工的後裝市場需求高峰,前三季稅後純益 1.49 億元,年增 22%,每股純益 4.14 元,創同期新高;由於今、明年均是新建案的完工高峰期,一般室內裝修工程市場蓬勃發展,惠普持續看好明年營運表現。






  • 2025-11-05
  • 據悉,中國政府近期發布指引,要求所有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的新建資料中心專案,只能使用國產人工智慧(AI)晶片,對輝達 (NVDA-US) 回歸中國市場造成巨大衝擊。根據《路透》報導,消息來源指出,對於完成度低於 30% 的資料中心,中國當局已要求移除所有已安裝的外國晶片,或取消購買計畫;對於進度較高的專案,則採取個案審核方式決定。






  • 美股雷達

    中國政府正向國內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大規模能源補貼,以吸引他們持續採用華為與寒武紀 (688256-CN) 等國產人工智慧(AI)晶片。這些晶片雖能部分取代輝達 (NVDA-US) 的產品,但在效能與功耗表現上仍存在明顯差距。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製造的 AI 晶片在能源效率方面比輝達的 H20 晶片低約 30% 至 50%,使資料中心的電費成本大幅上升。






  • 2025-10-15
  • A股

    隨著中國本土半導體設備自給率預計於 2025 年達到 50%,為半導體設備研發公司新凱來(SiCarrier)創造了廣闊的發展舞台與商機。新凱來成立於 2021 年,由深圳市國資委全資控股,致力突破曝光機等半導體設備「卡脖子」技術,實現國產替代。






  • 台股新聞

    在全球 AI 浪潮與政府推動「AI 新十大建設」的帶動下,科技大廠積極擴建廠房,全台營建市場持續升溫。國產建材實業集團成立 70 年,擁有全台業界最多座混凝土廠,憑藉著專業大溯源管理,掌握潤泰水泥與日本太平洋水泥等穩定優質料源,近年更積極推動低碳創新,研發多款低碳高端混凝土產品,並取得國內外碳足跡認證,結合科技行控協同作業與大量澆築高供應力,成為全台科技群山、房建以及重大建設的強力後盾,建構低碳建築結構安全。






  • 2025-10-09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今 (9) 日公告 9 月營收 19.25 億元、年增 9.7%,累計前 9 月營收 167.92 億元,年增 4.8%;國產表示,在低碳永續的策略優勢上,加上源源不絕的全台科技廊道大建設,推升營收表現維持高檔。






  • 2025-10-02
  • 港股

    港股迎來 10 月及第四季開門紅,三大指數高開高走,市場氣氛熱烈。在十一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恒生指數終場上漲 431 點,漲幅 1.61%,收在 27287.12 點,成功站穩兩萬七千點大關。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漲 3.36% 收報 6682 點。






  • 2025-09-24
  • 新股上市

    離科創板 IPO 申請獲受理不到三個月,摩爾線程智慧科技 (北京) 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摩爾線程」) 便邁入了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上交所官網上周五 (19 日) 發布重磅消息,上市審核委員會定於本周五 (26 日) 開會審議摩爾線程的先發事項。






  • 2025-09-09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今 (9) 日公告 8 月營收,雖然連月受到颱風與豪雨影響混凝土出貨,但營收 17.87 億元維持高檔、累計今年前 8 月營收達 148.67 億元,年增 4.22%,仍呈現穩健成長。國產表示,儘管短期受到氣候干擾,部分訂單出貨將遞延至後續天氣改善時補出,營運表現預期續強,且在全球 AI 熱潮與政府推動「AI 新十大建設」的雙重帶動下,台灣科技廊道與區域房市建設需求大幅成長,擴大營建產業鏈商機。






  • 2025-09-07
  • A股

    第十三屆中國半導體設備、核心零組件及材料博覽會(CSEAC 2025)於 9 月 4 日至 6 日舉行。在眾多參展企業中,新凱來(SiCarrier) 的表現格外受到矚目。該公司今年在 SEMICON China 展會中已憑藉多款中國國產半導體製造設備獲得產業高度肯定,如今再度成為焦點。






  • 2025-09-06
  • A股

    中國正透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重要渠道,向晶片製造設備領域投入數千億元資金,目標加快突破曝光機、蝕刻設備等核心技術瓶頸,是完善半導體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策略。據悉,中國本輪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包括:支持曝光機等核心設備的研發推動成熟製程設備的產業化應用加強人才培養與技術累積目前,上海微電子裝備的 28nm 曝光機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中微公司 (688012-CN) 的 5nm 蝕刻機也已獲得國際主流晶圓廠訂單。






  • 2025-09-01
  • 美股雷達

    儘管輝達 (NVDA-US) 第二季財報亮眼,但與中國市場相關的 H20 晶片銷售數據全數缺席,顯示這家美國半導體巨頭在中國或將面臨與比亞迪 (002594-CN) 對特斯拉 (TSLA-US) 、華為對蘋果 (AAPL-US) ,以及 DeepSeek 對 ChatGPT 相似的市場挑戰。






  • 2025-08-30
  • A股

    上週,人工智慧(AI)公司 DeepSeek 發布新版模型 v3.1,因一則聲明指出 「UE8M0 FP8 格式專為中國下一代國產晶片設計」,引發中國 AI 半導體板塊股價大幅飆升。分析指出,這不僅是市場反應,更象徵中國在 AI 軟體與硬體協同設計上的重大突破,有望塑造完整的中國主權 AI 生態系統。






  • 2025-08-24
  • A股

    近日,中國人工智慧(AI)公司 DeepSeek 在微信上發布神秘訊息,暗示中國下一代 AI 晶片即將問世,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半導體業界引發廣泛猜測與熱議。DeepSeek 僅以一句話點燃網路討論,市場開始揣測究竟是哪家 AI 晶片供應商會率先推出突破性產品。






  • 2025-08-12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廠國產 (2504-TW) 今 (12) 日公告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 10.26 億元、每股純益 0.87 元;上半年稅後純益 18.62 億元、每股純益 1.58 元,若扣除去年出售土地處分利益比較因素,本業獲利呈現穩健成長。國產也同步公告 7 月營收,雖然上月面臨中南部多日西南氣流豪雨,影響混凝土出貨狀況,但國產 7 月營收 18.38 億元,仍持穩前月高檔、年增 7%;累計前 7 月營收 130.8 億元,年增 5.8%。






  • 2025-07-18
  • 台股新聞

    混凝土大產國產 (2504-TW) 今 (18) 日舉辦新品發表會,經營團隊表示,目前科技大廠建廠需求保持強勁,沒有看到速度放緩的情況「2 年內看不到停下來的趨勢」,也推出高彈性模數混凝土新品,並已獲科技大廠採用。國產董事長徐蘭英表示,下半年市況跟上半年差不多,科技業建廠並沒有放緩,不過,住宅確實有比較弱一些,但國產客戶都以大建商為主,看起來都還是有陸續推案,影響相對比較小,另外也在觀察公共工程開出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