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經院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10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98.62 點,較上月增加 1.69 點,為連 5 月上揚,反映公共工程進度順利,而對於房市,台經院說明,房價跌幅有限,因此賣方心態是否鬆動、價格出現修正,才有助於打破目前低量的房市僵局。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10 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服務業和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均同步走升,其中,製造業為 91.37 點,月增 0.25 點,為連 4 升,服務業增 2.89 點至 88.42 點,營建業 98.62 點,較上月上升 1.69 點,台經院解讀,製造業雖續呈走揚態勢,然變動幅度有限,實際上對景氣看法與上月持平。






  • 2025-11-06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6) 日公布我國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上修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 (GDP) 至 5.94%,而明年在高比較基期下則下滑至 2.6%,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更指出,由於今年國內經濟表現大幅優於預期,甚至有望挑戰成長 6%。張建一說明,AI 快速發展帶動全球投資熱潮,也為台灣帶來助益,惟受高基期影響,民間投資和淨出口貢獻將較上年減弱。






  • 2025-11-03
  • 台股新聞

    為協助企業掌握全球貿易情勢變化、妥善因應關稅政策調整帶來的營運挑戰,臺灣企銀 (2834-TW) 11 月起舉辦「掌握關稅變局新契機」系列論壇與講座,首場論壇今 (3) 日於台北君悅酒店盛大揭開序幕,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及金融實務代表分享最新國際經貿趨勢及最前線觀察,協助企業洞悉供應鏈重組與市場轉型方向。






  • 2025-10-23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3)日公布 2025 年 9 月景氣動向調查,受惠於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需求與 AI 商機持續挹注,9 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來到 91.65 點,較上月修正後的 89.13 點增加 2.52 點,連續三個月呈現上揚態勢,顯示製造業廠商對景氣的悲觀看法減退。






  • 2025-10-01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1) 日公布 8 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 9.24 分,較上月上升 0.88 分,不過,仍連亮 4 顆藍燈,反映傳產仍受市場低迷與客戶下單保守影響持續減產,拖累原物料投入和成本等指標。台經院說明,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 PMI 雖仍處於衰退區間,但隨著美國對等關稅的負面衝擊趨緩,8 月表現已較上月改善。






  • 2025-09-25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9 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88.88 點,月增 1.79 點,連 2 月上揚,服務業為 88.64 點,月增 1.01 點。台經院說明,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逐漸明朗,加上 8 月新台幣走貶,關稅與匯率帶來的衝擊已不若前幾個月明顯,製造業廠商對當月景氣的看法較上月明顯改善。






  • 2025-09-02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 日公布 7 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較上月減少 1.38 分至 8.48 分,燈號續亮第三顆藍燈,且有高達 87% 的廠商亮藍燈,顯示市場觀望貿易談判結果,使製造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者較上月明顯減少。就景氣信號各主要組成項目觀察,僅 1 項分數增加、4 項減少,其中,以需求面減少 0.69 分最多,其次為售價面減少 0.35 分,經營環境面和原物料投入面也分別減少 0.22 分、0.15 分,僅成本面增加 0.03 分。






  • 2025-08-25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7 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製造業為 86.80 點,月增 1.17 點,終結連 5 跌,而服務業為 87.80 點,則是轉跌,月減 0.33 點。台經院說明,國內產業表現持續分歧,由於 AI 應用帶動需求,加上美國暫緩對等關稅期限將至,客戶積極備貨,使 7 月電子接單與資通產品出口成長,帶動電子機械業者看好當月景氣的比例增加,但因美國考慮對半導體加徵關稅,令業者降低對未來半年景氣的樂觀看法。






  • 2025-08-20
  • 台股

    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及台灣資料科學協會於今(20)日共同舉辦「AI 賦能淨零轉型:資源整合驅動的永續金融與碳管理實務研討會」,金管會強調將從六大面向著手,引導金融機構強化氣候風險管理與永續揭露,台經院並發布「氣候轉型金融評比」結果。






  • 2025-07-31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31) 日公布 6 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 9.41 分,較上月增加 0.07 分,燈號續亮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而亮藍燈的產業比重已達 70%。台經院說明,受惠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和雲端服務應用需求強勁,外銷訂單年增幅持續擴大,不過,由於傳產業面臨新台幣升值、 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同業低價競爭等衝擊,部分抵銷出口與生產指數增幅,影響原物料投入和售價等面向指標。






  • 2025-07-25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下修今年我國民間消費、但上修外需和民間投資,預期全年經濟成長將呈「前高後低」格局,全年經濟成長率 (GDP) 為 3.02%,較 4 月預測上修 0.11 個百分點,有望保 3。台經院說明,儘管美國關稅政策仍構成潛在風險,但受惠於對等關稅暫緩實施,提前備貨效應在上半年發揮明顯支撐力道,推估上半年 GDP 年增率可望突破 5%,然而,隨著下半年提前拉貨動能逐漸減弱,企業獲利面臨壓力,恐影響民間投資與消費意願,下半年 GDP 年增率將回落至 1% 以下。






  • 2025-07-01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1) 日公布 5 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 9.88 分,較上月衰退 1.98 分,不僅呈現連 3 跌,景氣燈號更亮代表衰退的藍燈,是 2024 年 3 月以來首見。台經院說明,全球製造業前景依然低迷,而在國內,受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導致以新台幣計價的製造業生產者價格、外銷訂單、進口、生產與銷售等指標年增率均較上月明顯縮小,進而拖累售價、需求和原物料投入等指標表現。






  • 2025-06-24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4) 日公布 5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90.41 點,月減 0.1 點,呈現連 5 跌,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不諱言,未來半年受限於央行管控政策持續、房市供給增加、關稅與地緣風險不確定性高等因素,預期房市將呈「量縮、價鬆動」格局,住宅和商用不動產前景皆欠佳。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4) 日公布 5 月製造業、服務業和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均續呈下跌態勢,其中,製造業為 85.83 點,月減 4.74 點,呈現連 4 跌,並創 2023 年以來新低,服務業為 85.32 點,月減 0.35 點,呈現連 5 跌,也創 2020 年新冠疫情以來的低點。






  • 2025-06-16
  • 台股

    全球 AI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傳出將設立台灣總部於北士科(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並計劃大舉招募 AI 與晶片設計人才,年薪上看 550 萬元,直逼台積電與聯發科等本土科技巨擘。1111 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超過 4 成的企業預期未來 2-3 年的 AI 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其中包括認為需求大幅增加占 22.66% 以及需求小幅增加 18.35%;另外認為需求持平 18.54%,也有 20.13% 認為需求會減少,還有 20.32% 表示不確定。






  • 2025-05-26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6) 日公布 4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90.38 點,月減 2.98 點,不僅連 4 跌,更創 2022 年底來低點,台經院指出,購屋信心已降至這波房市多頭新低點,短期買氣難以恢復。台經院說明,4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減 7.3%,反映 3 月初台積電宣布將擴大赴美投資 1000 億美元,民眾憂心台積電在台建廠計畫生變,再加上信用管制政策壓抑房市動能。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6) 日公布 4 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和營建業均走跌,其中,製造業連 3 跌,創 2023 年 6 月以來新低,服務業和營建業也連 4 跌,服務業更創新冠疫情爆發來低點,營建業也創 2022 年底來低點。






  • 2025-03-31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31) 日公布 2 月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較上月增加 4.29 分至 15.00 分,創 1 年來新高,燈號再度轉為綠燈,台經院說明,主要是因去年同期適逢春節假期,比較基期較低,事實上,製造業景氣表現分歧,傳產業的回溫明顯慢於電子業,後續還須觀察,美國對等關稅恐對東南亞和印度的製造業形成壓力。






  • 2025-03-25
  •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2 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為 102.46 點,較 1 月轉為上揚 0.48 點,不過,台經院示警,「短期內不動產市況進入盤整期相當確立」,不動產市場景氣仍以保守視之,仍有待一段時間後,供需才能逐步調整至較健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