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
歐亞股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蔓延到歐洲。當福斯宣布 2027 年將推出售價 2 萬歐元 (約 73 萬台幣) 平價電動車 ID.1,這場原本由中國車廠主導的「價格戰」,已悄然演變為一場橫跨歐亞大陸的產業鏈與技術博弈。歐洲車廠的「焦慮」早已顯露無遺。
A股港股
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車領域,正迎來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真正的考驗已經來臨。為確保《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有效實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的規範倡議,旨在標準化整車企業與供應商採購合同中的帳款支付內容。此舉預示著行業生態將發生深刻變化。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的市值蒸發 450 億美元後,比亞迪面臨重振投資人信心的壓力,投資人越來越擔心比亞迪在價格戰中是否具備競爭力。據《彭博》周一(15 日)報導,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較四個月前創下的歷史高點重挫逾 30%,表現不如同業。
A股
《金融時報》報導,比亞迪 (002594-CN) 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慕尼黑車展上指出,隨著中國中央指導組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非理性競爭,中國汽車市場將面臨大規模洗牌,約有 100 家車企可能在這場激烈競爭中出局。李柯表示,現有車企過多,價格戰一旦退潮,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將難以生存。
據《路透》報導,中國主要電商為爭奪「即時零售」市場的激烈競爭,預計將進一步壓低其短期至中期利潤,並加劇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通貨緊縮壓力。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美團 (03690-HK) 和京東 (JD-US) (09618-HK) 等巨頭正以鋪天蓋地的折扣和優惠券爭奪市場份額,導致它們耗費大量現金、利潤率受損,並引發投資者對其策略的質疑。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二 (2 日) 報導,麥當勞 (MCD-US) 宣布在美國擴大超值餐選項,重新推出疫情前的「超值套餐」,組合餐價格較單點便宜 15%,力拚重新吸引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過去一年多來,麥當勞及競爭對手持續以折扣優惠搶客。受低收入族群消費緊縮影響,速食業來客數不斷下滑。
A股港股
特斯拉 (TSLA-US) 周一 (1 日) 再度啟動降價策略,其 Model 3 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在中國售價,從人民幣 26.95 萬元下調 1 萬元,來到 25.95 萬元。這款僅在 8 月 12 日正式發布的新車,在不足一個月內便「閃電式」降價,此舉凸顯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
A股港股
據《Barron’s》報導,中國電動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激烈的變革,儘管整體銷量依然強勁,但日益白熱化的競爭與殘酷的價格戰,使得市場已不再是所有品牌都能隨波逐流輕鬆成長的藍海,獲利能力也成為各家車廠面臨的嚴峻考驗。根據花旗分析師 Jeff Chung 的數據,純電動車銷量目前已占中國新車總銷量的約三分之一,相較 1 年前的約 25% 有顯著提升。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五 (29 日) 報導,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1211-HK) 上半年淨利成長 14% 至 155.1 億元人民幣,營收增 23% 至 3713 億元,但第二季單季僅 63.6 億元遠低於預期的 119.4 億元人民幣,顯示中國價格戰拖累毛利率下滑。
港股
海底撈公布上半年營收達 207 億元人民幣,年減 3.7%,連續第二季下滑。在經濟放緩環境下,消費者轉向便宜餐飲選擇,加上外送平台價格戰影響,淨利減少 14%。目前中國主要外送平台展開全面價格戰,推出 1 元飲料、免費配送和限時折扣,將消費者吸引至平台而非實體餐廳。
港股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 (JD.com)(09618-HK) 周四 (14 日) 公布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6/30) 財報,受惠於中國政府消費補貼與積極拓展新業務,營收達人民幣 3,566.6 億元 (約 497.3 億美元),年增 22.4%,優於市場預估的 3316.3 億元。
-
歐亞股
中國汽車銷量成長放緩,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年增率從 6 月的 18% 驟降至 6.3%,達 180 萬輛。《華爾街日報》周五 (8 日) 指出,這反映出北京遏制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努力開始見效,車商減少促銷活動,消費者轉為觀望。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協會 (CPCA) 公布的數據顯示,7 月乘用車零售銷量達 180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6.3%,增幅遠低於 6 月的 18%。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最新財報顯示,這家電動車巨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成長困境,在周三 (23 日) 公佈的第二季財報顯示營收和淨利雙雙下滑,其中營收 224.96 億美元,年減 12%,淨利亦年減 16% 至 11.72 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已是特斯拉連 3 季獲利下滑,創下自 2020 年推出 Model Y 以來的最差業績表現。
A股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11 日) 報導,中國政府 6 月底修法禁止大企業設定不合理付款條件後,包括比亞迪在內超過十家車廠承諾 60 天內付清供應商款項,但業界對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最近將入門電動車價格降至不到 8000 美元,為達成如此低價,供應商表示車廠正透過要求降價和延長付款期間來壓榨他們。
據《路透》報導,中國汽車產業正深陷困境,面臨產能過剩與激烈的價格戰,引發監管機構與業界高層的廣泛警惕,並警告這場混亂恐將危及產業的長期生存能力。中國最高領導人已承諾將加強對惡性削價競爭的監管,並支持有序淘汰過時的生產產能。根據 LSEG 對 33 家中國上市汽車製造商的數據顯示,過去 6 年來,其主要財務指標普遍惡化。
台股新聞
台灣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其中韓國酷澎大撒銀彈,以削價策略試圖搶奪市佔率,並成功擠下 Pchome,僅次於 Momo,不過酷澎砍價已引來品牌方不滿,通路業者指出,酷澎賣出幾乎半價商品,嚴重衝擊正常通路價格體系,不符合品牌經營原則,已有品牌方試圖向酷澎反映。
港股
《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顧問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 最新預測指出,截至 2030 年,中國目前 129 個銷售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的品牌中,最終僅有 15 個能維持財務上的可行性,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艾睿鉑指出,這 15 個存活品牌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占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市場約 75% 的市占,每個品牌年平均銷量約為 102 萬輛,但該報告並未具名這些品牌。
港股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戰升溫與庫存堆積壓力下,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近期被傳出放緩工廠產能與延後擴產計畫,顯示其快速成長動能恐面臨挑戰。傳多家工廠停夜班、減產三成 擴建計畫暫緩《路透》周三 (25 日) 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比亞迪近幾個月已在中國部分工廠取消夜班、降低產能,部分產線的產出減少逾三成。
港股
泡泡瑪特今 (17) 日在港股收低 6.04% 至每股 258.4 港元,但今年迄今已上漲逾 180% 且市值在周一 (16 日) 反超京東,一個賣潮玩盲盒公司的市值居然把有龐大物流體系、海量商品的電商巨頭給比下去了,讓市場大感驚訝。泡泡瑪特這幾年那可真是一路狂飆,去年初股價還在 20 港元左右徘徊,周一市值竟高達 3701 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