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台股新聞
迎接機器人熱潮,和碩 (4938-TW) 共同執行長鄭光志指出,目前和碩已經成立專業團隊研究,並透露今年 COMPUTEX 可望展示成果,共同執行長鄧國彥也說,和碩在工業用機器人著墨已久,現階段瞄準零組件生意,未來也不排除將觸角拓展至整機模組。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董事長劉揚偉今 (3) 日出席「高雄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年會」,會後受訪時指出,2024 年終會比往年還要好,今年集團營收會突破 7 兆元,未來在高雄也會跟輝達 (NVDIA) 合作服務型人形機器人。談到智慧城市,劉揚偉表示,智慧城市除了高雄外,後續台北、基隆都有可能,App 的部分大概今年會看到;平台會下一波再打造,先要有非常吸引市民的 App、吸引足夠的市民之後,才會開放平台。
港股
港股「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 (09880-HK) 昨 (30) 日重挫逾 31% 後,今 (31) 日早盤再跌 10%,最低見到 56.2 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價。2023 年 12 月 29 日優必選登陸港交所,至今剛好滿一周年,由於大部分股東的禁售期為一年,公司也正式迎來解禁潮。
雜誌
企業對 AI 投資逐漸從雲端延伸至邊緣運算,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重要轉捩點,從 AI 半導體、大腦感測晶片、關鍵零組件到整機組裝等四個次族群,掀起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文/周佳蓉】代表生成式AI的 ChatGPT 橫空出世之際,這兩年全世界都看到了AI產值的爆發威力,而以四大雲端CSP廠為首的 Gen AI 基礎設施建置不停歇之下,不斷調高AI資本支出,從核心算力著手,並完成各大平台語言模型(LLM)的訓練,也逐步為企業導入 GenAI 推論技術、發展邊緣AI打下了基礎。
台股新聞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化已經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而機器人技術更在 AI 賦能下邁向新的高度。無論是人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還是 AMR(自主移動機器人),都在各個產業中大放異彩,成為工業與服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AI 技術加速機器人產業升級〉AI 技術的進步大幅提升了機器人的智能化與應用廣度,使機器人不再僅局限於重複性工作,而是能夠自主學習與應變,並且在複雜環境中靈活操作。
美股雷達
科技和人工智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人形機器人似乎成為不那麼遙遠的現實。花旗分析師預計,到 2050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到 7 兆美元。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師 Rob Garlick 和 Wenyan Fei 近日在《Opening Bid》節目中,探討了未來 25 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
台股新聞
2025 年,AI 機器人將成為全球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話題,從工廠的高效自動化到家庭智慧助理,AI 機器人將會逐漸融入人類生活與工作,輝達(Nvidia)、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的投入,進一步展現了 AI 機器人的特殊應用可能性與未來發展的潛力。〈AI 機器人:未來的生活與生產伙伴〉美國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近期上傳了特斯拉新一代 AI 機器人「Optimus」的試用開箱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出 Optimus 已經能完成簡單的家務或跑腿,馬斯克先前曾預測,未來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超過人類,到 2040 年至少會有 100 億台,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得力助手。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一 (4 日) 齊步收紅,人形機器人與汽車概念股領漲,上證指數重返 3300 點大關,創業板指更飆漲近 3%,但滬深兩市結束連兩日破 2 兆人民幣成交量的動能。滬指上證指數 (SSEC) 周一收高 1.17% 至 3310.21 點,深證成指 (SZI) 亦漲 1.99% 至 10663.1 點,創業板指攀漲 2.93% 至 2185.98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 兆 6939 億元,較上個交易日量縮 5365 億元。
科技
獲輝達 (NVDA-US) 、微軟 (MSFT-US)、OpenAI 跟亞馬遜 (AMZN-US) 等科技大咖投資的美國人形機器人公司 Figure AI,在成立短短兩年內打造出令人矚目的 Figure 系列機器人,該新創公司創辦人 Brett Adcock 最新表示,機器人在 3 年內將走入各個家庭。
科技
2024 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今 (21) 日登場,而廠商競相展示新品與搶單之際,中國兩個人型機器人大廠已迅速步入賣貨階段,即便上月傳出產業先驅的特斯拉(TSLA-US)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對外銷售時間從明年推遲到 2026 年。
雜誌
文.張興華2024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及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即將於 8 月 21-24 日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包括來自國內及日本、歐美等地精密科技、自動化機械業者共計千餘家廠商參展。AI 教父黃仁勳將來台參加本屆展場的重頭戲將聚焦在「人形機器人」的展示及相關模組、感測元件等供應鏈技術應用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已邀請 AI 教父黃仁勳來台參加活動。
AI 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Figure AI 發表第二代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這一堪稱目前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是 2023 年推出的 Figure 01 的後繼產品。此次最引人注目的補充是與 OpenAI 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該合作幫助 Figure 在 2 月籌集了 6.75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獲得貝佐斯、Nvidia(NVDA-US)、微軟 (MSFT-US) 和 OpenAI 等重量級企業的支持,市值高達 26 億美元。
專家觀點
超微晶片業務表現亮眼,GPU 供應維持吃緊到 2025 年,顯示雲端供應商對超微的晶片需求仍然強勁。超微更上調今年 GPU 營收到超過 45 億美元,比今年 4 月的預估 40 億美元大幅調升。如果晶片業務需求不強,不可能調高整年財務預測。超微的晶片都是台積電代工,而台積電在全球陸續擴廠,這表現的都是半導體供應鏈繼續旺,當然也會旺到半導體和 CoWos 先進封裝設備。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周一 (22 日) 表示,特斯拉明年將生產少量人形機器人供公司內部使用;幾個月前他宣布將於 2024 年底推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平台 X 上發文表示,該公司「希望」能在 2026 年大量生產這些機器人,供其他公司使用。
A股港股
A 股三大指數周五 (5 日) 漲跌不一,上證指數周線收 7 連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 5748 億元人民幣,再創年內新低,連續 3 個交易日不足 6000 億。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 2949.93 點,跌 0.26%;深成指數報 8695.55 點,漲 0.15%;創業板指報 1655.59 點,漲 0.51%。
美股雷達
在 2024 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 2024)上,特斯拉 (TSLA-US) 發布了其第二代人形機器人 Optimus,標誌著該公司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另一個重要進展。據報導,二代 Optimus 最早於去年 12 月 13 日首次亮相,相較於前代產品,其改進包括以下方面:採用了全部由特斯拉自主設計和製造的執行器和感測器;整體外觀設計更加精細;行走速度提高了 30%;重量減輕了 10 公斤,同時平衡感和身體控制能力得到改善,影片中示範了其做深蹲的動作;配備了全新的雙手,能夠抓握更重的物體並進行更精細的操作。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 (大摩) 分析師研判特斯拉 (TSLA-US) 人形機器人的帶來的商機「比自動駕駛汽車更大、更快」。大摩分析師宣稱:「人工智慧正在推動機器人技術的變革。我們相信,與自動駕駛汽車相比,類人機器人的機會更大,採用速度更快,而且背後將有更多的資本。
台股新聞
汽車零組件大廠宇隆 (2233-TW) 新廠今 (19) 日正式落成啟用,董事長劉俊昌表示,新廠加入後可提高生產量能 3 倍,滿足醫療、汽車和高階自行車等多元產業需求,未來也有望在工業應用領域外,擴大應用產品至人形機器人。宇隆新廠位於台中港科技產業園區內,歷經 3 年建造,斥資達 10 億元,占地 1.2 公頃,結合美國 LEED 銀級綠建築標章理念打造辦公室、廠房和車道。
雜誌
隨著 AI、感測、材料技術持續突破,人形機器人生產成本下降,再加上勞動力短缺影響,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未來十年接迎來爆發性成長。【文/莊家源】在今年三月舉行的GTC大會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展示了多款人形機器人,同時公布了 Project GR00T 計畫,透過全新的運算平台 Jetson Thor 結合最新架構的AI晶片 Blackwell、與專為機械手臂設計的基礎模型 Isaac Manipulator、以及用於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的AI視覺辨識 Issac Perceptor,提高機器人對於人類行為的認知能力,進而執行複雜任務,並增進人機互動的自然性。
A股港股
陸媒報導,5 月 13 日,宇樹科技發布 Unitree G1 人形智能體,售價人民幣 9.9 萬元起,現已於京東第三方店舖上架。這款機器人具備超大關節運動角度和多達 34 個關節,還結合了力位混合控制技術,能夠模擬人手進行精準操作。這次最令人驚訝的是價格,9.9 萬元的入門價,相較於其他人形機器人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售價,甚至是特斯拉「擎天柱」還未實現的 2 萬美元底價,都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