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在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全球經濟一度陷入緊張。許多分析認為,川普政府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預計將難以實現其目標,甚至可能對美國自身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評論文章,由諮詢機構 Gavekal Dragonomics 創辦合夥人兼研究主管 Arthur Kroeber 從三個角度論證了川普關稅政策的「注定失敗」。
台股新聞
長科 *(6548-TW) 今 (14) 日公告,考量到全球經貿情勢不穩,為照顧股東權益,擬調整未來股息政策,將固定配發股息金額作為收購庫藏股之用,並在今日通過董事會決議實施庫藏股,擬自 4 月 15 日至 6 月 14 日買回 15,000 張,價格區間訂在新台幣 22.65 元至 51.2 元。
日本首相石破茂周一 (14 日) 警告,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據《路透》報導,這是石破至今為止對美國總統川普決策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害,所發出最強烈的警告。石破在國會表示:「我完全意識到,目前發生的事情有可能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國際政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14 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修改一事提問,林劍對此表示,事實已經證明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美國濫施關稅,損人害己。林劍說,中方敦促美方放棄極限施壓錯誤做法,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丁上周五(11 日)在聖彼得堡會見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雙方就烏克蘭局勢相關議題進行磋商。克里姆林宮表示,會談以閉門形式舉行,涉及解決烏克蘭問題諸多方面。據《塔斯社》報導,威特科夫當晚搭乘飛機離開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稍早時說,這是威特科夫第三次訪問俄羅斯,此行是雙方外交接觸的延續。
中美關稅戰愈演愈烈,中國官方上周五(11 日)宣布,對美國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 125%。各界關注美中是否有私下磋商可能,白宮上周五在記者會上不願證實,面對記者群起提問「貿易戰哪裡樂觀」,也不願詳述。白宮上周五記者會一開場,記者最關注的,莫過於中國當天宣布對美國關稅提高至 125%。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俄美兩國總統面對面會晤將在條件成熟後適時舉行,目前相關準備工作尚未完全就緒。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扎魯賓周日(13 日)在社交平台發布他採訪佩斯科夫的影片。佩斯科夫說:「俄美兩國總統均已明確表達舉行會晤的政治意願,但會晤將在適當時候舉行,我們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據《塔斯社》上周六(12 日)報導,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表示,中國需要多少石油,俄羅斯就準備向中國輸送多少石油。如果美國對華石油供應降至零,中國會否採購更多俄羅斯石油?魯登科答道:「我認為,中國的行動首先將基於自身國家利益。如果國家利益要求購買石油,中國當然會這樣做,這是我們中國朋友的選擇。
在美中大打關稅戰之際,知情人士透露,上周中國進口商至少從巴西採購 240 萬噸黃豆,幾乎相當於中國每月平均壓榨量的三分之一。據《彭博》上周五(11 日)報導,消息人士說,此次中國進口商的採購規模異常龐大,且動作迅速。《彭博》稱,儘管近年來中方分散農產品進口,但美國仍然是中國第二大黃豆供應國。
基金
4 月 2 日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對投資市場投下震撼彈,投資人擔憂將掀起全球貿易戰並造成經濟衰退,其後全球主要股市紛紛重挫,沒想到美國對等關稅開徵在即,川普臨時喊停 90 天並進入協商,股市驚喜反彈,野村投信認為,短期內市場仍易受到相關消息影響,預估將仍以震盪整理為主。
基金
專訪 Vincent Nichols, CFA | 美國股票暨全球主題投資團隊投資策略分析師 美國聯準會 (Fed) 於去年下半年啟動降息循環,市場原預期經濟增長將保持韌性。然而,2025 年第一季的亞特蘭大 Fed GDP 預測模型卻出現急劇下滑,加上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亦在近期出現下滑,暗示經濟可能正面臨較預期更嚴峻的挑戰,上述這兩項負面數據出爐,如同白紙上浮現小黑點,縱然面積極小,也立刻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引發美股短期恐慌震盪。
國際政經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上周五(11 日)悄然發布更新稅則,豁免了電腦、通訊設備、顯示器與模組、半導體相關等類別商品的進口稅率,不受「對等關稅」影響,美國總統川普周日卻又發布截然相反的消息,加劇外界對關稅計畫的困惑。美東時間周日下午,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表示:「其他國家對我國採取的不公平貿易狀態和非貨幣關稅壁壘,沒有人能夠『逃脫責任』,尤其是中國,迄今為止,中國對我國最糟糕!」「上周五並沒有宣布任何關稅『例外』。
中國半導體協會上周五(11 日)突然發文,稱根據海關總署相關規定,「積體電路」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中國半導體協會建議企業在進口積體電路時,進口報關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准。據《第一財經》報導,一家 A 股半導體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短期來看,這一消息對於(中國)國內晶片廠商是利好的,因為外資品牌的友商很多使用的美國晶圓。
國際政經
負責徵收關稅的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上周五(11 日)晚間傳來消息,將一系列產品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類別包括通訊設備(智慧手機)、電鳥、半導體設備、積體電路器件等。市場好不容易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到了周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卻急忙澄清,強調川普政府免除智慧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全面「對等關稅」的舉措,只是一項臨時措施,這些設備將被即將實施的行業關稅覆蓋。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六(12 日)表示,他將於周一(當地時間 14 日)公布美國政府對半導體領域關稅的詳細內容。當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川普在飛機上說道:「周一會給你答案。」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上周五晚間低調修改稅則,豁免包括智慧手機、電腦、記憶體晶片及一些半導體製造設備在內約 20 種產品的進口稅率,不受「對等關稅」影響,且美方未指定國家。
國際政經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上周五(11 日)發布公告,將一系列產品排除在原先公布的「對等關稅」之外,類別包括通訊設備(智慧手機)、電腦、半導體設備、積體電路等,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周日晚間對此表示,這是美方修正單邊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說,中方注意到,是繼美方 4 月 10 日暫緩對部分貿易夥伴徵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第二次調整相關政策。
台股新聞
經濟學家吳嘉隆接受《鉅亨網》專訪,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進行深入討論,他拆解川普的動機與戰略,包括重塑美國製造業、增加財政收入、刺激經濟、解決國債、重整國際經濟秩序、迫使各國選邊站等 6 大意圖,他並進一步剖析,台灣在這場美中貿易戰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覷,台灣擁有他國無可取代的 5 大談判「籌碼」,可望在這場大國博奕戰下全身而退。
台股新聞
美國於 4 月 2 日公布的新關稅政策,猛烈衝擊全球貿易版圖,即使 4 月 9 日上路首日,美國總統川普急急按下 90 天的暫停鍵,但已讓 75 國爭相掛號排隊要和美國協商,顯示關稅議題不單關係企業存亡,更儼然已成大國之間劍拔弩張的角力場,之前「稅」著的企業,如今一夕之間「稅」醒了,未來在供應鏈布局上要要考慮更多因素,眼前當務之急是國際貿易上更顯關鍵的關稅。
國際政經
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稱 4 月 3 日是美國經濟「解放日」,當日起美國對東南亞國家實施了部分最高的關稅稅率,令經濟學家大感意外。經濟學家原本預估,作為製造業重鎮的越南等國會被列入川普的關稅清單。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其鄰國柬埔寨也赫然在列——該地區被徵收的高額關稅(往往高達 40%)更是讓各界大為震驚。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周三 (10 日) 報導,愈來愈多歐洲人表示,鑑於美國不斷傷害歐洲盟友的行為,他們已經不想去美國旅遊了。CNN 的報導是以一位原本很迷戀美國文化的法國人為切入點。這位法國人不僅很喜歡美國的影集、汽車品牌,還曾多次前往美國旅遊——他甚至已經計劃好在今年實現一個願望:帶著家人一起去遊覽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