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國際政經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英國防務》雜誌等媒體周一(21 日)報導,美國 17 年來首次在英國部署數枚核彈。多家媒體稱,至少自 2008 年以來,美國核武首次重返英國領土,數枚 B61-12 型核彈被轉移到位於薩福克郡的英國皇家空軍萊肯希思基地。
國際政經
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法國等 25 個國家周一(21 日)發表聯合聲明,稱加薩戰爭必須立即結束。英國政府周一宣布,英國、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冰島、愛爾蘭、義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發表了聯合聲明。
國際政經
據《金融時報》周一 (21 日) 報導,英國與 OpenAI 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施凱爾(Keir Starmer) 政府希望吸引更多 AI 投資並運用該技術優化公共服務。OpenAI 承諾「探索」在英投資 AI 基礎設施,英國政府則將在司法、國防和教育等公共服務中採用 OpenAI 技術。
國際政經
脫歐曾讓企業紛紛撤離英國,但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歐盟徵收的高額關稅,可能促使它們回流。據《CNBC》報導,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許多企業將業務轉移到歐洲大陸,帶走投資與員工,造成數年不確定性,出口壁壘增加。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脫歐損害了英國出口、就業與經濟成長,估計 GDP 比未脫歐情況下低約 5%。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引述伊朗半官方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伊朗已原則上同意與英國、法國及德國就其核子計畫舉行會談。週日(20 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雙方仍在就最終地點進行討論,會談可能在「這週」舉行。《Axios》上週五(18 日)也報導稱,伊朗與英、法、德預計於這週會面,討論可能重啟核協議的方案。
國際政經
英法德三國周四(17 日)敦促伊朗立即恢復核計畫談判,並警告如果在今夏結束前仍未取得具體進展,將恢復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據《路透社》報導,這是自 6 月中旬以色列與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以來,歐洲三國外長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首次與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通話。
歐亞股
英國就業市場顯著疲軟,官方數據顯示失業率上升,薪資增長放緩。勞動市場的持續走弱,加上英國國內經濟活動依然低迷,且 4 月和 5 月的 GDP 均呈現萎縮,使得英國央行下月降息的可能性大增。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周四 (17 日) 公布,截至 5 月的 3 個月內,失業率從 4 月的 4.6% 攀升至 4.7%,創下 4 年來新高。
外匯
英國 6 月份年度通膨率意外升至 3.6%,高於 5 月份的 3.4%。此數據出乎市場預期,因城市經濟學家曾預測通膨率將維持在 3.4%。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指出,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已創 1 年多來新高,剔除波動較大的食物和能源成本後的核心通膨率亦從 3.5% 升至 3.7%。
科技
英國勞動市場正面臨 AI 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顯著衝擊,根據麥肯錫最新研究,面對成長乏力和高借貸利率的雙重壓力,英國企業正透過削減招聘規模來應對成本壓力,而 AI 技術的推廣進一步加劇這一趨勢,導致勞動力市場放緩跡象愈發明顯。數據顯示,在 5 月為止的一季裡,英國線上招募職缺總數較 2022 年同期下降 31%,呈現全面萎縮態勢,其中,科技、金融等預期受 AI 影響較大的白領招聘降幅尤為突出,達到 38%,幾乎是從事業務轉型較慢的其他領域降幅的兩倍。
國際政經
據英國《衛報》周日(13 日)報導,市場研究公司 YouGov 的民調結果顯示,歐盟四大成員國多數受訪者支持英國重新加入,但反對其保留此前享有的權利。YouGov 對英國等六個西歐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英國選民現在支持英國重返歐盟,但前提是英國可以保留先前享有的權利。
歐亞股
英國經濟在 5 月出乎意料地萎縮了 0.1%,這是連續第二個月的收縮,對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和財政大臣里夫斯 (Rachel Reeves) 造成打擊。分析師原預測 GDP 將成長 0.1%,但實際卻下降了 0.1%。4 月份 GDP 已下降 0.3%。
歐亞股
週四 (10 日),英國和德國這兩大重要經濟體的股票市場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分析家指出,這現象與川普的「TACO」理論(即「川普總是最後退縮」)有直接關係。根據報導,英國富時 100 指數一度上漲超過 1%,逼近 9,000 點大關,成功打破了 3 月創下的 8908.3 點舊紀錄。
美股雷達
根據《金融時報》周二 (8 日) 報導,英國住院醫師以 90% 壓倒性支持率通過未來 6 個月罷工行動,威脅政府縮短國民健保服務 (NHS) 候診時間的政治承諾。英國醫學會要求加薪 29%,以彌補 2008 年以來低於通膨的薪資成長。去年,英國醫學會 (BMA) 才與新上台的工黨政府達成兩年 22% 加薪協議,試圖結束導致約 150 萬次手術和門診取消的罷工潮。
台股新聞
安控廠晶睿 (3454-TW) 今 (8) 日公布 6 月營收為 6.96 億元,受惠於品牌與代工客戶提前拉貨,呈年月雙增;上半年累計營收為 40.32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23.6%;晶睿積極在英國、德國、日本拓展產品,擴大全球布局。晶睿 6 月營收 6.96 億元,月增 4%,年增 18.4%;第二季營收 20.59 億元,季增 4.5%、較去年同期成長 22.63%;累計上半年營收 40.32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23.6%。
國際政經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上周六(5 日)訪問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分別與敘利亞政權領導人夏拉和外交部門負責人希巴尼舉行會晤,並宣布英國正式與敘利亞重建外交關係。英國政府在聲明中提到,這是英國部長級官員 14 年來首次訪問敘利亞。2011 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英國是最早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的國家之一,並追隨美國針對阿塞德政府實施制裁,還參與針對敘利亞政府的空襲。
歐亞股
英國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周四 (3 日) 公開力挺財政大臣里夫斯 (Rachel Reeves),有效緩解市場對其職位動盪的猜測,促使英國債券與英鎊回升。此前,里夫斯因福利改革政策反覆,導致預算缺口,引發市場拋售,富時 100 指數與中型股指數周三均收跌。
國際政經
英國金融市場週三出現「股匯債」三殺,令人回想起三年前「特拉斯風暴」的陰影。此次市場震盪的導火線,竟是財政大臣麗芙絲(Rachel Reeves)在議會中情緒失控,疑似落淚的戲劇性場面,引發了市場對其可能辭職的猜測,並對英國政府的財政穩定性產生了深刻疑慮。
國際政經
世界各國央行主管下周將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會議,屆時將面臨一個價值百萬美元的問題: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是否正在開始瓦解?本次歐洲央行年會,與會者包括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和南韓的央行總裁,他們將討論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及中東戰爭對通膨和經濟成長的影響。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一 (30 日) 報導,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 已對波音公司 (BA-US) 斥資 47 億美元收購飛機機身製造商 Spirit AeroSystems(SPR-US)的交易案啟動正式反壟斷調查,可能對波音穩定供應鏈、改善製造品質的努力造成延誤甚至變數。
國際政經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特定國家關稅恢復執行的 7 月 9 日最後期限只剩下 10 天,白宮似乎難以實現其在關稅暫停期間承諾的全面性全球貿易改革。儘管川普的高級顧問在上周表示,預計將與多達十幾個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協議,但這些協議的本質引發了廣泛質疑,其對全球經濟和美國盟友與對手的關係都具有高度利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