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9) 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近日處狹幅整理,較上周微增 4.24 點至 1345.17 點,微增 0.03%,貨攬業者指出, 美國線價格目前維持住,不過,5 月中旬船公司力拚漲價「目前看起來不太可能」。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台驊 (2636-TW) 今 (8) 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授權董事長在 50 億元額度內,得以彈性處分帳上航運類股票;而對於海空運市況,台驊不諱言,均看到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量下滑。台驊說明,董事會通過議案屬定期執行的例行性授權案,是財務操作與資產管理機制的一環,目的在於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強化財務靈活度,並不代表公司對市場趨勢或個別產業前景的任何看法,而未來若有實際交易,將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辦理資訊揭露,確保投資人知情權益與市場透明度。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捷迅 (2643-TW) 公布第一季財報和 4 月合併營收,單季稅後純益 6225 萬元,年增約 30%,每股純益 (EPS) 1.78 元,而 4 月合併營收 7.39 億元,月減 1.77%,年增仍高達 82.03%,捷迅表示,前 4 月營收成長動能強勁,年增達 93%,創同期新高紀錄,已超越疫情期間最高峰。
台股新聞
散裝航商慧洋 - KY(2637-TW) 今 (6) 日公布 4 月合併營收為 13.58 億元,月增 6.24%,年減 25.02%,自結稅前盈餘為 2084 萬元,年減 96.38%,匯損吃掉部分獲利,每股盈餘 (EPS)0.03 元,呈連續 2 個月獲利。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6) 日公布 4 月合併營收達 25.36 億元,月減 0.77%,年增 30.79%,前 4 月合併營收 95.27 億元,年增 28.96%,物流業尚未見到受對等關稅出台後的明顯衝擊,展望後市,中菲行表示,亞太市場區間運輸依然旺盛,且對美元快速貶值有一系列避險措施,有堅定信心可因應市場高度變化。
台股新聞
台驊控股集團 (2636-TW) 旗下子公司台驊國際物流以堅定的專業信念與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獲得長榮航 (2618-TW) 高度肯定,榮獲 2024 年「績優合作夥伴貢獻獎」銀牌榮耀。台驊表示,此獎項不僅是對業務績效的肯定,也象徵與長榮航雙方的緊密合作,攜手共創價值、共築韌性供應鏈的深厚信任和合作基礎。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三 (30 日) 報導,在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持續下滑,全球主要航運商陸續縮減運力或直接取消航班,以因應激烈轉變的市場需求。全球前五大貨櫃航運商表示,目前美國航線訂艙量較過去減少至少三分之一,儘管尚未全面取消航班,但已普遍將 18,000 TEU(20 呎標準貨櫃) 等超大型船舶,替換為約 14,500 TEU 的中型船隻,以降低營運成本。
美股雷達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推動新一輪關稅措施,中美之間的貨櫃航運量驟降,人們重燃對疫情時期美國商店缺貨的恐慌情緒。根據過去 15 天統計,近期自中國啟航前往美國的貨櫃船出貨量顯著下降。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學家 Torsten Slok 在週五發布的報告中警告,若情勢惡化,美國商店貨架恐將在數周內空空如也,且若裁員潮波及美國 900 萬名與貨運業相關的勞工及 1900 萬名零售業員工,經濟恐遭遇嚴重下滑壓力。
台股新聞
散裝航商正德 (2641-TW) 今 (25) 日公告交付 1 艘 6.35 萬噸輕便極限型 (Ultramax) 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新船「MFM JAZZ」,並由租家起租營運,正德表示,今年還有 2 艘同型船將陸續接船,預計第三季底前全數交付完成,並與租家談妥 10 年租約,持續挹注獲利動能無虞。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25) 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呈現連 2 跌,較上周下跌 22.74 點至 1347.84 點,跌幅 1.66%,貨攬業者指出,中國到美國的貨量已減少約 40%,目前觀望氣氛相當濃厚。長榮 (2603-TW) 更不諱言,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措施衝擊,觀察到中國出口貨量減少達 6-7 成,第二季泛太平洋航線的貨量已受到影響。
台股新聞
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提出對中國船東和營運商等將加收港口費,長榮 (2603-TW) 總經理吳光輝今 (25) 日在法說會中說明,旗下由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 (含建造中) 占比約 20%,主要部署在近洋和歐洲線,可彈性應對美國政策變化。
台股新聞
為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交通部於 4 月 22 日邀海空運業者與公協會、貨運承攬業者座談,會中業者提 5 項策略盼交通部支援協助。交通部航政司今 (25) 日表示,自 4 月初美國宣布對等關稅以來,海空運量約為 3-5% 變化,幅度不大,預期急單拉貨需求將出現在 6 月中旬。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25) 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吳光輝表示,的確今年的能見度和往年相比不是那麼清楚,尤其是泛太平洋航線,但沒有悲觀空間,持「審慎樂觀」態度面對,與大型零售商北美線長約簽完,至 4 月底應該與中小客戶都會簽完。
台股新聞
貨櫃航商萬海 (2615-TW) 今 (24) 日公告,將購入 4 艘 1.6 萬 TEU 甲醇雙燃料貨櫃船,合計金額約 7.5-8 億美元左右,換算新台幣達 244-260 億元左右,在目前的美國關稅措施紛擾下,選擇危機入市,預計未來 5 年迎來新造船共達 34 艘。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22) 日召開法說會指出,美國拋出關稅議題後,「買賣雙方都觀望,大家都在盤點,不知道要怎麼出貨或進貨」,今年無論是海運或空運市場,只能說是先「且戰且走」。中菲行總經理邱鈞榮不諱言,中國到美國的貨機已大部分取消,尤其電商包機,「意思意思飛機還有在動而已」,甚至有聽聞專做美國線的貨代同業提到,最差狀況不排除貨量恐會減少一半,因此,目前美國空運的不確定因素很高。
台股盤勢
隨著關稅利空持續影響市場投資意願,台股今 (21) 日再度開低,權值股普遍承壓,鋼鐵和航運類股早盤跌幅近 2%,領跌指數最低來到 19120 點,跌 275 點,測 10 日線支撐,預估成交量約 2000 億元左右,與上周五量能相當。權值股普遍走弱,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下跌超過 1.5%,最低下探 832 元,市值約新台幣 21.7 兆元,聯發科 (2454-TW) 下跌近 2%,力守年線大關,鴻海 (2317-TW) 則因近日反彈幅度有限,走勢平穩。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透露,海運市場並未出現關稅豁免期的搶艙潮,甚至因貨主高度觀望,被取消的亞洲至北美運力約 20%,衝擊今 (21) 日貨櫃三雄股價走弱,萬海 (2615-TW) 跌逾 4%,陽明 (2609-TW) 和長榮 (2603-TW) 也跌逾 3%,是盤面上最弱的族群,盤中航運股成交比重逾 8.5%。
國際政經
中國外交部周五 (18 日) 公開譴責美國計畫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港口費用,敦促美方尊重事實與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行徑,並警告中國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其合法權益。這項被中國分析人士視為具有歧視性的貿易霸凌行為的政策,不僅擾亂全球供應鏈,也損害了美國自身的信譽。
專家觀點
【量縮無礙下週反彈延續】在連續兩天的下跌之後,今台股出現小幅反彈,不過量能卻是僅次於 4/7 的波段次低量,但相較於 4/7 是賣不掉,今天的低量不免讓市場擔心是否再度出現新低量新低價,不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今晚是耶穌受難日歐美股市休市,加上週末市場不想持有太多部位,才造成大幅度的量縮,而接下來就看半導體關稅公告後是否打出第二隻腳,但在此之前行情會有持續反彈像 2 萬點挑戰的機會。
台股新聞
上海航交所今 (18) 日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終結連 2 周反彈,較上周下滑 24.1 點至 1370.58 點,跌幅 1.73%,貨攬業者指出,並未出現關稅豁免期的搶艙潮,甚至展現更濃厚的觀望氣氛,目前市況來看,被取消的亞洲至北美運力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