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國貿易政策引發全球市場波動,科技企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貿易政策影響全球市場,科技企業與投資者面臨不確定性挑戰

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入關鍵期,內部團結面臨德法路線分歧的挑戰。德國與義大利希望儘速達成協議以減輕美國關稅影響,而法國則主張強硬回應[1]。同時,川普對日本和南韓的關稅威脅重現,導致美股重挫,市場對其可能改變立場的期待升高,形成所謂的「TACO交易」[2]。然而,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對企業投資及經濟成長造成長期影響,投資人需謹慎應對未來的市場波動。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意外促進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海外擴展。此法案終止了美國的電動車補貼,讓中國品牌如比亞迪 (01211-HK) 獲得競爭優勢,導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量年增48%[3]。同時,高盛 (Goldman Sachs) 針對美股的展望持續上調,認為聯準會將提前降息,並指出大型企業的穩健表現將支撐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上調至6,600點,顯示市場仍有上行空間[4]。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市場競爭的加劇及美國經濟政策對市場的深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的經濟指標及政策走向。
川普宣布將部分貿易夥伴的關稅上調期限延後至8月1日後,美國股市主要指數漲跌互見,顯示市場對貿易衝突的緊張情緒仍然存在[5]。分析師指出,此次延期雖然為談判留出空間,但也反映出川普政府在多國談判中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未見妥協跡象[6]。隨著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潮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市場對未來經濟成長的信心受到考驗,若貿易談判失敗,將可能對美元及整體經濟前景造成壓力,投資人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IBM於8日推出新一代Power11晶片,強調提升能效及簡化AI導入流程,並具備即時資安防護能力,顯示其在資料中心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增強[7]。同時,日本面對美國即將徵收25%關稅的挑戰,堅持不妥協,特別是在汽車關稅問題上,顯示出其對國家利益的重視,並可能影響雙邊貿易協定的進展[8]。這兩個事件反映出科技與貿易領域的緊張局勢,企業需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以維持競爭優勢。
IBM (IBM-US) 今年股價上漲逾三成,顯示出其在 AI 浪潮中的相對安全性,吸引投資者目光,尤其是其使用量計費模式使其面對競爭威脅較小[9]。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延後對等關稅的生效時間,雖然為企業提供了更多談判空間,但也加劇了對貿易不確定性的焦慮,影響全球投資意願[10]。經濟學家指出,這種不確定性已導致全球跨國投資降至近20年低點,G7國家投資支出亦預計減少,顯示出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整體而言,IBM 的成長潛力與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形成鮮明對比,未來的市場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戴姆勒卡車計劃裁減5,000名德國員工以實現超過10億歐元的成本節省,這一舉措反映出全球製造業面臨的轉型壓力,尤其是在低成本國家生產的競爭下。儘管公司仍預期有機營收將持續增長[11],野村投信對台股的展望顯示,隨著關稅議題逐漸明朗,企業盈餘成長預估下修至約15%,但AI相關產業仍具潛力,顯示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持續關注[12]。這些趨勢顯示,企業在面對成本壓力與市場需求變化時,需更加靈活調整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