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緊張局勢影響全球供應鏈,科技貿易政策成投資焦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東緊張局勢與全球供應鏈風險挑戰市場穩定,科技與貿易政策成焦點
伊朗透過海灣盟友向美國施壓,要求以色列停火並願在核談判中展現彈性,顯示出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微妙變化[1]。同時,G7計劃建立應對稀土供應鏈風險的戰略機制,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強調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2]。這些動態不僅影響地緣政治格局,也可能對全球市場造成深遠影響,特別是在能源和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安全上,未來的政策走向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歐盟執委會對於美國提議的10%關稅表示否認,強調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這反映出雙方在貿易政策上的緊張局勢[3]。此外,全球央行自3月以來減持美國公債達480億美元,顯示外資對美債的需求出現裂痕。這一趨勢在美元疲軟的背景下尤為明顯,令市場對未來的需求前景感到擔憂[4]。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全球市場的穩定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貿易政策及外資流動的變化。
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DJT-US)計劃推出「Truth Social 比特幣與以太幣 ETF」,旨在簡化投資者接觸加密貨幣的方式,然而此舉引發道德風險爭議,專家擔心總統的企業利益可能影響加密監管政策[5]。同時,美國銀行(BAC-US)將CoreWeave(CRWV-US)評級下調至中性,因其股價已上漲約300%,顯示市場對其高估值的謹慎態度,但仍看好其在AI基礎設施市場的需求,目標價上調至185美元[6]。這些動態反映出市場對新興科技及加密貨幣的熱情與風險並存的複雜局面。
美國合眾銀行 (USB-US) 的報告指出,越來越多海外供應商拒絕接受美元付款,轉而要求以歐元和人民幣結算,顯示出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正面臨挑戰[7]。這一趨勢反映出供應商希望降低美元波動風險,並可能影響美元的全球聲譽。與此同時,川普集團推出的智慧手機品牌「Trump Mobile」及其首款手機 T1,雖然宣稱為「美國製造」,但其元件來源及生產成本的疑慮,顯示出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仍待觀察[8]。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市場對於貨幣及產品來源的敏感性,未來可能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及市場結構。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