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角力深化:拉美合作與美元地位挑戰影響全球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美經濟角力加劇:拉美合作、能源市場變化與美元地位挑戰
美國對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持續施壓,特別是在哥倫比亞地鐵建設項目上,強烈反對多邊貸款機構向中國國有企業提供資金,顯示出美方對地區安全的高度關注[1]。同時,中國對七種關鍵稀土金屬的出口禁令仍在持續,這些金屬對美國國防及能源產業至關重要,顯示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2]。隨著中美之間的經濟角力加劇,貿易政策及基礎建設合作將成為雙方博弈的重要焦點,影響全球市場的供應鏈穩定性。
國際能源署 (IEA) 上調全球原油供應的數據,2023年供應將增長160萬桶/日,主要因OPEC+加速解除減產。然而,需求增速因電動車銷售激增及經濟逆風可能放緩,IEA指出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減少500萬桶/日[3]。同時,卡達主權基金計劃在未來十年向美國市場投資5,000億美元,重點放在人工智慧及醫療健康等領域,這不僅顯示出中東資本對美國再工業化的支持,也可能為高利率環境下的私募市場注入活力[4]。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能源市場與資本流動的複雜互動,未來油價及相關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機遇。
摩根大通 (JPM-US) 執行長戴蒙在全球市場會議上警告,全球經濟仍受關稅政策影響,衰退風險未完全消除。儘管美中暫時降低關稅協議未能緩解市場不安[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數據,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降至57.8%,顯示各國央行逐步去美元化,並增加非傳統貨幣及黃金儲備以應對不確定性[6]。這一趨勢可能削弱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並促使市場重新評估全球資本流動的格局,特別是在美國債務持續增加的背景下。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期待上升,導致美債殖利率回落。儘管美股主要指數因中美貿易緊張情勢的樂觀情緒減退而開低,標普 500 指數結束三日上漲,顯示出市場對經濟成長的擔憂加劇[7]。同時,巴西總統盧拉訪中,強調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並達成46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顯示拉美國家正積極尋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並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8]。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在貿易政策和國際合作方面,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中美關係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OpenAI簽40億合約推動AI擴張,特斯拉面臨信任危機;美中貿易緩和助中國股市回升
OpenAI與資料中心業者CoreWeave (CRWV-US)簽署高達40億美元的新合約,顯示出其在AI運算領域的強勁擴張意圖[9]。同時,特斯拉 (TSLA-US)面臨消費者不滿,因其未能實現自駕計程車的承諾,並將退租車輛轉售以獲利,導致二手車市場價值大幅下跌[10]。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科技企業在激烈競爭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尤其是在AI和電動車市場的快速變化中,企業需靈活應對市場需求與消費者信任的重建。
美國總統川普推進的中東AI晶片交易引發國安爭議,計劃向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出售輝達 (NVDA-US) 和超微 (AMD-US) 的AI晶片,部分官員擔心此舉可能成為中資企業的漏洞,尤其是阿聯的G42與華為的過往關係引發質疑,促使美國政府考慮重新草擬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以平衡科技競爭與國安需求[11]。此外,劉揚偉接任電電公會理事長,計劃透過平台化策略及「台灣科技園區」模式,提升台灣在AI產業的價值,並協助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面對美國關稅措施,他呼籲會員信任政府並協助談判[12],顯示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積極應對策略。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