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信心增強突破20700點,全球經濟動態與科技競爭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8 17:18
台股一度突破20700點 外資持續買超顯示信心增強
台股今日一度突破20700點,外資連續五日買超,顯示其對市場的信心持續增強,尤其在科技股如台積電 (2330-TW) 的支持下,市場情緒有所回暖。儘管如此,因應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投資人仍保持謹慎,觀望情緒濃厚,這可能影響短期內的市場波動。整體而言,三大法人合計買超4.27億元,顯示出資金流入的趨勢。未來市場能否持續上行,將取決於政策明朗化及全球經濟復甦的進展。
全球經濟動態:出口增長、電池市場重塑及中國AI自給率提升
根據財政部數據,4月出口達486.6億美元,年增近30%,顯示資通訊產品需求強勁,尤其在人工智慧應用推動下,市場備貨需求上升[1]。同時,港股恒指小幅上漲0.37%,軍工股因地緣政治緊張而表現突出,顯示市場對於防務相關產業的信心增強[2]。展望未來,隨著國際雲端服務及半導體投資的持續增長,出口動能有望延續,但需警惕美國關稅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在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下,南韓電池製造商 LG 新能源 (LGES) 決定以 3 兆韓元收購通用汽車在密西根州的合資電池廠股份,顯示出其對本土製造的重視,以提升競爭優勢[3]。此外,中國股市在美國總統川普重申不會降低對中國商品關稅的背景下,仍然表現強勁,三大指數均上漲,顯示市場對貿易談判的樂觀情緒未受影響[4]。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全球電動車及儲能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重塑,企業必須靈活應對政策變化以維持市場地位。
豐田汽車預測本財年利潤將下降21%,主要受到美國關稅及日元升值的雙重壓力,儘管銷售收入增至12.36兆日元,但營業利潤持平,淨利潤卻顯著下滑至664.6億日元,顯示出其在北美市場的混合動力車需求強勁的同時,面對中國市場的全電動汽車競爭壓力,尤其是來自比亞迪及特斯拉的挑戰[5]。另一方面,烏克蘭財政部長表示,該國未來30年內不打算償還接近其GDP的債務,儘管債務與GDP比率接近100%,但由於大部分債務是以優惠條件借取,並且依賴西方國家的支持,未來的財政壓力仍需謹慎評估[6]。這些情況反映出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及國家在面對外部挑戰時需調整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國在GPU自給率方面的迅速提升,預計到2027年將達82%,顯示出中國在AI產業的自主能力日益增強,這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7]。同時,馬士基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年增7.8%達133億美元,儘管下調全球貨櫃市場運量增長預期,但仍維持全年指引不變,顯示出在貿易戰影響下的市場韌性[8]。這些趨勢反映出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及市場需求的變化,未來將影響投資者對相關產業的信心與布局。
中國自駕技術與智慧手機市場競爭加劇,廣達營收強勁增長展望未來成長策略
中國自駕技術公司 Momenta 與 Uber (UBER-US) 的合作,預示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多元化發展。Momenta 將其多模態漸進式策略與 Uber 的商業化需求結合,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9]。此外,智慧手機市場的競爭也在加劇,華為和小米的市佔率接近,顯示出消費者對中高階機型的需求上升[10]。小米推出的 MiMo 模型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其向軟硬協同轉型的關鍵一步,這一策略可能會重塑全球 AI 生態圈,進一步提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隨著這些技術的進步,市場將見證更為激烈的競爭與合作格局。
廣達(2382-TW)近日公布2025年4月營收達新台幣1,540.11億元,年增率高達58.22%,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儘管月增率下滑20.01%反映出季底效應的影響,前四個月累計營收亦達6,396.83億元,年增79.55%[11]。在筆記型電腦出貨方面,4月出貨量為330萬台,雖然月減32.65%,但年增3.13%,顯示出穩定的長期增長潛力[12]。隨著管理層對伺服器出貨持樂觀態度,市場對於廣達未來的展望充滿期待,尤其是在即將召開的法說會上,將進一步釐清未來的成長策略和市場動向。
國巨提高芝浦電子收購價顯示擴張決心 M31預測IP需求持續增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