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小幅下跌,科技與航空業表現強勁,國巨收購擴張助推出口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小幅下跌,科技與航空業表現亮眼,市場需警覺潛在變化
今日台股雖一度上漲超過百點,但因關稅政策不明朗,市場情緒偏向觀望,最終指數小幅下跌至20543.4點,成交量亦減少至2481.92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4.27億元,其中外資連續五日買超,顯示其對市場的信心仍在增強[1]。另一方面,緯創 (3231-TW) 公布4月營收達1337.04億元,年增逾8成,持續顯示出強勁的成長潛力,尤其在AI伺服器及PC相關產品上,預期將持續推動營收增長[2]。這些數據反映出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並可能成為未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隨著台幣升值,航空業的影響也顯著,長榮航 (2618-TW) 總經理孫嘉明指出,這不僅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油料成本,還提升了國內旅客的出國意願,尤其是前往日本的需求強勁,顯示出國旅遊市場的復甦潛力[3]。然而,航空公司仍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以確保獲利能力。另一方面,兆豐金 (2886-TW) 在前四個月的獲利表現出現波動,儘管4月獲利因換匯交易增長而回升,但累計年減27.8%,顯示出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對其業務造成壓力[4]。在科技領域,根據TrendForce的研究,OLED監視器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2025年第一季出貨量預計年增175%,華碩的市占率也從第四名躍升至第二名,顯示出品牌競爭的激烈和市場需求的強勁[5]。綜合來看,無論是航空業的復甦還是金融與科技領域的變化,市場動態都在持續演變,投資者需保持警覺,尋找潛在的機會與風險。
台股最新動態:國巨收購擴張、M31技術布局強勁,4月出口創新高
國巨 (2327-TW) 再度調高對芝浦電子的收購價至每股6200日元,較原始出價高出44%,顯示其對於擴展國際市場的強烈意圖[6]。此舉不僅反映出國巨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強勁表現,4月營收達115.03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8.67%,也顯示出其在全球競爭中尋求更高地位的決心[6]。市場分析指出,國巨的收購策略不僅能提升其產品線的多樣性,還能加強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預期將在第三季前完成收購,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在高速傳輸介面 IP 需求持續升溫的背景下,M31 (6643-TW) 在最新法說會中透露,預期在 2 奈米及 3 至 12 奈米的技術布局上將展現良好表現,尤其是其 16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在第一季的營收比重已達 80%,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公司預計到 2026 年,權利金收入將超過 25%,這不僅反映了技術的進步,也顯示出客戶對高效能解決方案的渴求。為了應對新台幣升值帶來的挑戰,M31 計劃透過金融衍生商品進行匯率避險,進一步增強財務穩健性。儘管面臨營運費用上升近 25% 的壓力,公司仍將專注於提高生產效率,以促進未來的營收增長,這一系列策略將有助於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
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4月出口表現強勁,達486.6億美元,年增29.9%,顯示出持續的拉貨潮,尤其是資通訊產品創下歷史新高,受益於人工智慧熱潮及美國關稅政策的緩和,未來出口動能仍將受到國際雲端服務及半導體產業投資的推動[2]。同時,泓德能源 (6873-TW) 宣布將在澳洲投資16億元,開發111MW的電池儲能系統,這不僅顯示出其在海外市場的擴展計畫,也反映出全球對於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預計將於2025年上線,進一步推動當地能源轉型[3]。此外,華邦電 (2344-TW) 獲得17家銀行的支持,成功簽訂250億元的聯貸案,顯示出市場對其在資安及AI技術領域的信心,這筆資金將用於提升營運資金的彈性,並支持其在綠色產品方面的發展,顯示出記憶體產業在面對市場挑戰時的韌性[4]。整體而言,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也顯示出對於未來經濟成長的信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