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台股小跌3點,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智慧手機及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一度上漲百點 最終小跌3點 投資者對市場走向謹慎觀望

今日台股一度上漲逾百點,最高達20747.28點,但因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轉為觀望,最終小跌3點作收,顯示出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走向的謹慎態度[1]。台積電 (2330-TW)(TSM-US) 尾盤翻黑,進一步影響整體市場情緒。儘管外資連續五日買超,三大法人合計買超4.27億元,顯示出資金流入的趨勢仍在,但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及AI晶片出口限制的變化仍需密切關注[2]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豐田利潤下滑、中國自給自足提升、川普關稅挑戰與利率政策影響

日本豐田汽車預測本財年利潤將下降21%,主要受到美國關稅壓力及日元升值影響。儘管銷售收入增至12.36兆日元,但營業利潤持平於1.12兆日元,淨利潤降至664.6億日元,顯示出在北美市場需求強勁的背景下,仍需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3]。同時,烏克蘭財政部長表示,未來30年內不打算償還接近其GDP的債務,儘管債務與GDP比率接近100%,但因大部分為優惠條件借款,未來仍需依賴西方支持以維持國內經濟穩定[4]。這兩者的情況反映出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及國家在面對外部挑戰時,需謹慎調整策略以應對潛在風險。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國在GPU自給率方面的迅速提升,預計到2027年將達82%。這將顯著改變全球AI產業及半導體供應鏈格局,顯示中國不再依賴進口[5]。同時,馬士基公布第一季財報,營收年增7.8%達133億美元,雖然下調全球貨櫃市場運量增長預期,但仍維持全年指引不變,顯示出在貿易戰影響下的市場韌性[6]。這些趨勢顯示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自給自足能力增強,與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相互交織,未來將對市場動態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正遭遇企業、州政府及法律界的多重挑戰,形成法律合圍,並引發對供應鏈及物價的擔憂[7]。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逐漸轉向歐洲等非美市場,尤其是在米爾肯會議上,與會者對美國經濟的吸引力表示保留,並強調尋求政策確定性的重要性[8]。這一趨勢顯示,隨著歐洲經濟前景的改善,資金流向可能出現顯著轉變,對美國市場的長期影響值得關注。
南韓央行對美國施壓匯率的表態引發關注,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此為翻譯誤解,並重申台灣未受美方壓力,顯示出對匯率穩定的信心[9]。同時,美國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對消費者和市場造成廣泛影響,活期存款利率低迷,房貸及信用卡利率上升,增加了民眾的財務負擔[10]。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未來利率政策的預期愈加謹慎,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經濟數據變化,以調整資金管理策略。

智慧手機市場競爭加劇,華為小米爭冠,比亞迪電動車銷量破百萬!

根據最新數據,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在2023年第一季出貨量達6870萬支,年增9%,華為以20%市佔率首次奪冠,小米緊隨其後,市佔率為19%,顯示出市場集中度的提升[11]。小米推出的自研MiMo推理模型,標誌著其從「性價比」向「軟硬協同」的轉型,並試圖建立中國主導的AI生態圈,這一策略可能會對全球AI市場產生深遠影響[12]。同時,廣達(2382-TW)在4月的營收達到新台幣1,540.11億元,年增58.22%,顯示出其在電子及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強勁表現,並吸引外資持續買入,反映出市場對其未來成長的信心[13]
廣達 (2382-TW) 在4月創下歷史新高的營收,年增58.22%,顯示出其在筆電及伺服器市場的強勁需求,儘管月減20.01%反映季底效應[14]。同時,華為即將於5月19日推出首款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電腦,標誌著國產系統在PC領域的突破,並面臨微軟Windows的競爭挑戰[15]。市場分析認為,廣達的穩健成長與華為的創新將共同推動全球PC市場的重構,未來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
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對於傳統搜尋引擎的未來產生了深刻的疑慮,特別是蘋果高層指出Safari瀏覽器搜尋量首次下滑,這使得Alphabet股價大跌超過7%[16]。儘管面臨AI聊天機器人的競爭壓力,華爾街分析師對Alphabet的長期財務表現仍持樂觀態度,認為其在數據和通路上的優勢將有助於維持市場地位。另一方面,中國科技巨頭如小米、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積極進軍AI眼鏡市場,預計將對中小企業造成重大挑戰,市場競爭將在未來幾年內加劇,可能僅剩少數品牌存活[17]。這些趨勢顯示,AI技術不僅在搜尋引擎領域引發變革,也在硬體市場中重塑競爭格局,未來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與機遇。
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在2023年第一季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輛,顯示出其在亞太及歐洲市場的強勁增長,尤其在香港、新加坡及義大利等地獲得銷售冠軍,營收年增36.35%達91.55億元,遠超特斯拉的30億元,顯示出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日益提升。這一成就不僅反映了其強大的產業鏈掌控能力和自主研發的電池技術,還顯示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逐漸逆襲特斯拉的潛力,未來可能進一步改變市場格局,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偏弱機會股

#指標剛跌破

#波段回檔股

#下跌三黑K線

#空頭均線下殺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