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估值觀察指標 超越1929年大蕭條崩盤前夕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美股標普、那指費半週二 (1 日) 創下歷史新高,德銀 (Deutsche Bank) 多元資產研究分析師 Jim Reid 週三 (2 日) 表示,判斷美股估值觀察指標之一的席勒本益比已連月攀升,超越 1929 經濟大蕭條的峰值。

席勒 CAPE 本益比 (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標普 10 年周期調整本益比,以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股價除以過去 10 年 GAAP 每股盈餘平均值來計算。也就是用來判斷美股是否過於昂貴的指標。


Multpl 數據顯示,目前的席勒本益比為 33.43,回到了 2018 年 1 月高點 (33),高於 1929 經濟大蕭條前夕的峰值 (31),遠高於歷史平均值 16.76,僅低於 2000 年網路泡沫時的 44 。

Jim Reid 寫道:「席勒 CAPE 本益比工具並非完美,原因有很多,我們注意到,自 1991 年初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 的 10 個月之外,席勒本益比一直高於 17 (長期平均水準)。」

部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席勒本益比可能高估股市風險,就連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耶魯大學教授席勒 (Robert Shiller) 也說,當前低利率可能證明天價股票是有其道理。

Jim Reid 稱,目前席勒本益比高於長期均值的結構性原因,最常見的理由就是,美債殖利率連續 4 年下跌,跌至目前接近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席勒在 Project Syndicate 撰文寫道,目前無從得知疫情如何結束,有效的疫苗問世或許很快能讓疫情消失。但一個關鍵的結論是,這證實股票相對吸引力,尤其是在低利率可能持續較長時間的情況下。

席勒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 FOMO (害怕錯過) 的說法,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 3 月以來投資人強烈偏好資金投入股市。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