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債





    2025-04-18
  • 基金

    川普與鮑爾的政策角力成為市場焦點。川普批評鮑爾「遲到且犯錯」,認為美國應早已降息;而鮑爾則堅持,在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通膨壓力下,聯準會需保持謹慎,暫不降息,政策分歧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法人表示,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應密切關注「通膨數據、美企獲利及債券利差」三個關鍵風險指標,並可適度加碼投等債平衡投資組合風險。






  • 外匯

    美國債券巨頭品浩 (PIMCO) 最新警告,隨著川普政府保護主義政策持續升級,美元和美債的避險地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 PIMCO 為全球最大債券管理機構之一,因此這種警示性表態具有重大市場影響力。根據 PIMCO 非傳統策略投資長 Marc Seidner 和新興市場主管 Pramol Dhawan 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已經導致美債和美元出現罕見同步拋售。






  • 雜誌

    文.洪寶山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發現,美國太依賴中國製造,特別是製藥業,認為讓中國加入 WTO 並給予最惠國待遇是個錯誤的決定,過去 25 年來,數百萬的工作機會流失 (美國中西部鐵鏽帶的工人),對中國出口減少,美國的工業基礎被削弱和掏空了,現在無力生產無人機、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美國把整個供應鏈和製造基地都轉移到中國,於是 MAGA 喊出製造業回美的口號。






  • 2025-04-17
  • ETF

    近期美債殖利率如坐雲霄飛車,讓一票投資人心慌慌,國泰投資級公司債 (00725B-TW) 基金經理人李育齡表示,美債仍是 AAA 等級的資產,大到不能倒,川普政府承受不起崩盤的局面,現在正是關鍵期,必須密切關注關稅談判及聯準會態度,若是擔心美債波動,建議可將投資級公司債納入優先考量,以較佳的領息為主,並進行微笑曲線的長線布局。






  • 美股雷達

    聯準會主席鮑爾對白宮關稅帶來的通膨和經濟成長風險表示擔憂,導致投資人認真評估美國經濟,美國公債殖利率周四 (17 日) 上漲。美東時間凌晨 5:44,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 3.8 個基點至 4.317%。2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 2.7 個基點至 3.813%。






  •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4/16)野村腳勤觀點:AI 伺服器或能避免產業關稅對抗中國一直是川普政策的目的之一,無論是 H20 晶片出口中國受到管制,亦或是啟動半導體產業的 232 調查,川普都極力避免中國發展高科技,從這個角度出發,AI 伺服器作為戰略性物資,川普也很清楚它的重要性,從美墨加協定 (USMCA) 豁免伺服器關稅,再到 4/11 發布對等關稅豁免清單也包含伺服器,川普積極地想把 AI 伺服器留在美國,這樣一來美國才能在科技領域保持領先,而無論接下來的半導體關稅稅率是高是低、認定範圍如何,樂觀來看 AI 伺服器應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彈性,最終 USMCA 的綠色通道也可能還是會持續,而台灣多數業者在 2018 美中貿易戰後早已分散佈局,L10 產品線多已遷至美墨設廠,預期受到產業關稅的影響可降至最低。






  • 2025-04-16
  • 台股新聞

    美債面臨拋售,陷入 20 多年來最大跌幅,景順亞太區 (日本除外) 環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指出,美國境外的外國賣家,是過去幾天推動美元走弱和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的主要原因,顯示在當前環境下,投資者可能不再將美國資產視為曾經的避險資產,這也導致更多投資者買入黃金,黃金似乎已成為投資者首選的「避險」資產類別。






  • 美股雷達

    投資人等待零售銷售數據,且對上周債券市場大幅拋售感到擔憂,美國國債殖利率周三 (16 日) 走低。美東時間凌晨 5:36,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 1 個基點,至 4.333%。2 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 0.8 個基點至 3.82%。1 個基點等於 0.01 個百分點,殖利和價格朝相反方向變動。






  • 債券

    美國公債上周遭拋售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 Michael Faulkender 周二 (15 日) 表示,美國官員正在調整銀行業者的資本規定,以降低在 29 兆美元美債市場交易的風險。從上周美債面臨拋售、陷入 20 多年來最大跌幅之後,名為「補充槓桿比率」(SLR) 的資本規定就受到更多檢視目光,許多人擔心 2020 年 3 月的市場崩盤會再度上演。






  • 美股雷達

    《路透》調查的債券策略師表示,他們仍預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將下降,因美國總統川普對貿易夥伴實施的全面且善變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經濟放緩,最終將迫使聯準會 (Fed) 降息。儘管通膨預期快速上升,使得 Fed 官員對是否降息變得猶豫不決,這些策略師仍對美債市場的表現保持樂觀。






  • 美股雷達

    從殖利率息差擴大可見,美股獲利預測很可能會向下修正,以此計算美股估值較上周五收市價低近四成。據《英為財情》,收益率息差這個市場「預警系統」的重要性在於:收益率息差的變化,對預測股市走勢和分析市場氣氛至關重要。所謂信用息差,是指兩種到期日相近但信用評級不同的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額,最典型的例子是公債(無風險)與公司債券(具違約風險)之間的息差。






  • 基金

    在社群平台被戲稱「關稅帝君」的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重挫,又隨即髮夾彎按下關稅暫停鍵,政策反覆讓投資市場無所適從。投資專家 14 日齊聚一堂為投資人指引明燈,現在投資台股必備兩大法寶「健康的投資心法、高效的投資工具」。鉅亨網近期在全省北中南舉辦《主動出擊 開創新局:全台首檔主動式 ETF 問世 引領台股新未來》講座,4 月 14 日台北場人氣爆棚,熱情參與的投資人直逼 400 人,都是為了聆聽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但漢遠、定時定額教母蕭碧燕解析關稅大戰、台股投資方向與佈局策略,以及投資目前市場討論度最高的主動式台股 ETF 投資利基。






  •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暫緩對等關稅 90 天後,連跌數日的美股出現史詩級暴漲行情,申報資料顯示,就在川普宣布消息前,共和黨眾議員 Marjorie Taylor Greene 賣出美國公債,並買進特斯拉 (TSLA-US)、亞馬遜 (AMZN-US)、黑石集團 (BX-US) 等股票。






  •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正在美債市場引發震盪,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 (15 日) 受訪時表示,財政部有工具箱可以因應,目前並未看到中國以拋售美債為手段對付美國,也認為此舉不符合中國利益。他接受 Yahoo Finance 獨家專訪時說:「我們有工具箱。






  • 2025-04-15
  • 台股新聞

    櫃買中心今 (15) 日又傳違約交割,此次並非個股,而是中信美國公債 20 年 (00795B-TW),由永豐金證券天母分公司通報,違約交割金額達 2565 萬 7450 元,為今年來第五起、本月第四起案例,也是今年來最大筆金額。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第一起違約交割為 IET-KY (4971-TW),金額達 1631 萬元;第二起為波若威 (3163-TW) ,違約交割金額 2106.05 萬元;第三起則是華星光 (4979-TW) ,違約交割 1679 萬元;第四起為合一,違約交割金額 1847.02 萬元;第五起則是 00795B,違約交割金額達 2565 萬 7450 元。






  • 美股雷達

    美國國債殖利率在周一 (14 日) 短暫回跌後於周二 (15 日) 上漲,隨著投資人繼續拋售美國國債,美國公債殖利率恢復了拋售趨勢。美東時間凌晨 6:26,10 年期美國公債上漲 2.4 個基點至 4.388%。2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 3.4 個基點至 3.866%。






  • 國際政經

    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後,華爾街股市一直大幅下跌,市場劇烈波動,直至周一 (14 日),華爾街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最明顯的跡象出現在美國公債市場。此前經歷了連續五天的拋售,上周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二十多年來的最大漲幅,並引發了對證券加速外流可能將金融體系推向危機的擔憂。






  • 黃金

    國際金價今 (15) 日在亞洲早盤交易時段上漲,現貨黃金上漲逾 0.3%,突破每盎司 3220.00 美元,COMEX 期金價格亦漲逾 0.3% 至 3237 美元附近,而專家最新預測,金價突破每盎司 3200 美元的漲勢可能只是更大一輪漲勢的開端,有望朝著每盎司 4000 美元邁進。






  • 美股雷達

    美國對晶片和藥品課關稅進入倒數時刻,以及等待美企最新一季財報成績,美股週一 (14 日) 盤後,道瓊指數期貨下跌 136 點,跌幅約 0.3%。標普 500 指數和那斯達克 100 期貨均下跌 0.4%。華爾街仍準備迎接未來一週由關稅引發的潛在波動。






  • 鏈文

    隨著 2025 年美中貿易關稅衝突升溫,美國財政市場正在面臨前所未有壓力。川普政府雖暫時宣布 90 天關稅豁免政策,試圖穩定外貿與科技股市場,但全球資金市場已提前做出反應——大量美元資金開始自美國國債市場撤離,避險情緒急速升溫。 美債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最安全資產之一,但在美國赤字不斷膨脹、加息周期趨緩、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疊加背景下,這一「安全港」地位正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