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AI、5G掀起「雲」計算產業需求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10-21 20:00
全球雲計算已進入甜蜜點,IaaS 正主導雲計算產業的成長。根據 Gartner 資料預測,2019 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 2018 年的 1758 億美元增長 17.3%,達 2062 億美元。
而 IaaS 為該市場成長最快的領域,預計 2019 年將較 2018 年成長 27.6%,達 395 億美元,其中,亞馬遜在 2018 年再度成為 IaaS 市場排名的龍頭,第二至第五名依序是微軟、阿里巴巴、Google 和 IBM。
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美國雲計算領先中國約五年。以龍頭亞馬遜來看,其 2006 年 3 月推出 Elastic Compute Cloud 服務開始,到 2019 年 Q2 雲業務營收已成長至 83.81 億美元,年增仍能保持 37%,超出產業平均值甚多。
而在對照發展腳步及雲計算滲透率差距,預估中國雲計算產業仍將具備中長期高速增長潛力。
中國除了公有雲的崛起,更大的趨勢在於中國開啟企業上雲十年週期,進一步帶動大型資料中心建設。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統計,2017 年中國 IDC 產業總收入達約人民幣 650.4 億元,2012~2017 年複合成長率為 32%,持續保持高速成長趨勢。
且預計中國 IDC 市場未來三年仍將處於快速發展期,到 2020 年中國 IDC 市場業務總收入可達人民幣 1500 億元。
而在進入 5G 世代後,網路速率、容量等諸多效能將大幅提升,為了打造完全移動和物聯網的社會,伺服器流量暴增已能預見。
根據華為「智簡網路白皮書」提到,4K/8K、超高畫質、VR 等新興業務的快速普及,使得整個通信網路的資料流量每五年將成長 10 倍。
而思科預估到 2022 年,全球每月的行動資料流量將達到 77 Exabytes,2017~2022 年 CAGR 為 46%。
此外,IDC 則預估全球資料總量在 2020 年可達 47 個 ZB,2025 年達到 163 個 ZB,其中預計 2020 年中國資料量將達到 8060 個 EB,占全球資料總量約 18%
AI 創造千億人民幣伺服器產值
推動 AI 發展的動力有三個:演算法創新、資料及可以用於訓練的運算力,尤其運算力的提升可以為提升 AI 發展進程創造前提。
根據 Open AI 近期公布的分析顯示,AI 訓練任務中使用的運算力正呈幾何級數成長,其目前速度為每 3.5 個月成長一倍 (相比之下,摩爾定律是每 18 個月成長一倍)。
自 2012 年以來,人類對於 AI 運算力的需求成長超過 300,000 倍 (如果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只會有 12 倍的成長)。
在這期間,硬體運算力的提升一直是 AI 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即對伺服器等硬體的要求同樣呈現幾何級數成長。
目前 AI 的計算平台,除了 GPU 大規模應用外,還有 FPGA 和 ASIC 為代表的其他加速計算解決方案。
Nvidia CEO 黃仁勳曾在北京 GTC 大會上表示,預計到 2020 年全球可能會有 10 億個鏡頭,分布在路口、火車站、飛機場等等,並以每秒 30 fps 進行運算。意即到 2020 年全球每秒就有 300 億個圖像需要即時分析,意味著每秒 300 億個「即時推理」。
根據黃仁勳測算,以 Tesla P40 為基準,300 億個「即時推理」約需要 1000 萬台 P40 伺服器。
IDC 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 GPU 伺服器市場規模為 13.05 億美金,年增率 131.2%。
IDC 預測,到 2023 年中國 GPU 伺服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43.2 億美金,2018~2023 年整體市場 CAGR 達 27.1%。而中國資料處理流量約佔全球 1/5,因此可推估 2020 年全球 AI 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千億元水準。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