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人民幣貶值對市場沖擊的三個邏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24 11:10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低,有幾個主要的背景:
一是,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調整至中速,整個中國投資市場的預期回報降低,資本流入的積極性下降;
二是,美元在走過了近十年的超低利率之後,開始轉變周期,進入升息階段,人民幣則處在利率的下滑周期,兩者利差逐步縮小,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性遠低於美元的貨幣,市場需求差距擴大;
三是,全球經濟復蘇之緩慢、增長之疲弱超出了諸多投資者預期,中國作為出口型經濟體,對外部環境的依賴不是在減弱,而是在加深,出口市場的壓力持續增大,再加上結匯意願下降,外匯儲備減少,對人民幣的信用背書能力下滑。
在以上三個因素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狀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趨勢上判斷主要還是以貶值為主,但市場對貶值的預期各有不同,如果把央行的干預和輿論的引導疊加到一起,人民幣匯率問題可能會更加的復雜。
這種復雜性在於,貶值的節奏和幅度難以預測,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影響並不會太大,對於以槓杆和債務撬動投資的諸多交易者,其成本核算及期限安排將充滿挑戰,從而給市場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縱然如此,我們也試圖從這種不確定性中,找出方向和可能性。具體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市場的沖擊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給全民帶來了超預期「擔憂」
從2014年初開始,人民幣出現了對美元走弱的跡象,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變化,央行在2014年3月擴大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幅,從原來的1%擴大至2%。實際上這也是一次比較被動的改革,而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弱,兩個多月時間貶值了接近2.5%。
這對於多年來習慣了人民幣升值的中國投資者來說,確實進入了焦慮期。由於受到外匯管制的影響,集中性的換匯和資金外流很難實現,投資者開始選擇持有資產,以消除對持有現金的恐慌感。中國股市自2014年6月開始上漲,上證綜指從不到2000點一直飆升到了2015年6月的5000點。
在股市大漲的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速度明顯下降,尤其是2014年6月至11月(上證綜指上漲了50%),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反而升值了超過2%。
在股市大漲的整個一年時間里,人民幣匯率並沒有創出新低。股市的大漲不僅「鎖住」了部分「外流」資金,也使得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了在人民幣匯率走低的過程中,持有資產的重要性。
但隨着股市的調整,市場對匯率的擔心再次擴大,尤其是在「國家隊」救市並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僅是市場在恐慌,監管層也在恐慌。
2015年8月,人民幣中間價改革落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兩天之內貶值了超過3%。如果不進一步擴大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度,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外匯儲備來干預。
事實上中國外匯儲備從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的半年時間里,大降超過4000億美元。如果是換做其他經濟體,其本幣可能就陷入崩潰式下跌了,因為全球90%以上的國家外匯儲備不足4000億美元。
股市「鎖住」匯率的邏輯隨着整個市場信心的下滑,以及諸多資金高位套現離場,再加上大盤反彈無力的狀況下,已經難以持續。注意,就在此時,「房地產」出場了。
圖一:人民幣匯率走勢、官方外匯儲備降幅情況
今年以來,房價的上漲確實延緩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步伐,雖然沒有完全「阻止」人民幣貶值,但更重要的一個數據是,在此期間(2016年2月至8月),外匯儲備迅速「止跌」,也就是說房價的拉升達到了保護「外儲」的目的。
本月初開始,國內各大城市逐步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有很多分析將此輪調控跟匯率的大周期波動聯系到一起,事實也是如此,9月份外匯儲備降幅加大(降幅188億美元),一些資金開始從房地產市場套現、撤離。與其說「限購」政策是在減少需求,還不如說是在阻止更多賣方迅速「脫手」,市場上流傳關於用高房價套牢資金,保護「匯率」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
第二個階段,經濟增速繼續下滑,資產重構,匯率壓力更大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其中房地產(000736,股吧)行業的貢獻度超過8%,消費零售市場的貢獻率在提升,但還不足以帶動整體增速保持在6.7%的水平,因此,6.7%的經濟增速肯定不是底。按照民間投資和制造業市場的復蘇勢頭,經濟增速有能力持續在6%以上,但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增速在可控范圍內進一步下滑可以理解。圖二: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過程中,阿根廷比索和俄羅斯盧布持續貶值
經濟增速問題,固然受到市場的詬病,但從各國匯率市場的波動看,經濟增速對匯率的支撐還是比較明顯的。保增長對於保匯率也至關重要。
經過了2015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如果再經歷一次樓市的調整,能夠吸納流動性的市場着實非常有限。此輪股市回落之後,樓市接盤,但樓市已進入完全由信貸主導的階段,在民眾收入水平難以企及的前提下,關系到系統性金融風險,政府並不會讓其無限擴展。
如果資金有回到股市的沖動,股市在整體企業盈利狀況層面似乎並沒有做好准備,僅僅是為了炒而炒的話,很多資金可能不會輕易介入。這種情況下,市場各領域都存在機會,近期以來商品市場的頻頻上漲、9月份CPI數據的超預期反彈等等,都預示着資金並不着急進入股市。
具體表現在,流動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大幅增加(M1),如果是在過去,M1的擴張,預示經濟活動將會出現周期性復蘇,但目前的情況是更多的資金在規避實際負利率的傷害,在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之下,隨時都可能變成「換匯」一族。更多的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M1的「非正常」增速,跟人民幣貶值預期有關(M1對於人民幣匯率來說,是個定時炸彈)。
這一階段,國內市場的通脹、利率和資金流動的方向都是不明朗的,投資者往往處在非常大的顧慮當中,價值投資者反而會減少,各資產受到內部和外部雙方面的沖擊會增大。政策面監管力度逐步加強也是一個趨勢,往往會出現更多的干預和管制,尤其是在匯率持續走弱的情況下,對資本流動的管制可能會更加明顯。
第三個階段,經濟轉型成功,匯率先貶後升
經濟轉型成功的標志有很多,其中經濟增速最終能夠穩定在4%—6%的水平、消費占GDP的比重達到80%,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可能就算基本成功了。只有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消費市場在拉動經濟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整個市場的穩定性和自我調節能力才會有明顯的改善,而匯率的穩定性也正來源於此。
如果中國經濟走入如同阿根廷、俄羅斯等的模式,轉型失敗,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那麼人民幣匯率將持續貶值;如果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經濟增速進入了低速穩定期,人民幣匯率將進入新的運行周期,類似上圖所示的韓元和日元一樣,從目前的貶值,會進入到轉型成功之後的升值,再到下一個階段的穩定期。
到那時,升值或貶值,市場就不會特別在意了,都忙着按照周期來配置資產,而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忙着「換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