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股市房市聯袂上漲 多元化配置催熱港元資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2 08:58

受內地和海外資金持續涌入提振,香港恆生指數今年第三季度累計漲幅達到14.1%,領跑全球主要股指,10月以來進一步上漲1.1%。與此同時,香港樓市重現回暖跡象,港元資產全面走強。市場人士指出,內地資金多元化配置需求強烈,海外資金尋找美元替代資產避險,將香港市場視為投資中國的首選目的地,港元資產受追捧的態勢有望延續。

“北水”南下洶涌

今年第三季度港股表現牛氣沖天,恆生指數累計上漲14.1%,顯著跑贏全球其他主要股指。自2月觸及年內低點18279點以來,恆生指數累計漲幅接近30%。

充裕的流動性成為提振港股的最主要動力,其中通過滬港通渠道的“南下”資金占據重要地位。Wind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港股通資金凈流入金額分別為人民幣404億元、767億元和993億元,呈顯著上升趨勢。特別是9月份,港股通資金單月凈流入額就達到586.78億元人民幣,創下紀錄高位,日均凈買入額升至逾30億元人民幣,超越了2015年4月創下的日均29億元的凈買入紀錄。

有香港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盡管到目前為止駐港資金的主力仍是國際投資者,但近半年來影響市場走勢的邊際購買者(marginal buyer)主要是來自內地的“北水”,因為很多香港上市大盤股的大股東主要是海外的共同基金和養老金,都是長期持有不會經常交易。目前看來先行涌港的“聰明錢”多來自內地公募資金和國企等大型機構投資者而非散戶,應該是經過深入調研後做出的投資決策。

另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今年7-9月份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從617億港元上升至742億港元。匯豐分析師預計“深港通”開通後,香港市場交易將更趨活躍,中國投資者占比有望達到15%。隨着長期投資者結構轉變,本輪大市成交額上升的趨勢將更持久,未來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100億港元有望成為新常態。

在港股走強的同時,香港房地產市場也呈現復蘇跡象。據香港中原地產網站公布的數據,衡量香港二手房價格的中原地產城市領先指數在截至10月2日的一周內上漲2.5%,創出七年來最大單周漲幅,最新水平較去年9月創出的歷史高點僅低不到3%。9月份香港二手房成交量反彈,成交7826套,創出至少15個月來的最高水平。有業內人士指出,內地買家在香港買樓的需求旺盛是促成香港樓市復蘇的因素之一,預計內地買家占香港樓市總體銷量的近五分之一。

多元化配置需求凸顯

有港股分析師表示,在本輪上漲前,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偏低,對資金具有吸引力,加上人民幣今年以來面臨貶值壓力,不少內地資金試圖借助港股通渠道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滬港通”南下的資金主要買入市值和派息率都比較高的大藍籌股票,這能夠在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的同時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

香港知名私募基金中環資產創始人、行政總裁譚新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內地資金通過“滬港通”和即將開通的“深港通”渠道進入港股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15%,雖然內地市場仍是主要的資金配置區域,但中國投資者未來會慢慢分散投資,目前來看應有兩三成的配置比例在海外資產上。如果未來資本賬戶能夠完全開放,海外市場配置的比例還會更高一點。

譚新強還表示,海外資金今年以來重返新興市場,香港作為投資中國的第一站也受益最多。他指出,過去六年多新興市場股市表現一直大幅落後發達市場,二者估值差距拉大,今年初時發達市場平均市盈率超過20倍,新興市場平均只有13-15倍,香港市場估值水平更低,在“鍾擺效應”下,有資金開始陸續流入香港。到今年年中,英國公投“脫歐”成為市場情緒催化劑,英鎊加快貶值,大量資金逃離英國,歐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美國股市估值也不便宜,且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較高,10年美債收益率反彈到1.7%,令投資者感到擔心。在一系列因素影響下,投資者重拾久違了的對新興市場的興趣,相對廉價的港股受到青睞,香港聯系匯率制度也再次發揮它的“避難所”功能。

港股或演繹“慢牛”

一個月前,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投資評級上調至“超配”。在最新發布的四季度策略報告中,高盛重申這一建議並列出四點理由,包括新刺激政策帶來的潛在的投資周期性回暖;企業盈利增長趨穩;美聯儲鴿派立場推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以及“北水南下”營造利好的流動性環境;投資者此前倉位不高。

瑞信分析師認為,隨着“深港通”開通,中國股票市場將變得更加開放,預期南下資金在未來2-3年會高於500億美元,而北向資金長期而言在A股納入MSCI後將高於400億美元。預計未來港股交易貢獻會更多來自內地投資者及QFII/RQFII產品。

“香港市場將是‘慢牛’的狀態,非常健康。”譚新強認為,近期流入香港的資金在配置上比較理性,沒有分散到太多小盤股,而是集中於騰訊、匯豐控股等大盤藍籌,這樣看來這些資金都是長期資金,不是短炒而已。此外近期內地多個城市宣布限購措施後,資金有望輪動到股票市場,考慮到A股相對較昂貴,港股長期來看可能受益。

譚新強預計“深港通”開通後,香港市場流動性會進一步增強但指數不會猛漲,而是慢慢走升。他認為“深港通”未來的效果可能比“滬港通”更好,因為香港和上海有很多大型上市國企的重疊,而對外國投資者而言,深圳代表中國的新經濟,雖然不會馬上去買,但外國機構投資者對研究深圳上市的優質的新興企業應該很有興趣。

譚新強表示,目前恆指在23000-24000點左右是合理水平,如果再多等待一到兩個季度,看到銀行、國企的業績有改善趨勢,投資者會更樂於加倉。預計港股將呈現長期慢牛局面,在周期板塊如能源和金融股的帶動下,恆指未來有機會突破24000點,上望25000點。

他同時提醒稱,第四季度將迎來美國總統大選,預計大選之前全球股市應保持比較平穩的狀態,但大選塵埃落定後,即便是希拉里勝出,投資者也應小心“Sell on the news”(消息出盡是利空)引發的拋售,一旦美國市場調整,會給香港股市帶來影響。(楊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