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OPEC限產協議能否使它重回油價霸主的榮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08 08:40


財經專欄作家蔡恩澤撰文指出,在被市場冷落數年之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盟)終於又回到了全球石油價格話語權的壟斷地位。9月28日,OPEC成員國部長在阿爾及利亞經過逾四小時的激烈爭辯,最終達成將日產量減至3250萬桶到3300萬桶之間的協議。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這一限產協議讓全球石油交易商感到十分意外並恐慌,他們原以為由於OPEC最有影響的兩大產油國沙特和伊朗間的矛盾,會導致本次協商會不歡而散,沒想到卻抱成一團。受該消息影響,原油價格可謂「一飛沖天」,布倫特油價一度飆漲6.3%,至每桶49.44美元。而股市方面,能源股漲勢「一騎絕塵」,此外,油價暴漲還帶動加拿大元等商品貨幣大漲。

而此前,眼看着國際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劇烈波動,OPEC卻無能為力。人們情不自禁地回憶OPEC冷落—火爆—再冷落—再火爆的56年的曲折歷史。

在維也納卡爾呂格環形馬路上矗立着一幢現代化辦公大樓,底層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書店,為紀念它的主要承租人,歷來被稱為「得克薩斯公司大樓」。可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另一個重量級承租人的到來,驀地以「OPEC大樓」的名字叫開而著稱於世。


這是一個象征着全球大變動的里程碑式的進程,石油輸出國一下子取代了以往跨國公司所占有的地位。這讓國際機構林立的東道國奧地利也引以為驕傲。

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並於14日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英文簡稱OPEC。

OPEC的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維護其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這個組織盡管在初創的日子里嚷嚷了一陣,但一直沒有達到它的主要政治目標——由石油輸出國維護其支配資源的「主權」。西方各國政府也並不拿它當回事。1960年11月,OPEC成立之後兩個月,中央情報局在關於「中東石油」的43頁秘密報告里,只用了四行文字來輕描淡寫地提及這個新組織。

可是到了70年代中期,隨着中東石油危機的加劇,OPEC處於輝煌時期,成為國際上的頭號奇觀。它不僅能有效地影響國際石油價格,更是一個具有相當政治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成為國際石油市場上叱咤風雲的角色。

全世界的眼睛齊刷刷地關注着它的會議,它的每一個戲劇動作、盛況和騷動。它的任何一名代表在維也納吃沙哈蛋糕時的隨意言論,就足以讓石油交易員手忙腳亂。

OPEC打一個噴嚏,全球石油市場勢必產生劇烈波動。難怪OPEC的一位前秘書長回顧當年時,把1974年到1978年說成是「OPEC的黃金時代」。

黃金也有蒙塵的時候。到了新世紀,特別是2008年秋天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石油價格一飛沖天,一漲再漲,作為調節石油產量以平抑石油價格的功能性組織,OPEC愈來愈力不從心。石油作為價值儲藏手段的身份,其價格高低主要是受投資力量的驅動,OPEC的石油部長們已經承認無力抑制油價上漲,OPEC已經幾乎發揮不了作用。

那麼,風光許久的OPEC,過去數年中其影響力緣何下降呢?

首先,美國對石油價格的「主導」作用越來越強。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其經濟和貨幣政策對世界能源市場也有重要影響。例如,自金融危機以來弱勢美元持續貶值,成為導致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美國政府可能通過釋放通脹變相地違約,通過美元貶值來「賴債」,通過加大貿易順差來剝削債權國的債權收益。而這一切手段勢必變相地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而把OPEC「晾」在一邊。而目前,在美國頁岩油氣大繁榮的狀況下,即使OPEC產油國做出減產決定,美國減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其次,來自非OPEC成員國的壓力。俄羅斯等非OPEC成員國對OPEC的前途構成一定的威脅,俄羅斯將原油的日產量一再提高,與OPEC唱對台戲,把石油作為同歐洲國家和世界石油消費大國打交道的重要籌碼。近年來,西方集體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卻用龐大的石油資源反制裁,令歐盟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墨西哥等石油輸出國也在不斷刷新日產量,世界石油市場正走向多元化,並非OPEC所壟斷得了的。

再次,華爾街大銀行操縱大宗商品價格。美國參議院曾發布一份調查報告,詳細揭露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大銀行「深度介入」實物大宗商品交易的內幕。這些大型銀行既從事大宗商品金融交易,又大量持有、倉儲實物商品,以此操縱市場。

這份長達396頁的報告披露,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控制了包括石油、鋁和煤礦在內的大量大宗商品,在市場中影響重大,甚至能夠操縱價格,並得到市場內部信息供自己的交易員使用。它們私下進行鈾買賣、開采煤礦、建立金屬存儲倉庫、操縱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並積累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鋁和銅。

顯然,如今石油作為價值儲藏手段的身份,其價格高低目前主要是受投資力量的驅動,石油已成華爾街冒險家們投機的樂園。在氣壯如牛的華爾街大銀行面前,OPEC顯得十分矮小,因為這些石油輸出國的命運無不與華爾街大銀行息息相關。在華爾街大銀行「唱空」之下,OPEC眼睜睜看着石油價格一路下跌。

OPEC內部分化嚴重

推跌原油價格

還有,OPEC內部分化嚴重。由於OPEC現有的12個成員國各懷心思,原油生產成本、對原油出口依賴程度及減產的接受程度不同,勢必會導致部長級會議產生更多的分歧與阻力,使減產面臨更大的壓力。比如,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希望通過減產保證油價處於相對高位,而部分海灣國家的減產意願卻並不強烈,甚至有意通過減價來繼續擴大原油出口量,以維持各自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國際油價大跌的幕後推手是OPEC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正常情況下,沙特應當與其他石油生產國一起削減產量以支撐油價,但沙特卻在2014年10月初宣布下調對所有地區的11月原油售價。之後,伊拉克、科威特也遙相呼應,先後降價,積極參與價格戰。

沙特曾表示能夠接受原油價格最低20美元的價位,這意味着雖然目前油價已「跌跌不休」,但並未觸及沙特等一些產油國的心理價位底線,沙特等國正好可以利用這一時機擴大自己石油出口,搶占市場地盤。

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OPEC國家已經不可能采取類似政治性動作操縱油價。OPEC內部盡管有伊朗、委內瑞拉這樣的國家與美國對抗,但絕大多數成員都與西方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系和經濟聯系,甚至仰仗其鼻息,需要美元輸血。

被美國《新聞周刊》稱譽為「能用文字把歷史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的著名作家丹尼爾耶金在其皇皇巨著《石油風雲》一書的結尾這樣寫道,「因為我們的世紀一直是這樣一個世紀,我們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終是由石油這個現代和使人着迷的『煉金術』所改造的。我們的世紀確確實實仍然是石油的世紀。」

雖然世界已進入21世紀,與《石油風雲》寫作的時代背景有所區別,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世界經濟的沖擊產生顛覆性的作用,國際社會對低碳經濟的呼喚也日趨高漲,新能源相繼粉墨登場,OPEC呼風喚雨的時代似乎要終結。

但石油還是新世紀的主要燃料,是傳統工業的血液。鑒於OPEC的原油產量仍占世界總產量的40%左右,其原油生產政策仍對國際市場油價有相當的影響。估計非OPEC成員國的石油只夠再支持20年,而OPEC成員國的石油儲量則可以再支持80年。作為代表石油輸出國集體意志的OPEC,仍可倚重石油的世紀而大有作為。

由於原油市場飽受供給過剩的困擾,一旦OPEC執行限產協議,這對緩解原油供給過剩狀況將發揮積極作用,從而對油價提供支撐。原油供給過剩被外界認為是導致始於2014年的油價崩盤的主要元凶。

而OPEC正是看中全球石油市場這一軟肋,在經過一番內斗之後,終於明白,限產可以壓制油價跌跌不休。此次OPEC達成限產協議,可以看作OPEC在價格戰術上由放產到限產的轉變,這也符合物稀為貴的價格規律。此舉標志着以沙特為首的OPEC改變了策略,不再通過竭盡全力采油的方式,維持市場份額並對美國頁岩油開采商等高成本石油生產商施加壓力。

OPEC這一招果然靈驗,全球石油市場價格「漲聲」不斷,正中OPEC下懷。現在似乎又到了OPEC跺一腳,全球都要抖三抖的輝煌時刻。

不過,OPEC想重新奪回油價話語權還有一定障礙。

其一,限產協議何時執行還不明確,說是今年11月,但統一行動沒有准確日期,而且此次協議只對限產總量達成一致意見,實際操作還是一個變數,具體限產分配還要有一番爭吵,而限產執行的速度也不明確。

其二,俄羅斯雖不是OPEC成員,但其巨大的石油產量對OPEC決定的影響很大,俄羅斯曾表示願意與OPEC共同限產、穩定石油市場,但將願望落實到行動還有一個過程。

其三,如果削減石油產量的建議能被嚴格執行並且在短線支撐油價的話,那麼,受此刺激,全球各地大規模的石油鑽井熱潮又將因此興起,並反過來重新壓制油價的上行空間。

其四,石油消費國一旦聯合起來,OPEC也會遇到麻煩。人們記憶猶新,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後的20年中,由於高油價,消費國被迫削減需求。它們有着進一步的對策,包括可替換能源及高能源稅。

限產協議何時執行還不明確,說是今年11月,但統一行動沒有准確日期,而且此次協議只對限產總量達成一致意見,實際操作還是一個變數,具體限產分配還要有一番爭吵,而限產執行的速度也不明確。(文章來源:聯合早報網)【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