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說雷曼太言重?德銀體質沒那麼糟 還有ECB大當鋪可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30 12:34

MoneyDJ 新聞 2016-09-30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AG) 財務不穩,股價猶如自由落體、年初迄今已狂跌逾 50%,嚇壞客戶跟投資人,不少人將德銀比為 2008 年不幸倒閉並引發金融海嘯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但,德銀的體質真有那麼糟嗎?

華爾街日報 29 日報導,雷曼當時是因為現金和流動性資產都全部用罄,難以應付急著棄船逃生的客戶和交易夥伴,才會被迫倒閉。雷曼主要仰賴隔夜附買回 (overnight repurchase,或稱 repo)、市場和避險基金來進行融資,在倒閉前幾天,雷曼所謂的「主要經紀業務」(Prime Brokerage) 遭抽走數十億美元的現金和資產,repo 也無法續約,銀行等交易夥伴還要求雷曼為衍生性金融交易提供更多擔保品。

德銀卻跟雷曼大不相同。德銀的客戶層比雷曼更具多樣性,客戶中不但有專門服務個人和中小型企業的德國地方銀行 (retail banks),也有許多大型企業。德銀握有的資金更為充裕,截至今(2016) 年 6 月底為止,德銀的流動性還有 2,200 億歐元(相當於 2,468 億美元)、佔總資產的 12%,而雷曼在倒閉前一個月,流動性只剩 450 億美元、對整體資產的佔比僅有 7.5%。

最重要的是,德銀還有歐洲央行 (ECB) 這個大當鋪,可以在必要時把難以出售的資產直接典當、換取現金。相較之下,雷曼當時則因為旗下可靠的資產太少,美國聯準會 (Fed) 拒絕提供額外融資。

不過,假如德銀的客戶或存戶失去信心,那麼任有再多的流動性,也無法應付擠兌需求。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就直言,德銀雖然還不到面臨擠兌的慘況,但距離也不會太遠了,有鑑於此,德國政府必須立即介入,以免德銀爆發信用危機。

Lynn 9 月 26 日、28 日分別在每日電訊報 (The Telegraph)、MarketWatch 撰文指出,德銀財務岌岌可危、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又搞不清楚狀況,情況跟 2008 年的雷曼兄弟真的很類似,再這麼下去德銀遲早要崩潰,歐元區也會隨之瓦解。

Lynn 表示,自 2008 年之後,投資人就誤以為,假如一家對金融系統非常重要的銀行陷入困境,政府就一定會介入為之紓困。若德國讓大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麼德銀的投資人肯定會立刻棄船逃生,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機。

Lynn 警告,德銀若真的垮了,對德國和全球金融系統的傷害將大到難以估算,義大利銀行體系肯定會遭致命衝擊,法國、西班牙銀行則或許是下一個。更糟糕的是,目前仍因英國脫歐而備受打擊的歐元區經濟,根本還無力承受如此嚴重的打擊,歐元區可能因此瓦解。假如德銀垮台,那麼不願介入協助的梅克爾,政治生命也會跟著完蛋。

德銀的槓桿太高,一旦遭遇危機,資金結構難有緩衝。Zero Hedge 9 月 21 日引述德國《商業日報 (Handelsblatt)》報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 FDIC) 副主席 Thomas Hoenig 9 月 20 日發表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為止,德銀的槓桿比例 (即使資本占資產總額的比率) 已經從去年同期的 3.01% 下降至 2.68%,只有全美前八大金融機構 (包括摩根大通、花旗) 的一半。槓桿比例愈低,代表銀行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的資金緩衝愈少。

Hoenig 的報告並非 FDIC 的官方計分,他的計算拉高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權重,能藉此看出每一家金融機構究竟背負了多少風險。

報導稱,美國司法部開罰,讓德銀搖搖欲墜的資本結構再次成為矚目焦點,市場猜測,德銀執行長 John Cryan 如今只剩下幾條路可選,一是辦理現金增資重整資本、且新股的發行價還會因官司纏身而被迫打好幾折,二是緊急出售資產,三是直接跟國家申請紓困。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