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消費壟斷式投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7 07:50
書名:《巴菲特的消費壟斷式投資》
作者:李春根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內容簡介
巴菲特一生都在尋找具備持續競爭力的消費壟斷類企業,即那些為消費者提供強烈需求產品或服務的、不受價格管制的、擁有極高商譽並形成專賣權的特殊企業。那他為什麼喜歡消費類企業呢?因為消費類企業沒有周期性而且容易了解。於是,他找到了可口可樂、找到了吉列刀片,然後大舉投資,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巴菲特一生鍾情於消費壟斷類企業,但對如何發現它們卻一直秘而不宣,因為這是他選股的關鍵。在本書中,作者李春根首創性地從8個方面對巴菲特的「消費壟斷」理論進行了闡述和延伸,並且精選出39個中外典型案例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新浪財經博主「牽牛星李劍」、原深圳牽牛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劍先生的點評,將本書的理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作者簡介
李春根,資深記者,從事投資研究多年,信奉與倡導價值投資。在20世紀90年代,他就致力於資本市場研究,並就南方電動工具廠兼並南昌自行車廠一事,與人合寫長篇報告文學《兼並者》一書。近10年來,他更是投資理論探索與投資實踐並重,並於2009年應邀加盟為原深圳牽牛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研究團隊成員,主持股票分析工作。
占地為王
李劍點評:
如果說商譽是一種經濟特權,那麼地域特權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些特殊的地域,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能夠產出某種特殊的產品。久而久之,這些土特產品就有了極佳的名聲,成了名地名產,也就構成了生產它們的企業的巨大商譽。
名地名產本來就是壟斷資源,再加上名產如果得到政府授予的「原產地域保護」稱號,則更是一種稀缺的無形資產。
地域特權發展到一定高度,就是產地即品牌、品牌即產地。比如香檳、茅台(600519,股吧)、青島等。擁有它們的企業不僅享受到極大的商譽,能大大吸引消費者購買它們的產品,而且節省了大量的廣告費。地域特權發揮到極致,產品竟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比如老外常說:「哦,茅台酒,中國。」比如我們可能會說:「哦,香水,法國。」
投資者一定要清楚:獨家擁有名地名產的企業,比別的企業多一重不可復制的優勢,因為它們享有地域特權!
貴州茅台(600519,股吧):醬香之香
現在來說貴州茅台,似乎不是時候,又似乎正是時候。因為自幾年前貴州茅台走下神壇後,雖幾經波折漸有起色,但還未完全重新走上光輝之路。
說起來,貴州茅台是與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和法國的柯涅克白蘭地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酒」的。在中國,應該算是最「牛」的烈性酒,
「牛」的表現之一,是一般門店、超市的櫃台里基本見不着茅台酒。要想喝茅台,比較方便的是去專賣店里買。
2011年,茅台酒的價格還非常「茅台」,53度的飛天,價格是1980元,這個價格已超過當時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最低工資標准。
不過,限制公款大吃大喝以來,茅台酒的價格大幅下挫,每瓶降到1000元左右,幾近腰斬。股價也曾在2014年初跌到118元左右。其實這個下挫還不是最厲害的,或者還沒到最厲害的時候。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貴州茅台酒雖然沒有降價,但股價卻曾跌到80元左右。後來才慢慢回升的。
不知道是不是天將降大起伏於斯股也,故時而金融海嘯摧之,時而塑化劑擾之,時而反「三公」享樂奢靡限之。茅台酒好喝,限「三公」也必須。對茅台來說,矯枉或難免過正,也正好就坡下驢,走下神壇,擠掉泡沫,回歸尋常。所以,有時酒價股價的雙雙下挫,長遠看來,又未必全是壞事。因為酒本身並沒有變差,企業也沒有出錯。酒價下,銷量升,或過一段量價又並肩前進,促使股價重拾升勢,可能也只是時間問題,或說得專業一些,只是周期而已。
一直以來,貴州茅台已經被投資人士說得夠多,實在有點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甚至在某些特殊時段,有點讓人「談茅色變」。其實,茅台本身並沒有變,變的只是人心。
歸根結底,貴州茅台是好酒,也是好企業。要談投資價值,要談具有消費壟斷性的優秀上市公司,還是沒有辦法不提它。有關數據可以支持這一說法。當初,也就是2001年貴州茅台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時,發行價每股為31.39元,總市值為78億元。到2015年的12月31日,也就是當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是218.19元,總市值為2740億元,11年增長了28倍。2016年4月1日,其收盤價為245.19元,總市值高達3080億左右。
微生物造就「醬香」
相信不少朋友聽過紅軍與茅台酒的故事,也聽過一些著名將領對茅台酒超乎尋常的喜愛。事實上,共和國諸多領導人,也都曾與茅台酒有過近乎傳奇的故事。這些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王震等。甚至連尼克松、基辛格、撒切爾夫人等一批外國政要,也在他們的中國之行中,打上了茅台酒的烙印。這些傳奇,只需百度一下,就能輕易看到。
種種傳奇,都離不開茅台酒的「香」。白酒好喝與否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一個「香」字,講究的重點也是這個「香」字,所以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說。據有關資料介紹,當年在萬國博覽會上,茅台酒就是因為好罐子破摔,酒香四溢之後,才捧得金牌歸來的。
因此可以認為,白酒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香」上下功夫。「香」有多種,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但茅台酒則香得不同凡響,醬香!
醬香妙在哪?有秀才文章說:「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究竟是怎麼個香法,最終只能是誰喝了誰知道,誰知道了誰還想再喝!
醬香型的白酒,在中國白酒市場上的份量只有1%左右。根據經濟學中的稀缺理論,物以稀為貴。醬香當屬稀缺香型,所以自然也就賣得貴,公司和股東們也就賺得多。
本來,「醬」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用鹽醋等調料醃制而成的肉醬。後來,其家族不斷擴大,增加了甜面醬、豆瓣醬、辣椒醬、果醬、芝麻醬、醬菜、醬瓜等。陣容不小,卻都基本上是中低檔的草根級調味食品。獨獨到了茅台酒這里,「醬」字便眼都不眨地由平民變身為貴族,一飛沖天,堂而皇之飄浮在大宴、豪宴、國宴席上,茅台酒也終於憑着這四溢的醬香,不遑多讓地成為「國酒」。
醬香型的酒雖然大受歡迎,但對於絕大多數釀酒企業來說,他們的酒香「醬」不起來的根本原因,是不具備貴州茅台鎮那種獨特的地理地貌、氣候條件,不具備茅台酒那種因特殊的土壤和氣候而棲息繁衍的、能讓酒香變「醬」的微生物。這也應該是只有茅台酒的醬香,才能真正借助時光的洗禮,越陳越香的主要原因。
茅台鎮處於赤水河低處,兩岸是山,冬暖夏熱,不怎麼通風,像個巨型的鍋子,濕熱加悶熱,讓人覺得不舒服。然而,這種氣候卻讓一種微生物覺得舒服,早在數百年前就已在此落戶,繁衍生息。正是這種眼看不見,也叫不出名字然而在茅台鎮又無處不在的微生物,才是真正令茅台酒如此醇香的主要原因。而且這種微生物與茅台酒之間,似乎有一種類似蜜蜂與花朵一樣的良性互動。酒是越來越醇香,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也越來越興旺。
據說,日本人一直很想破解茅台酒的香味成分,為此,曾不惜資金人力,對此進行專題研究,甚至還用氣象色譜儀,對茅台酒的香味進行全面分析。最後,他們驚奇地發現,所謂「醬香」,居然是由多達230種以上的香氣組成。但令他們遺憾的是,其中有近200種香氣,無法搞明白究竟是何種物質以及如何形成的,以至最後不得不放棄這項吃力不討好的研究。
不要說外國人,就是中國人自己,也無法在哪怕離茅台鎮很近的地方生產出真正的茅台酒。半個世紀前,有人在離茅台鎮100公里外的地方,搞了個「茅台酒異地實驗生產基地這次實驗非常認真,不但把茅台所用的原料、生產工藝、釀酒的水原封不動地搬過去,而且連酒窖中的窖泥也一並運了過去,基本上是克隆了茅台酒的完整生產線。但最後還是未能釀造出真正的優質茅台酒。相關人員撓着頭想了許久,終於不得不承認,異地生產茅台酒,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茅台鎮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只在這種地理氣候條件下存活的微生物,是任何人都無法模仿或照搬的。
所以,面對貴州茅台酒這些先天的特色與優勢,同行們除了羨慕嫉妒恨之外,找不到辦法復制與克隆,因為擋住去路的是一條既寬又深的護城河。而且護城河外,還有幾道堅固的工事:獨特的釀造技術,專門培育的釀酒原料,色彩繽紛的傳奇故事,「國酒」的稱謂。總之,長期來看,其盈利的趨勢不會改變,最多在某幾年賺得少一些而已。
「國酒」的「牛」氣
「國酒」不是品牌,卻依品牌升華而生成,因而勝似品牌。普天下白酒品牌千千萬萬,「國酒」只此一家。喝「國酒」,味道好極了,醬香也香極了,有面子,有身份,有檔次。
不難看出,茅台酒不但香,不但好喝,更具有一種傲視群雄的傳統,一種獨特的企業精神,一種白酒文化中的領袖氣質。這種傳統、精神與氣質,能令茅台酒在市場上經受得起各種風浪。
記得2012年10月份左右,市面上突然有傳聞:茅台酒里含有「塑化劑」,一時搞得沸沸揚揚。貴州茅台的股票價格一下掉了一大截。
所謂「塑化劑」,大約是與塑料有關,或至少應該是在塑料發明之後,才出現的吧。兩百多年前釀造工藝就已成型,到一百多年前參加萬國博覽會時,茅台酒已經為眾多好酒者所喜愛。那個時候,塑化劑肯定還沒研究出來,可能連塑料本身,都還在等着科學家來發明呢!茅台酒想摻塑化劑都沒地方買。
這就是說,茅台酒的色香味,根本無需塑化劑來幫忙。更何況專家說塑化劑在一定含量內,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茅台酒是否真的含了或含了多少,似乎還沒見着確定的權威說法。
退一步說,茅台酒內中真含有塑化劑的話,那倒是極可能在包裝或管道輸送時「感染」的,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技術與設備的整改將其清理掉。那個時候貴州茅台股價的下跌,應該是優秀公司遇到的暫時的壞消息。以茅台酒的實力,絕不可能被一個語焉不詳的塑化劑所擊倒。
貴州茅台股票的優秀,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無法逾越的護城河,還有能輕易預測到的可持續的長期盈利。
說起來,人的需求具有無限的多樣性,會隨着時代或科技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然而也有例外,比如人們對茅台酒「醬香」傳統的喜愛,無論是電動汽車的普及還是3G、4G的出現,都不會因此而有絲毫減弱,而且很可能一兩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都不會改變。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茅台酒是能使消費者身心得到極大滿足感的飲料。本來一種商品能使消費者效用的最大化,帶來的就會是生產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另外,低廉的成本是貴州茅台的又一利器。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囂,釀造茅台酒的糧還是那些糧,水還是那些水,窖也還是那些窖,特別是那些能使茅台散發醬香的微生物,別的地方花再多錢也買不到,在這里卻一分錢不要。
創新本來是企業保持生命力與競爭力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創新意味着投入,意味着要留住一批高精尖科研人才,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當然也意味着風險。茅台酒不用加大這種投入,也就不用過多地擔這種風險,保持傳統才是其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
實在要說創新,那麼茅台酒最大的創新,就是得想辦法讓新酒變成老酒。只要看一下茅台的年份酒賣什麼價,就能馬上明白這一點。所以,對別的企業可能很頭疼的庫存產品,對貴州茅台來說,卻是源源不斷的財富。越庫存,越賺錢。即使瓶裝之後放在家里,到一定年頭後也同樣成稀缺之物。
正因為如此,才有貴州茅台的股東建議,股票不用分紅,直接發酒就行了。此言一出,隨即得到廣大貴州茅台股票持有者的支持。也就是說,大部分投資貴州茅台股票的朋友,都認為公司的產品比錢還值錢,比錢還好,所以才要酒不要錢。
一家企業的產品能牛到這個地步,夫復何言!
30年前茅台酒8元一瓶,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和經濟發展的軌跡,即使遇到低谷,飛天茅台也仍高達千元一瓶。特別需要強調的是,1000元上下的價格,已經將許多經銷商的存貨消化掉了一大塊,有些大賣場甚至出現脫銷的情況。
不敢斷言這是不是茅台酒市場價格的底點,但傳達的信息卻明白無誤:茅台受依舊歡迎。試想一下,再過5年、10年、20年,茅台酒會多少錢一瓶?反彈、提價加通脹,說5000元有沒有人信?回答之前,先想想30年前說茅台酒會超過1000元一瓶時,我們的嘴巴會張多大!
如果說茅台酒未來的價格,將會重攀新的高位,那麼,順着這個邏輯,茅台股票的價格,繼續昂頭向上,卻又是可以期許的。
風險還是機會?
投資就有風險。買貴州茅台的股票,當然也同樣有風險。現在我所能想到的最大風險,是限制公款大吃大喝和全面禁酒這兩項。
轉變作風是絕對必要的,但也不意味着就要以茅台為敵。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我的祖國》就有這麼一句:「朋友來了有好酒」,也不能就此改為「朋友來了不喝好酒」吧!相信不會把孩子與洗澡水一起倒掉。
或許,適當的場合進行適當的消費,通過一定的制度與程序,也還是能喝一點好酒的。比如說來了個外國的領導,能不請人家吃點好的,喝點好的?外國友人能喝,中國友人自然也能喝。好酒雖不僅止於茅台,卻也不可能把茅台排除在好酒之外!
再說茅台酒為中國酒中瑰寶,確實為很多愛喝酒的朋友們所深愛。即使公款不方便喝,婚宴上喝、喜宴上喝、給老爺子做大壽時喝、自掏腰包喝,都是不會有問題的,相信有這個消費能力又有這個需求的人不會少。
茅台遇到的風浪並不少,但不會一蹶不振。風浪之後,茅台酒又會書寫新的傳奇,令「醬香」更「牛」。或許,現在趁着便宜,買一些茅台酒放在家里,留下一些過幾年再喝,可能更為醇香。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有無可能在未來的某天,宣布全面禁酒呢?這得看酒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而言。目前實在看不出有這個可能和必要。
以我手頭掌握的有限資料來看,歷來禁酒的效果似乎都不怎麼好。世界上禁過酒的國家不少,而且有的還是立法全面禁酒。比如美國在20世紀20年代,就認真禁過一陣子酒,結果除了禁出一批靠販賣私酒發財的黑幫大佬,酒從來就沒有真正斷供過。
只要茅台酒生產地的地理氣候環境不變,只要人們繼續喝酒,只要市場上繼續賣酒,貴州茅台持續的獨家競爭優勢就不會改變,持續的賺錢本事也不會改變。
所以,在市場的一片噪音中,多一些放眼未來的理性與平和,少一些人雲亦雲的輕信與輕率,都能幫助我們認識和判斷。面對現在的茅台酒或茅台股票,是應該考慮大膽買入,抑或驚惶失措落荒而逃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