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
美國 11 月製造業活動降至四個月低點,受進口關稅推升價格影響,需求放緩並帶動庫存大幅累積;不過服務業維持強勁擴張,使整體商業活動仍保持成長動能。標普全球 (S&P Global) 周五 (21 日) 公布的初值顯示,美國 11 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回升至 54.8,創四個月新高;企業信心同步改善,反映市場對未來降息與政府重新開門後政策環境更具樂觀預期。
歐亞股
綜合外媒周五 (21 日) 報導,歐元區民間企業 11 月活動維持擴張步調,服務業動能強勁,儘管製造業再度轉弱,拖累整體成長力道。最新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顯示,歐元區經濟在年末前仍展現一定韌性,但區內國家表現呈現明顯分化。標普全球 (S&P Global) 與漢堡商業銀行 (Hamburg Commercial Bank) 公布,歐元區 11 月綜合 PMI 初值為 52.4,僅略低於 10 月的 52.5,仍明確高於榮枯線 50。
根據《紐約時報》周一 (17 日) 報導,亞馬遜 (AMZN-US) 創辦人貝佐斯 (Jeff Bezos) 近期將重心轉向人工智慧 (AI) 領域,創立一家名為 Project Prometheus 的 AI 新創公司,並將親自擔任共同執行長 (co-CEO)。
台股新聞
勞動部今(17)日公布最新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無薪假)的事業單位及人數統計。截至 114 年 11 月 17 日,通報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共計 435 家,實施人數為 8,456 人。與上期相比,本次實施家數減少 20 家,但實施人數卻微幅增加 125 人,整體趨勢保持穩定。
本週重點國際財經大事包括:科技股命運週來臨,人工智慧 (AI) 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將公布最新財報,美國零售巨擘也同時揭曉最新業績;聯準會 (Fed) 會議記錄將出爐、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初值也將登場。本週操盤筆記 (1117-1121)1. 輝達財報在人工智慧 (AI) 晶片需求帶動下,輝達已成為推動科技股與資料中心建設的關鍵指標。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12 日) 晚間舉行一場備受矚目的白宮私人晚宴,廣邀華爾街金融界多位重量級執行長出席,旨在與美國商界領袖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並說服他們加大對美國製造業的投資。此次晚宴原定於晚間 7 點 30 分舉行,然而,隨著賓客名單的公佈,華爾街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執行長莫伊尼漢 (Brian Moynihan) 的缺席,引發了外界對川普與金融界之間持續存在「去銀行化 (debanking)(強制關閉帳戶)」爭議的關注。
美股雷達
美國福特汽車 (F-US) 執行長 Jim Farley 近日在一場播客 (Podcast) 訪談中透露,該公司目前有 5000 個技工職缺,即便開出年薪 12 萬美元 (約為美國勞工薪資中位數兩倍) 仍難覓到人選。他表示,這絕非福特單獨面臨的問題,音美國體力勞動職位普遍短缺,全美超過 100 萬份關鍵職位空缺,涵蓋緊急服務、卡車運輸、工廠工人、水管工及電工等領域。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二 (11 日) 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回應民眾對高物價的不滿,強調川普政府接手時,已經是拜登政府留下的「高物價」環境。貝森特指出,拜登執政期間通膨是 40 到 50 年來最嚴重的,「我們已經讓物價漲幅趨緩,而且會持續下去。」貝森特發言前一周,民主黨才在多場關鍵選舉中靠生活成本議題勝選,主打住房、食品雜貨、水電和醫療費用過高。
鉅亨新視界
看到台股加權指數從今年4月低點到9月底V轉反彈近五成,讓你捶心肝嗎?更懊惱是,自己不僅沒買在低點,還殺在最低點?其實,在投資市場,追高殺低是投資人最常見地雷。不過今年底,基金投資圈出現一檔重磅全新 APP,幫助大家一舉破除人性魔咒,幕後推手,是在台深耕 20 餘年的外商:野村投信。
蘭德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拉菲克 · 多薩尼(Rafiq Dossani)與政治學家梅姍姍(Shanshan Mei)聯合撰寫的分析報告指出,中國正憑藉其在全球人工智慧(AI)競爭中取得的先發優勢及大規模國家投資,將其在國際製成品市場的主導地位,強勢延伸至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IT services)領域,預計到 2033 年將佔據全球 AI 軟體市場最大份額,進而重塑全球技術權力格局。
鉅亨新視界
金融債近期表現出色,主要受惠於美降息循環展開、財報亮眼以及監管放寬等利多加持。根據統計,自 2023 年 10 月 19 日全球金融債殖利率走低以來,全球金融債指數與全球金融次順位債指數分別上漲 23% 與 27%(請參考下方圖表),表現優於全球投資級公司債,目前金融債與金融次順位債到期殖利率分別為 4.15% 與 4.53%,仍處於長期的相對高檔,且美債殖利率未來有望進一步走低,金融債持續看好。
美股雷達
美國製造業 10 月連續第八個月陷入萎縮,反映企業在需求疲弱、供應鏈重整與關稅不確定性下持續承壓。由於政府關門導致官方數據停擺,市場只能依賴民間調查判斷經濟力道,製造業現況更顯備受放大關注。美國 10 月 ISM 製造業指數細項:新訂單指數報 49.4,前值 48.9 生產指數報 48.2,前值 51.0 僱傭指數報 46.0,前值 45.3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54.2,前值 52.6 存貨指數報 45.8,前值 47.7 客戶端存貨指數報 43.9,前值 43.7 價格指數報 58.0,前值 61.9 未完成訂單指數報 47.9,前值 46.2 出口訂單指數報 44.5,前值 43.0 原物料進口指數報 45.4,前值 44.7 圖:ISMISM 指數持續低迷 需求疲弱拖累產業信心供應管理協會 (ISM) 製造業指數在 10 月降至 48.7,低於市場預期的 49.5,並低於 50 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明顯萎縮。
美股雷達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人工智慧(AI)晶片企業輝達 (NVDA-US) 正帶領一場旨在重塑美國工業版圖的計畫。10 月 29 日,輝達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公司。其掌門人黃仁勳不僅將技術力量投入 AI 晶片與數據中心,更積極支持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並公開表態將「為讓美國再次偉大」貢獻力量。
鉅亨新視界
全球經濟正邁入由高利率周期轉向資金再配置的新階段,美國經濟呈現「通膨趨緩、成長放慢、製造收縮」的複雜局面。勞工統計局基準調整顯示,上半年非農就業恐遭高估逾 90 萬人,暗示勞動市場降溫快於預期。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暫時關門導致官方數據延宕,聯準會在十月底決策前更僅能倚賴民間調查與金融條件指標,使政策路徑不確定性升高。
鉅亨新視界
東京股市 10 月 27 日開盤後狂漲逾 800 點,日經 225 指數史上首次突破 5 萬點大關,寫下新紀錄,涵蓋範圍最廣的東證指數也同創歷史新高。根據彭博資料,截至 10 月 26 日,2025 年累計外資買超日股金額已超過 5 兆日圓,僅 10 月 17 日當週就達 7,526 億日圓,顯示國際資金持續看好日本市場。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10 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 49,景氣有所回落。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31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 月製造業 PMI 為 49,較 9 月下降 0.8 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 PMI 分別為 49.9、48.7 和 47.1,比上月下降 1.1 個、0.1 個和 1.1 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三 (29 日) 報導,參議院民主黨前夕發布報告,指川普對中關稅戰「自我挫敗」,讓美國在川習會前處於弱勢。報告指出關稅已使美國家庭每年多支出 1,500 美元,製造業四個月連續裁員,而中國透過第三國繞道出口持續成長,同時稀土管制與大豆抵制重創美國農民。
美股雷達
達拉斯聯準銀行 (Dallas Fed) 周一 (27 日) 公布的最新製造業景氣調查顯示,美國南部企業信心持續低迷。雖然 10 月「整體商業活動指數」略為改善,從上月的 - 8.7 升至 - 5.0,但仍處於負值區間,顯示區域經濟仍未擺脫疲勢。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3)日公布 2025 年 9 月景氣動向調查,受惠於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需求與 AI 商機持續挹注,9 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來到 91.65 點,較上月修正後的 89.13 點增加 2.52 點,連續三個月呈現上揚態勢,顯示製造業廠商對景氣的悲觀看法減退。
基金
近期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全球金融市場再現震盪陰霾。國際資金在避險與收益間尋求平衡,投資焦點轉向兼具穩健體質與收益潛力的「金融債」。從台積電、挪威主權基金等專業投資人紛紛加碼金融債,甚至台股大戶也超愛買金融債 ETF。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將募集發行 FT 金融債 10+(00986B),為投資人開啟升級版金融債收益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