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矽谷





    2025-11-15
  • 儘管 2025 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矽谷機器人新創公司 K-Scale Labs 卻宣布關閉。分析指出,融資困難、供應鏈缺位,加上技術與成本瓶頸,使原本被期待的「量產元年」更像「生死元年」。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由 K-Scale Labs 執行長 Benjamin Bolte 發給投資者的郵件披露公司關閉細節。






  • 2025-11-12
  • 美股雷達

    近來,投資人持續拋售美國科技巨頭債券,一場圍繞 AI 基礎建設熱潮的債務泡沫擔憂,正從股市蔓延至債市,以谷歌、Meta、微軟、甲骨文為代表的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 (hyperscalers) 首當其衝,其債券組合承壓明顯,利差攀升至數月新高,反映出市場對科技企業借債擴張 AI 基設的深層焦慮。






  • 台股新聞

    連鎖餐飲集團八方雲集 (2753-TW) 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 2.35 億元,年增 62.07%,創 2020 年第一季疫情以來的單季新高紀錄,每股純益 (EPS)3.53 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 6.23 億元,年增 41.27%,已賺贏去年全年,EPS 為 9.34 元,法人樂觀看待,今年有望創獲利新高紀錄,激勵今 (12) 日股價一度亮漲停燈。






  • 2025-11-10
  • 矽谷投資巨頭紅杉資本的權力更迭,近日在投資圈掀起不小波瀾,這家管理規模逾 560 億美元的知名創投機構日前正式宣布,自 2003 年加入的紅衫美國全球高級執行合夥人 (最高合夥人職位)Roelof Botha 宣布轉任顧問,他的職位由林君叡 (Alfred Lin)、Pat Grady 接替。






  •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曾拋出驚人預言,直言「中國將贏得人工智慧 (AI) 競賽」。儘管他隨後試圖明確說法,稱中國只比美國落後「奈秒級」,並強調美國必須「透過加速前進、贏得全球開發者」來保持領先,但他對美國前景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 2025-11-09
  • 美股雷達

    儘管通用人工智慧(AGI)時代尚未到來,AI 對於傳統工作崗位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自 2025 年下半年以來,矽谷科技巨頭紛紛展開大規模裁員,並將更多資金投入人工智慧(AI)與算力建設。其中,微軟、英特爾與 Meta 等科技公司近期均宣布裁員計畫:微軟 (MSFT-US) 計畫在 2025 年裁減超過 1.5 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包括主要集中於遊戲、雲計算和銷售團隊的 9,000 個職位,以及此前裁減的 6,000 名員工,約占其 22 萬員工總數的 3%。






  • 2025-11-01
  • 美股雷達

     美國似乎正逐漸淪為「輝達化」國家。《大西洋》雜誌分析指出,美國經濟正陷入一場由 AI 熱潮引發的危險困局:如果這場史無前例的投資泡沫最終破裂,可能引發堪比 2008 年的金融崩盤;而如果它真的成功,則可能淘汰無數工作崗位,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衝擊。






  • 2025-10-30
  •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30 日) 報導,OpenAI 董事長兼 AI 客服新創 Sierra 共同創辦人泰勒 Bret Taylor 近日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他經常思考當前 AI 熱潮與 25 年前網路泡沫的相似之處。這位曾協助打造 Google 地圖、Facebook「按讚」功能的科技界低調要角認為,儘管估值飆升,但關鍵是必須避免重蹈覆轍,不能相信自己的誇大宣傳。






  • 2025-10-27
  • 美股雷達

    今年,AI 浪潮正以撕裂式的力量重塑矽谷的科技業,一邊催生生成式 AI、大模型等顛覆性創新,一邊掀起席捲全球的裁員風暴。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最新梳理的行業數據顯示,這場由 AI 驅動的「效率革命」,正讓矽谷從「全球創新引擎」變為「裁員重災區,而此現象的背後是職位版圖的劇烈重構與企業對未來的豪賭。






  • 2025-10-16
  • 美股雷達

    據《Yahoo 財經》報導,矽谷正將巨額資金投入人工智慧 (AI) 領域,近期的交易規模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科技界幾乎每周都有大規模的 AI 交易宣布,股價也因此大幅上揚,但要追蹤誰投資了誰,卻變得十分困難。這波浪潮涉及多家主要公司,包括 OpenAI 、輝達 (NVDA-US)、AMD (AMD-US)、甲骨文 (ORCL-US) 和博通 (AVGO-US)。






  • 2025-10-14
  • 美股雷達

    Salesforce 創辦人兼執行長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公開表態支持川普總統向舊金山派遣軍隊以遏制犯罪,此番言論震驚了業界和政界,特別是與加州民主黨執政者公開唱反調。作為一位長期在公眾面前傾向自由派、曾為歐巴馬和希拉蕊募款的科技領袖,貝尼奧夫的此番言論被視為一次重大的政治立場轉變。






  • 2025-09-24
  • 國際政經

    《CNBC》周三 (24 日) 報導,川普政府日前宣布調整 H-1B 簽證規則,對申請人徵收高達 10 萬美元的費用,並考慮未來改採「薪資加權」抽籤方式。這項政策震撼矽谷,科技業者警告將重創新創公司並加速人才外流,削弱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 (AI) 與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 2025-09-23
  • 科技

    據《經濟學人》近期報導,當美國科技巨擘如 OpenAI 正投入數十億美元,在一場圍繞著 GPT-4 等「專有模型」的軍備競賽中試圖破解彼此的秘密時,一場截然不同的戰爭正在中國上演。史丹佛大學 AI 專家 Andrew Ng 將其形容為一場「達爾文式的殊死搏鬥」,但這場搏鬥並非發生在密不透風的實驗室,而是在一個截然不同,且更為開放的競技場上。






  • 2025-09-22
  •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周一 (22 日) 報導,川普政府將科技業常用的 H-1B 簽證申請費用自現行約 1,000 美元暴增至 10 萬美元,引發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及金融機構憂心,警告此舉可能衝擊仰賴國際專業人才的產業。由於印度和中國工程師是該簽證的主要受益者,市場憂慮新政策將加速人才外流,甚至迫使部分企業將研發據點轉移至海外。






  •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 (19 日) 簽署行政令對 H-1B 簽證實施重大改革,將首次申請及續約費用從原先的數千美元驟增至 10 萬美元,並宣布新規自周日 (21 日) 起生效,此舉在上周末引發全球連鎖反應,科技巨頭緊急應對,國際航班出現異常波動,印度輿論強烈反彈,最終因白宮澄清部分條款而暫緩恐慌,但仍在矽谷掀起深層震盪。






  • 美股雷達

    川普大幅調漲 H-1B 簽證費,震撼矽谷科技圈,包括微軟 (MSFT-US)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及其他科技公司紛紛呼籲持該簽證的員工返回美國,並避免境外旅行。川普 19 日宣布對 H-1B 簽證申請徵收 10 萬美元費用,白宮隨後澄清,這項新規不會影響目前簽證持有者或續簽者。






  • 2025-09-05
  • 美股雷達

    賽富時 (Salesforce) 前共同執行長 Bret Taylor 創立的 Sierra 公司在籌集 3.5 億美元新資本後,估值達到了 100 億美元。Sierra 是少數估值達到或超過 100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之一,其他這樣的 AI 新創公司包括:OpenAI、Anthropic、xAI、Safe Superintelligence 和 Thinking Machines。






  • 2025-08-25
  • 科技

    前 Meta 台 (META-US) 全球事務總裁尼克 · 克萊格(Nick Clegg)即將出版的新書《如何拯救網路》(How to Save the Internet)對矽谷文化及其日益增長的「科技兄弟」(tech bros)現象提出了尖銳而細緻入微的批判。






  • 2025-08-15
  • 美股雷達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四(14 日)報導,去年大選重創民主黨與矽谷數十年來的聯盟關係。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等科技高管轉向支持川普,民主黨正努力修復與科技業的關係。中左翼貿易組織 Chamber of Progress 執行長 Adam Kovacevich 正試圖扮演婚姻諮商師角色。






  • 2025-08-13
  • 2025 年,全球 AI 領域正上演著一場跨產業的頂尖人才爭奪戰,而這場戰爭的焦點,正聚焦在那些來自華爾街量化基金公司的菁英身上。中國最具突破性大模型 DeepSeek,源自於量化基金公司幻方,這個成功範例引發國際科技界的廣泛關注。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國,那些仍在為商業化前景苦苦尋覓的頂級大模型公司,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華爾街的量化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