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物價指數
基金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升高,野村投信與將來銀行首次攜手合作,獨家推出「投資 MBTI」,讓投資人透過了解自身性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進而掌握 2025 年的市場先機。野村投信亦針對 2025 年第一季市場展望及資產配置,提出「股優於債」的策略,看好美、日、台等市場的成長潛力。
基金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已經在 14 日中午抵台,業界消息指出,黃仁勳此次行程將與供應鏈鴻海、廣達、技嘉、華碩等高層會面,17 日將出席輝達台灣分公司的尾牙。此利多助攻台股反彈氣勢,1/14 開低走高大漲 309.19 點作收,一掃連跌五天的陰霾。
美股雷達
美國去年 12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低於預期後,2 年期和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週二 (14 日) 跌幅創去年 12 月 30 日以來最大。2 年期美債殖利率下滑 3.6 個基點至 4.364%。10 年期美債殖利率下降 1.4 個基點至 4.787%。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二 (14 日) 開高,去年 12 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年增速低於預期,緩解投資人對物價壓力續存的擔憂,也提供最新資訊預測聯準會 (Fed) 今年貨幣政策走向。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漲逾 170 點或近 0.4%,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逾 150 點或近 0.8%,標普 500 指數漲近 0.6%,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近 1.3%。
美股雷達
美國去年 12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意外降溫,主要是受惠食品成本下降和服務價格持穩,有助緩解大眾對物價壓力續存擔憂。儘管如此,分析認為這份報告不太可能改變市場普遍看法,即就業市場仍強,聯準會 (Fed) 今年下半年之前不會再次降息。
基金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擬推行大範圍關稅計畫,隨著就職日的逼近,市場情緒脆弱,最新 Fed 會議紀錄透露偏鷹訊號,近期美股指數漲跌互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上特別點出機器人、自駕車、RTX 50 系列顯示卡與最新超級電腦 Project DIGITS 等,其中超級電腦裡面的晶片 GB10,是與台廠知名 AI 供應鏈合作設計的晶片,在 2024 年素有美股多頭總司令的輝達 (NVIDIA) 股價在 2025 年開年之後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究竟 CES 展將為美股帶來哪些商機?除了科技股還有哪些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00971 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 ETF 基金經理人林怡君表示,AI 科技股正夯,同步帶旺美股主要指數,根據統計近兩次美國 CES 展後美股往往迎來一波短線行情。
基金
繼豐收的 2024 年,股民對台股充滿期待,展望後勢,川普上任,Apple 財報、聯準會例會等重大事件皆集中在一月下旬台股封關休市之際,中短線資金農曆新年抱股過年意願恐低於往年,是否將連帶影響傳統「元月行情」?後續應該如何布局才能逆轉勝?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但漢遠分析表示,根據統計,自 2016 年以來若開年第一個交易日以下跌作收,台股主要指數當年一月平均表現漲跌互見,但第一季 (前三個月) 則可望全數收漲。
基金
2024 年全球股市龍騰虎躍,尤其是科技股受惠 AI 題材表現更為搶眼,其中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主要道瓊工業指數、S&P 500 指數與 NASDAQ 指數截至 2024/12/31 分別上漲 14.99%、25.00% 與 29.60%,表現可圈可點。
鉅亨新視界
近日美國大型龍頭股勢如破竹,帶動美股屢創新高,然而,在 12 月 19 日 FOMC 會後記者會 Fed 主席鮑爾對未來利率政策發表鷹派言論,強調整體經濟表現強勁,下半年經濟成長快於預期,12 月點陣圖顯示 2025 年還有兩碼降息空間,2026 年降息兩碼,2027 年降息一碼,相較 9 月預估的 2025 年~ 2027 年分別降息四碼、兩碼、不降息,整體降息碼數減少,此次預估顯示 FED 認為美經濟較 9 月預估來的強勁,整體而言,2025 年 FOMC 放緩降息步伐,利率仍偏下行,美股主要指數紛紛跳水。
鉅亨新視界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再次當選帶動美元走強,日圓則呈現偏弱走勢,有助推升日股進一步上行。儘管美國聯準會近期降息,日本央行則考量升息的可能性,預期日圓後市將維持中性偏弱,支持日本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野村投信表示,日本股市近年表現亮眼,在美股台股持續高歌猛進的同時,其實日股可以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元的資產配置。
鉅亨新視界
全球即將迎接川政 2.0,MAGA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這句選舉承諾讓不少投資人期待美股後市表現,然觀察 2023 與 2024 年 S&P 500 指數漲幅幾乎 2/3 以上都來自美股七巨頭 (MEGA 7),這讓不少美股投資人猶豫,是否該重押 MEGA 7?抑或有其他更好的美股投資選擇? 研調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 12 個月股市獲利的樂觀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點,程度甚至超越 2000 年。
鉅亨新視界
日本股市多頭走勢是由企業結構性改變所驅動,日本證交所自 2021 年進行改革措施以來,日本企業積極響應,並持續締造獲利佳績,而「聰明的錢」的外資也注意到日股的轉變,包含股神巴菲特在內,2021 年至 2024 年 9 月,共買進了 3.1 兆日圓的股票資產,一改往日的淨流出。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四 (12 日) 開盤漲跌互現,由於美國 11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增速超預期、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攀升,增添聯準會 (Fed) 未來降息路徑不確定性,影響投資人情緒。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漲逾 20 點或 0.06%,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逾 70 點或近 0.4%,標普 500 指數跌近 0.2%,費城半導體指數跌逾 1%。
美股雷達
美國 11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超預期成長,主因是受到食品價格飆升帶動,而其他類別的通膨指標溫和漲幅似乎表明,聯準會 (Fed) 青睞的物價指標略有上升,不過服務價格回落仍帶來通膨降溫趨勢仍在持續的希望。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周四 (12 日) 公布數據顯示,11 月 PPI 年升 3.0%,遠超市場預期的 2.6%,前值自 2.4% 上修至 2.6%;按月來看成長 0.4%,創 6 月以來新高,超過市場預期的 0.2%,前值自 0.2% 上修至 0.3%。
鉅亨新視界
川普當選短暫慶祝行情後,市場再度回頭檢視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不少投資人擔心此波景氣擴張是否也近尾聲。倘若此時想投資美股,在主題或選股上應該如何配置?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經理黃宏治分析,近期美國道瓊指數持續改寫歷史新高,美國經濟數據報佳音,加上聯準會官員鴿派言論,帶領美股續創新高,減稅政策將提升美國企業獲利,共和黨完全執政下,對於新任總統川普的政策推動阻力將有所減輕,其中調降稅率被外界視為是有望讓美國經濟再次加速成長的重要引擎,川普主張全面調降企業稅率至 15~20%、全面調降個人稅率至 20%,執行需經參、眾兩院同意,以法案形式通過,即便目前共和黨內有些許雜音,但我們認為最終仍可透過黨內協調取得共識,預計新政府將透過減稅方式促進投資進而挹注經濟成長,進一步減輕債務壓力,並使相關企業利潤進一步得到提振。
鉅亨新視界
國內 ETF 市場火熱,除台股主題外,美、日股 ETF 也因為行情頻創新高同步吸引投資人目光,成為海外股票 ETF 市場布局焦點。野村投信年終鉅獻,首度重磅推出「野村美日 ETF 傘型基金 (本基金之子基金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且無保證收益及配息)」,其中美股投資潛力與人氣長期不墜,全球資金大舉擁向美股,顯見美股投資仍然保持增速。
鉅亨新視界
日股走出失落的 30 年,吸引股神巴菲特等國際資金加碼投資,在新的國際政經格局框架下,國際資金持續流入日本,日本經濟及證券交易市場脫胎換骨,使日股今年來多頭格局延續行情走高,高盛等外資今年來陸續發布看好日股走勢的報告,加上市場反應川普支持降低企業稅收與放寬商業監管等政策,以刺激美國景氣,市場信心增強及日圓趨貶提升日本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有助於日股續航力,根據彭博統計 (~9/30),日股 ETF 今年來受益人數及規模增長幅度更勝美股 ETF,代表日股投資力道仍持續暢旺,成為海外股票 ETF 市場布局亮點,目前日股的估值仍處於相對低點,日本股市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現在正是佈局放眼未來的最好時間點。
鉅亨新視界
2025 年是變數夾雜轉機的一年,美國啟動降息,日本宣告升息新方向,兩大經濟體的利率轉向,將牽動全球資金動向與經濟活動,川普 2.0 的下一步攸關全球產業與經濟的調整位移。日股持續吸引全球投資界的關注,截至目前的回購金額已超越過往全年回購金額,摩根士丹利(大摩)、高盛等券商對 2025 年日股展望正向,大摩預估基本情境 2025 年第 4 季目標價位為 3,000 點、樂觀情境可上看 3,500 點,高盛預估日本東證指數未來 12 個月目標價位 3,100 點、隱含漲升空間為 15%,日股獨特的結構性優勢,將成為美國以外股市最具潛力的機會之一。
鉅亨新視界
美國總統大選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拿下白宮寶座,並且橫掃參眾兩院的國會多數席次,面對即將到來的川普 2.0 全面執政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與聯準會降息速度可能放緩,全球股市呈現上沖下洗。投資人該如何配置?哪類型投資主題才是勝率較高標的?美股對川普勝選的正面反應是意料之中的事,除了開票結果基本上呈現一面倒外,市場對「川普交易」反應正面,川普選舉時所承諾的企業減稅及放寬對能源、金融部門的管制,對美國企業是巨大利多。
台股新聞
為期 12 天的 COP29 聯合國氣候峰會再度登場,本次峰會聚焦氣候融資、化石燃料轉型等議題。雖然川普勝選,對美國的氣候行動,減碳進程可能構成阻力,但在全球平均溫度創歷史新高,極端氣候威脅漸強的狀態下,全球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的長期目標依然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