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
台股新聞
美國政府日前宣布取得英特爾 (INTC-US)9.9% 股權,以「補助換股權」的模式震撼業界,引發台韓兩地政府關注。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今 (25) 日指出,該模式不適用於台積電 (2330-TW)(TSM-US) 與三星,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補助換股權」恐引發潛在政治風險,以及企業端擔憂稀釋獲利與必須維持政治中立的角色。
台股新聞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昨日快閃來台,並在晚間與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共進晚餐,會後接受媒體訪問,魏哲家也正式對外證實,美國政府表態不會入股台積電,消除市場「台積電變美積電」的疑慮,維護台灣產業自主性。
台股新聞
一位美國官員透露,台積電 (2330-TW) 、美光科技 (MU-US) 等正在擴大對美投資的晶片製造商,川普政府不會尋求入股。據《彭博》周五(22 日)報導,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那些正在加碼對美投資承諾的公司,不會被強迫以股權以換取《晶片法案》等資金。
國際政經
韓國、美國總統會晤前,川普政府考慮入股三星的消息,把韓國半導體界攪動得惶惶不安。據《韓民族日報》周四(21 日)報導,儘管韓國政府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美方入股的具體要求,但業界擔心一旦美國真的提出股權要求,企業可能難以拒絕。如果美國政府的補貼全部轉化為股份,美國政府可獲得三星電子約 1.6% 股份,幾乎相當於三星掌門人李在鎔的持股比例(1.65%)。
印度重工部日前發布聲明,將價值 1090 億盧比 (約 373 億台幣) 的電動車補貼實施期限從原定的 2026 年 3 月底延至 2028 年 3 月底。印度這項電動車補貼計畫於 2024 年 9 月正式啟動,目標是推動電動車在印度的快速普及。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報導,蘋果上季營收創下三年來最佳成長,但股價周五 (8/1) 在盤中下跌近 3%,因投資人質疑由關稅與補貼帶動的 iPhone 銷售能否持續。截稿前,蘋果 (AAPL-US) 盤中股價下跌 2.85%,每股暫報 201.65 美元。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 (24 日) 在 Truth Social 發文,否認外界關於他將撤銷對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企業補助、進而摧毀其公司的說法。他強調,自己支持馬斯克及所有國內企業繁榮發展,「事實上要比以往更加蓬勃」。川普表示:「大家都在說我會摧毀伊隆的企業,因為我會取消他從美國政府獲得的大規模補貼,這不是真的!」他強調:「我希望伊隆和所有國內企業都能繁榮發展,他們表現越好,美國就越好,對我們大家都是好事。
大陸政經
在中國外賣市場,一場耗資千億的「史詩級商業戰爭」正激烈上演。美團 (03690-HK)、阿里巴巴 (09988-HK) 及京東 (09618-HK) 正為爭奪中國高達 40 兆人民幣的零售市場主導權。據傳,高盛於 17 日內部閉門會議特別討論了這一議題。
美股雷達
市場研究公司 Rho Motion 週二表示,6 月份全球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年增 24%,顯示中國與歐洲轉向電動車的趨勢仍持續成長。Rho Motion 的數據經理查爾斯 · 萊斯特(Charles Lester)表示,儘管如此,美國電動車的銷量本月下降了 1%,在總統川普的支出法案比預期更早削減稅收抵免後,預計今年的銷量將難以回升。
美股雷達
研究機構 IDC 公布,儘管關稅和總經面存在不確定性,第 2 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仍成長 1% 至 2.952 億支,儘管從第 1 季的 1.5% 成長率下滑。根據 IDC 周一 (14 日) 公布的報告,美國關稅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讓買家縮手,在消費受抑制的情況下,低階手機影響最大。
美股雷達
根據《金融時報》周四 (10 日) 報導,美國企業普遍對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感到滿意,因該法案延長了企業稅收優惠。不過,各產業受益程度不同,國防部門獲得 1,500 億美元預算增加成為最大贏家,科技業在 AI 監管暫停令議題上則未能如願。
國際政經
《華爾街日報》周二 (8 日) 報導,中國乘用車市場資深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於 7 月 4 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Megabill) 不僅傾向傳統汽油車,還可能在全球市場意外助長中國電動車品牌的海外拓展。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周二表示,該法案終止美國國內的電動車補貼,有利於中國品牌在海外擴張。
A股
中國外送平台補貼站正在升溫。7 月 5 日,中國兩大外送平台美團 (03690-HK) 與阿里巴巴 (09988-HK) 集團旗下淘寶閃購創下歷史訂單新高。根據官方數據,截至當晚 22 時 54 分,美團即時零售外送訂單突破 1.2 億筆,其中餐飲訂單超過 1 億筆。
美股雷達
綜觀 2025 年第二季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蘋果 (AAPL-US) 透過 iPhone 降價促銷與強大品牌力重返銷量前三,並有望交出比上一季更好的成績。華為表現仍然亮眼,但相較之下小米 (01810-HK) 卻後勁不足。有別於往年的發展,今年全球手機市場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多家市場機構都給出了較平淡的預期。
大陸政經
《彭博社》周五 (4 日) 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準備全國推行現金補貼,以鼓勵生育,因為中國正面臨人口長期下降威脅其經濟未來的局面。報導指出,根據擬議政策,2025 年 1 月 1 日及之後出生的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每年將獲得 3600 元人民幣(503 美元)的補貼,直至孩子年滿三歲。
美股雷達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稅收與支出法案即將在國會完成立法程序,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分析指出,這項新法案恐導致電動車稅收補貼全面取消,反而可能為純電動車新創公司如 Rivian 與 Lucid 創造市場機會。消息激勵兩家公司股價周四 (3 日) 一度分別上漲 4.6% 與 8.8%。
港股
《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顧問公司艾睿鉑 (AlixPartners) 最新預測指出,截至 2030 年,中國目前 129 個銷售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的品牌中,最終僅有 15 個能維持財務上的可行性,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之激烈。艾睿鉑指出,這 15 個存活品牌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占中國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車市場約 75% 的市占,每個品牌年平均銷量約為 102 萬輛,但該報告並未具名這些品牌。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近日陷入多重困境,股價持續承壓。這場危機源自於政治博弈與經營困境的雙重夾擊,創辦人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公開爭執引發市場震盪,而公司疲軟的業績表現更讓投資人信心受挫。雙方隔空交火導致特斯拉股價周二 (1 日) 暴跌 5%,市值蒸發約 545 億美元。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之間的口水戰再度升溫,導致特斯拉 (TSLA-US) 股價周二 (1 日) 盤前大幅下跌。這次爭執導因為馬斯克又一次嚴詞痛批「大而美法案」,川普也不甘示弱,聲稱馬斯克的反對只因想要補助,而馬斯克隨後回應,現在就刪掉全部補助,他都無所謂。
美股雷達
在隱忍數周後,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再度嚴詞批評「大而美」法案,將大幅增加美國國債,而川普則反擊稱馬斯克從政府補貼中獲利巨大,不然就只能滾回「南非老家」,兩人針鋒相對再讓特斯拉股票周一盤後一度下跌 3%。馬斯克對「大而美法案」猛烈抨擊在相對沉默一段時間後,馬斯克本周對川普的「全面稅務與支出法案」發動猛攻,他警告該法案將使美國國債增加,並矢言要讓支持它的政治人物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