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
台股新聞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 (3260-TW) 董事長陳立白今 (24) 日表示,此次 AI 帶動的記憶體需求「又快、又猛、又長」,不僅 DRAM 價格持續上漲,現階段 NAND 缺貨也將比預期更嚴重,與過去短期的循環週期不同,預期合約價至少將連續上漲兩至三季。
美股雷達
隨著 AI 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加上儲存產業「超級週期」的全面開啟,記憶體晶片價格持續飆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全球電子產業鏈,從 GPU、SoC 到被動元件無一倖免。一名記憶體晶片原廠員工向媒體透露,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就算手機廠不下單,我們也能將產能轉向伺服器客戶,他們同樣缺貨,而且售價更高。
台股新聞
近期因 AI 和通用型伺服器需求暢旺,DRAM 和 NAND 記憶體價格大幅攀升,凱基投顧今 (24) 日發布 2026 年 IT 裝置出貨量研究報告指出,持續看好明年伺服器出貨量加速成長,動能來自部份美系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 業者通用伺服器需求續升,但反映記憶體價格上漲造成的不利影響,下修 PC 和智慧型手機預估出貨量。
美股雷達
除了明年台積電 (2330-TW) 2 奈米製程晶圓價格上漲外,高通 (QCOM-US) 與聯發科 (2454-TW) 在推出 Snapdragon 8 Elite Gen 6 與天璣 9600 旗艦晶片時,還不得不面對記憶體價格飆升的挑戰。
美股雷達
根據世界半導體行業協會(WSTS)的最新數據,全球半導體市場在 2025 年第三季度規模達到 2080 億美元,首次突破 2000 億美元的歷史性大關。第三季度半導體市場展現出驚人的成長動能。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三季季增 15.8%,是自 2009 年第二季 19.9% 以來的最高季季增幅。
專家觀點
接下來準備玩大的今日的下殺拉回,不意外!雖然今日下殺近千點,並非在意料之中,不過,昨日隨著指數反彈大漲上來,我也跟大家說過了,後市還有「二道關卡」、以及 12/10 日 Fed 是否降息等不確定性因素,猶待時間來化解與克服,結果今日立馬下殺拉回來,一切盡在不言中,展望後市,又會作演變呢?第一、今日的下殺,主要原因乃受到 9 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明顯回升、增加 11.9 萬人,高於預估的 5.1 萬人,使得 12 月 Fed 是否降息的機率更顯渺茫,並非 AI 泡沫化的關係,那只是藉口,事實上,執行長黃仁勳也表示:「雲端 GPU 已經賣光了,Blackwell 晶片銷售破表」,AI 需求至明年、甚至後年,仍是非常地火熱並沒有改變。
台股盤勢
隨著美股四大指數暴跌,台股今 (21) 日也難逃空襲,盤中暴跌逾千點,獲利了結賣壓全數出籠,尤其日前漲多的記憶體股成為海嘯第一排,包括華邦電 (2344-TW)、南亞科 (2408-TW)、華東 (8110-TW)、群聯 (8299-TW) 皆深鎖跌停板,其餘個股跌幅也至少半根以上,族群賣壓沉重。
台股新聞
回原文看熱門概念股有哪些!!! \\ 快來點 //近期台股呈現高檔震盪、開低走低的格局,指數收黑。這波修正壓力一、盤勢研判19 日台股受輝達 (NVIDIA) 財報前夕觀望氣氛及國際股市下跌影響,指數震盪走低,尾盤更出現急殺,台積電 (2330-TW) 跌破 1400 元關卡。
台股新聞
市場在劇烈震盪後,情緒往往比數字更敏感,這段期間,許多人被波動嚇退,當恐慌瀰漫、訊息雜亂時,真正的轉折往往悄悄形成,今天的盤勢就是把前面那些被忽略的訊息,一次攤在陽光底下,接下來行情會往哪裡走?答案其實在這幾天的資金移動中,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台股新聞
AI 晶片龍頭輝達 (NVIDIA) 公布最新財報,再度上演「一人救全村」,表現優於市場預期,激勵盤後股價強勁上揚,並帶動今 (20) 日亞股反彈,台股大漲逾 800 點。中國信託投信表示,輝達亮眼財報凸顯 AI 需求依然強勁,全球半導體行業持續處於上升循環,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半導體主題型 ETF,掌握全球半導體上行週期的投資機會。
專家觀點
輝達財報超級好,公布第三季營收達 570.1 億美元,並預測本季營收 650 億美元,雙雙優於市場預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Blackwell 的銷售表現超級火熱。持續追蹤文章的投資朋友,就知道我在文章中多次強調目前不用擔心 AI 泡沫,大家是否還留意到昨日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新聞?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成為 AI 戰略夥伴關係,沙烏地阿拉伯對美國的投資從 6000 億美元提升至 1 兆美元,並且有 500 億美元可能用於 AI 基礎建設。
美股雷達
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周三 (19 日) 發布的報告指出,輝達 (NVDA-US) 近期決定將人工智慧 (AI) 伺服器改採手機與平板常用的 LPDDR 低功耗記憶體後,恐在供應鏈掀起重大衝擊,並可能使伺服器記憶體價格在 2026 年底前翻倍。
台股新聞
近期記憶體報價噴漲,市場擔憂可能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如 PC 及手機需求,對此,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今 (19) 日針對此事指出,大型品牌廠將關鍵零組件控制在自己手裡,代工廠通常只是「代收代付」,理論上不會直接影響代工廠。
科技
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周二 (18 日) 報導指出,近期持續的 DRAM 供應短缺正快速波及顯示卡市場,GDDR 採購成本已進入上行通道。輝達(NVDA-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兩大顯示卡廠商均確認,因 GDDR6、GDDR7 模組價格上漲,顯示卡也有漲價計畫,其中超微更傳出將啟動第二次漲價,具體時間待定。
台股新聞
宏碁 (2353-TW) 董事長陳俊聖於 18 日法說會後,回應市場對記憶體報價狂漲對 PC 產業毛利率衝擊的擔憂。陳俊聖表示,雖然今年第三到第四季記憶體報價漲幅高達 3 至 5 成,帶來一定影響,但他強調記憶體漲價只是短中期問題,並非長期趨勢。
港股
受惠於電動車業務高速成長,以及物聯網 (IoT) 與生活消費裝置銷售的支撐,小米集團 (01810-HK) 第三季 (截至 9/30) 淨利大幅跳增。其中電動車部門首度出現單季獲利,成為推動整體表現的重要里程碑,不過智慧手機市場競爭與零組件成本上升,使未來展望仍面臨不確定性。
專家觀點
記憶體漲價對 PC/手機產業鏈的深層連鎖影響一、記憶體漲價導致 BOM 成本上升 → 品牌規格策略被迫調整DRAM / NAND 連續漲價,使 PC 與手機的 BOM 成本上升 5–7%,品牌廠為維持毛利率,必須調整產品策略:- 降低記憶體規格(如 16GB→12GB、8GB→6GB)- 推出較低記憶體版本控制售價- 將記憶體升級作為付費選配,以提高 upsell 收入結果:高階產品影響有限,中低階規格可能倒退。
台股新聞
台股今 (18) 日爆量重挫 691 點,創下歷史第 13 大跌點,收在最低點 26756 點,一舉殺破 2 萬 7 千點大關,三大法人全站賣方,尤其瞄準高股息 ETF 進行提款,四檔合計遭賣 12.5 萬張,但逆勢加碼力積電 5.6 萬張,為外資買超第一名。
港股
中芯國際 (00981-HK)今 (18) 日在港股收高 1.44% 至每股 74 港元,因該公司近日稱產線非常滿,第三季產能利用率高達 95.8%,顯示訂單很多,產線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但第四季財測目標未大幅調高的原因之一是手機市場現在記憶體特別緊缺,價格也漲得非常厲害,最後在急單方面,中芯國際承接了大量類比、存儲包括 NOR/NANDFlash、MCU 等急單,為保障交付,主動將部分非緊急手機訂單延後,這也造成手機業務佔比短期有所下降。
台股新聞
近期 AI 類股跌跌不休,包括歐、美、日等地的避險基金、投行紛紛出售 AI 股票,外界擔憂 AI 擴充太快,股市恐有泡沫化危機。富邦證總經理郭永宜今 (18) 日表示,台灣 AI 類股依舊強勁,呼籲別被「泡沫化」給蒙蔽,以 2 萬 8 千點看,台股本益比仍不到 20 倍、不算太貴,加上 60% 上市櫃公司股價仍在年線以下,AI 才還剛剛萌芽,未來透過硬體應用,AI 需求還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