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今年燒720億、明年更多!Meta市值四天蒸發3千億 華爾街:另一個元宇宙?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彭博》周三 (5 日) 報導,Meta(META-US) 上周財報優於預期,但宣布上調今年資本支出下限,且表明 2026 年還將「顯著增加」後,引發投資人擔憂,股價連跌四天、市值蒸發逾 3 千億美元,令人聯想到當年元宇宙投資導致股價暴跌 77% 的慘痛經驗。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Meta砸720億押注AI,投資人憂重演元宇宙慘劇。

雖然執行長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淡化過度支出疑慮,強調 Meta 積極投資超級智慧實驗室等項目是「正確策略」,但市場卻不這麼認為。


Meta 股價正經歷 2022 年 11 月以來最差的四天表現,跌幅近 17%。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的拋售潮同樣因投資人質疑支出計畫而起,最終導致股價從 2021 年高點重挫 77%。

「這感覺像是回到 Meta 過度支出的老路,把錢花在無關緊要或沒有適當回報要求的項目上,」管理約 7,140 億美元資產的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 資深投資組合經理 Tiffany Wade 說:「投資人正失去耐心。」

投資人態度轉變

儘管近期重挫,Meta 股價今年仍上漲 7.1%。這是因為直到最近,AI 大筆支出並未被視為負面因素,反而被視為保持競爭力的展現。

祖克柏長期宣傳 AI 可改善廣告投放精準度和用戶參與度,但隨著支出持續攀升,投資人在看到更具體回報跡象前,開始對支出規模感到不安。

雖然 AI 不像元宇宙那麼遙不可及,「但你可以在超級智慧和 Reality Labs 支出之間看到一些相似之處,」Wade 說:「兩者都是長期項目,沒有立即回報,最終收益也不明確。」

Oppenheimer 分析師 Jason Helfstein 在財報後調降 Meta 評級,寫道「儘管營收機會未知仍大幅投資超級智慧,反映了 2021/2022 年的元宇宙支出模式。」

缺乏企業級業務成隱憂

Meta 並非唯一讓投資人對 AI 支出感到擔憂的科技巨頭。微軟 (MSFT-US) 財報公布後股價也下跌,但跌幅較溫和,原因是投資人看得到 Azure 雲端業務如何將 AI 投資轉化為實際營收成長。

相較之下,Meta 的處境更艱難。亞馬遜 (AMZN-US) 和 Alphabet(GOOGL-US) 財報後股價上漲,因為它們都擁有企業級雲端服務,能直接從 AI 熱潮中獲利。但 Meta 主要仰賴廣告業務,缺乏這類能將 AI 投資快速變現的企業客戶業務。

法國巴黎銀行全球軟體研究主管 Stefan Slowinski 是財報前唯一給予賣出評級的分析師,他直言 Meta 的商業模式嚴重缺乏多元化,也沒能建立真正的企業級業務,還有元宇宙策略失誤的前例。

Meta 第三季投資資本報酬率為 25%,較前一季創紀錄的近 32% 明顯下滑。儘管如此,報酬率仍遠高於 2023 年水準,當時元宇宙野心推高了支出。

Slowinski 指出,Meta 將數千億資本支出變現的唯一方式是增加廣告收入。「我確信假以時日能做到,但需要時間。」

財務品質引發疑慮

投資人的擔憂不只是支出問題。美銀 11 月 2 日報告警告,Meta 使用表外債務和大額沖銷,導致實際淨利與調整後盈餘差距擴大,可能代表「獲利品質惡化」。

但 Meta 仍有亮點。營收預計今年成長 21%,至 2028 年前都將維持雙位數成長。淨利在今年持平後,明年預計成長超過 25%。

估值面也相對便宜。Meta 本益比僅 19 倍,低於十年平均,是科技七雄中最便宜的股票,甚至低於標普 500 指數的 23 倍。

管理約 14 億美元資產的 Matrix Asset Advisors 投資長 David Katz 認為,股價下跌「令人費解」,反而是買進機會。他強調:「元宇宙是失敗的賭注,但 AI 帶來市場優勢和獲利的路線圖更清晰。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金額龐大、缺乏監督,其他沒有可比性。」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