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人造太陽」預計2027年竣工 有望全球首個實現聚變發電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 10 月 25 日向世界分享了中國「人造太陽」項目的最新進展,她指出該裝置預計將在 2027 年竣工,並有望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實現聚變發電的裝置。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國「人造太陽」預計2027年竣工 有望全球首個實現聚變發電(圖:shutterstock)

據陸媒《財聯社》報導,這項被稱為「BEST 項目」(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的工程,正標誌著核聚變發展前景逐漸清晰。


位於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 項目),近期在主體工程建設方面取得了關鍵突破。據央視新聞報導,10 月 1 日,BEST 裝置主機的關鍵部件——杜瓦底座成功研製並順利交付。這個巨大的部件已精準落位安裝在主機大廳內,象徵著項目建設步入了新階段。

杜瓦底座是 BEST 裝置主機的第一個真空大部件,也是目前國內聚變領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它相當於核聚變反應主機的「地基」。該底座直徑約 18 米,高度約 5 米,總重量超過 400 餘噸。它將位於 BEST 主機的最底端,負責承載總重約 6700 噸的主機系統。由於其重要性,杜瓦底座的安裝要求極高的精度,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過 2 毫米。

杜瓦底座的成功製造、交付與安裝,是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電漿體所牽頭的項目聯合團隊完成的,並為 BEST 裝置後續核心部件的安裝和偵錯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雄一表示,杜瓦底座安裝完成後,標誌著大部件的安裝正式開始,隨後像磁體、真空室等重要的核心部件將陸續安裝在底座之上。

BEST 裝置採用緊湊高場超導托卡馬克技術路線,該技術路線是磁約束核聚變中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路徑。項目預計將在 2025 年 5 月正式啟動總裝工作,並將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演示核聚變發電。業界預期,到 2030 年,有望透過核聚變技術點亮人類的第一盞燈。

隨著 BEST 項目進入核心部件安裝階段,產業鏈的交付與後續招標也正式啟動。近期,BEST 項目已發布多項大額招標,例如加熱電源系統(6260 萬元人民幣)和偏濾器(1.9 億元)等重要部件。分析認為,隨著高溫超導技術的成熟和 AI 對聚變裝置控制效率的提升,可控核聚變商業化落地的預期正在加速。在投資層面,行業有望從事件驅動轉向訂單驅動模式,建議關注電源系統、競爭格局較好的零部件板塊,以及核電材料公司等新入局企業。未來在 2025 年至 2030 年間,預計將有超過 30 臺核聚變裝置陸續落地,總投資規模超過 3000 億元。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