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行黃金儲備超過美債持股!大家在恐慌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各國央行正積極調整資產配置,黃金持有量首次超越 美國國債,凸顯美債的風險上升。

從美國利用黃金穩定國債市值,到中國系統性推動黃金與人民幣國際化,全球金融格局正在悄然重塑,投資者與國家都在尋求新的避險與盈利策略。
統計顯示,今年 9 月,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占比首次超過美國國債,為 1996 年以來首見。
過去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美債,如今面臨投資者的疑慮;相較之下,黃金逐漸被認為是真正的「無風險資產」,成為各國投資組合中的避險首選。
專家指出,這並不代表各國完全拋售美債,而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的背景下,透過黃金進行資產分散以降低風險。儘管如此,華爾街仍從中獲利可觀。
回顧今年年初,川普再次上任後,財政策略師曾預測,川普與財政部長貝森特將透過推升金價,使美國黃金儲備市值增加至少 1 萬億美元,以支持國債化解計畫。
截至目前,黃金市值已增加約 9000 多億美元,為美國未來可能的國債化解提供了穩健金融基礎。
專家表示,這種化債方式不依賴實際出售黃金,而是透過金融操作影響市場,凸顯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工具運用能力。
專家指出,目前全球多國央行採取「黃金加法、美債減法」的策略,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部分地區,如歐洲準備沒收俄羅斯外匯儲備,也印證了此策略的合理性。
專家分析,國家儲備、國家債務與國家信用三者密切相關,理解其運作對洞察國際金融市場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推動黃金與人民幣儲備的系統性增持。近期,中國不僅增強黃金儲備,還對澳洲鐵礦石實施進口限制,以應對品質下降、結算方式爭議及庫存管理問題。
此外,中國在非洲推廣人民幣貸款,如肯尼亞、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和斯里蘭卡皆已引入人民幣債務,逐步建立人民幣國際化運作體系。
這些布局不僅保障國家儲備安全,也為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與金融博弈中爭取先機。
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層變化
分析指出,觀察美國和中國的策略可見,全球金融博弈已進入高階層面。
專家指出,理解這些高層金融操作邏輯對預判全球市場未來走向至關重要。
- 美股新週期啟動,行家關注這些基金標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中國收緊鋰電池出口!美國AI數據中心與電網能源面臨挑戰
- 中國稀土管制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代理依賴」削弱晶片設備供應鏈穩定性
- 中國回應美國加徵100%關稅與軟體出口管制:若美方一意孤行將堅決反制
- 橋水基金達利歐警告:美國債務危機迫近、國債飆升恐引發全球金融動盪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