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議成「永久談判」?川普政府關稅承諾遲未實現引發盟友不滿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英國、日本、歐盟及南韓等多個美國重要貿易夥伴正日益感到沮喪,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此前就關稅問題所作出的承諾,在數月後仍未完全兌現,導致這些國家的企業面臨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並引發了對華盛頓履行協議意願的擔憂。

英國鋼鐵業面臨困境
今年 5 月,英國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曾宣佈與川普達成一項世界領先的貿易協議,其中包括將美國對英國鋼鐵的關稅削減至零。然而,3 個多月過去,「英國鋼鐵」的貿易與經濟政策主管 Peter Brennan 表示,由於美國 25% 進口關稅的不確定性,大多數會員企業的美國訂單都在下降,甚至有製造商表示若關稅不降至零,到年底就可能倒閉。
Brennan 指出,人們愈來愈擔心,敲定鋼鐵協議的最終細節,已經不再是英美兩國政府的優先事項,雙方完成這筆交易的意願很可能都在動搖。
除了關稅延遲,美國堅持鋼鐵必須在英國「熔化和澆鑄」才能享有減免,這項要求讓英國最大的生產商之一塔塔鋼鐵英國公司難以滿足,因其高爐已於去年關閉。儘管英國政府努力爭取豁免,但塔塔鋼鐵公共事務總監蒂姆 · 拉特指出,他們聽說美國各部門「只是應接不暇」。
亞洲與歐盟汽車業
與英國類似的挫敗感和經濟損失也在日本、歐盟和南韓蔓延。儘管這三方在過去 1 個月裡宣佈與華盛頓就全面關稅水準達成寬減,但對於汽車出口而言,它們仍在等待川普的讓步。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豐田、BMW、現代等汽車徵收的高達 25% 懲罰性關稅依然存在。
儘管美國與日本在 7 月 22 日達成協議,將全面關稅和汽車關稅降至 15%,但對汽車的附加稅仍為 25%。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表示,「我們仍在持續受到損害——流血並未停止,我們希望美國儘快簽署行政命令」。據他透露,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每小時就損失 1 億日元(約 68 萬美元)。日產汽車公司預計,即便在較低關稅稅率下,仍可能遭受 3000 億日元的衝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與川普就 15% 的「全包」關稅達成協議,布魯塞爾官員認為這應是適用於汽車的關稅上限。代表德國汽車工業的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正敦促快速執行,以減輕製造商及其供應商的「巨大負擔」。VDA 主席 Hildegard Müller 表示:「由此產生的成本已達數十億,並且還在持續增加」。
南韓在 7 月 31 日宣佈與華盛頓達成貿易協議,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輸美商品徵收 15% 的關稅。儘管 15% 的全面關稅已生效,但針對汽車行業的關稅仍為 25%。貿易數據顯示,對美汽車出口額下降了近 17%,鋼鐵出口下降超過 11%。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 Joanna Chen 預計,即使在新的 15% 汽車關稅下,南韓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起亞公司今年仍可能面臨高達 50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前歐盟貿易專員 Cecilia Malmström 提醒,任何延誤可能純粹是行政程序問題。但她也指出,如果什麼都沒發生,歐盟委員會將面臨巨大壓力,需要採取報復或其他行動,特別是來自德國、義大利、法國、瑞典等國的汽車製造商。她認為,美歐協議以及其他協議中還有很多模糊之處,因此「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永久的談判和大量的拖延戰術」。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