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資金外流,亞洲市場贏得青睞,日經指數創新高,美元政策不確定性上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資金外流,亞洲市場成新寵,日經指數創新高,美元政策不確定性上升
隨著全球避險基金對市場動態的敏感度提升,報告顯示日本成為亞洲市場的新寵,日經指數首次突破43,000點,顯示出強勁的風險偏好和投資信心[1]。摩根士丹利指出,避險基金在日本科技及工業板塊的持倉增加,尤其是任天堂和軟銀集團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出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相對而言,南韓市場儘管漲幅超過30%,卻因避險基金加大做空力度,顯示出對其未來表現的擔憂。此外,隨著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接班人選名單擴大,市場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川普政府考慮的多位候選人均具央行獨立性及相關經驗,這可能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及投資者信心[2]。整體而言,市場正面臨結構性變化,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走向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日銀內部對物價壓力的擔憂加劇,市場對於10月升息的看法逐漸升溫,顯示出央行可能會改變其政策溝通方式,從模糊的「基礎通膨」轉向更具體的物價走勢分析[3]。同時,國際能源署(IEA)警告明年全球原油市場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供應過剩,預計庫存增速將超過疫情期間,這將對油價形成下行壓力,布蘭特原油期貨已跌至每桶65.71美元[4]。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市場情緒,因此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央行政策變化及全球能源供需動態,以評估未來的市場走向。
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加劇,投資者正迅速將資金轉向亞洲及歐洲市場,七月份全球非美國股票型基金吸引了136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創下四年半以來的新高,而美國股票型基金則出現63億美元的資金流出,顯示出資金流動的地理策略性再平衡[5]。美銀的調查顯示,約90%的基金經理對亞洲股市持樂觀態度,尤其是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顯著增強,這與近期亞洲市場的經濟成長前景改善及寬鬆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6]。同時,港資券商如思博控股等選擇赴美上市,意在利用美國市場的估值優勢,儘管面臨監管及市場波動風險,這一策略反映出港資券商對於突破本土市場瓶頸的迫切需求[7]。然而,美股雖然屢創新高,卻因七巨頭的主導地位而加劇市場集中風險,小型企業在關稅影響下仍面臨挑戰,顯示出經濟狀況的不均衡[8]。整體而言,市場的資金流向及投資者信心的變化,正深刻影響著全球股市的格局。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