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台灣為何失去川普?前川普政府資深外交顧問惠頓長文重點一次看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隨著美國大幅調升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大多數商品關稅,從 10% 直接跳升至 20%,前川普政府資深外交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於本週二(5 日)發表長篇評論,直指台灣與川普政府外交關係的惡化,並非偶然,而是「自上而下」系統性誤判與錯誤決策的必然結果。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前川普政府資深外交顧問惠頓:台灣與川普政府的外交關係惡化並非偶然。(圖:Shutterstock)

惠頓在文中強烈批評賴清德政府在外交、貿易談判與國防政策上的一連串失誤,錯估國際局勢,甚至每月花費 6 萬美元聘請親川普的公關公司,試圖爭取川普支持卻收效甚微,這些皆為台灣當前陷入外交困境的主因。


川普政府邊緣化台灣 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的真相

惠頓指出,此波關稅大幅調升的背景,正與賴清德原計劃過境美國紐約被迫取消的時點重疊。原本賴清德計劃訪問中南美洲,途中過境紐約,但此安排遭川普「親自否決」,導致整體行程取消。

儘管川普團隊提供改經達拉斯過境的替代方案,賴清德卻拒絕改道,最終私下取消行程,甚至將無法訪中美與在 8 月 1 日前完成雙邊貿易協議的責任都歸咎於川普。

然而,美國政府內部人士否認這一說法,指出只要賴清德放棄堅持紐約過境,川普其實原本願意批准其經達拉斯入境。

外界雖多將川普的拒絕解讀為專注與中國談判的布局之一,但惠頓強調,台灣的問題遠比中美關係、甚至即將舉行的習川峰會來得深遠與棘手。

他直言:「台北所處的悲慘的處境由來已久,難以輕易扭轉。」

賴清德未主動致電祝賀川普 錯失建立重要個人連結的關鍵時刻

惠頓進一步分析指出,賴清德失去川普信任的關鍵之一,是去年川普贏得總統大選後,未主動致電祝賀,錯過建立個人連結的黃金時機。

對比前總統蔡英文於 2016 年川普當選後,主動致電並成功通話,雖然引發中國不滿,卻成為台美歷史上少有的外交突破。

惠頓批評賴清德與其外交團隊對川普缺乏理解與政治判斷,應由川普自己決定是否接聽祝賀電話,而非僅以發言人聲明形式應對。他直言:「這種做法令熟悉華府事務的人感到錯愕,也與四年前台灣官員對拜登上任時的積極態度形成強烈對比。」

副總統蕭美琴全球派形象惹怒川普陣營 加深台美政治隔閡
 
惠頓在文中更是特別點名副總統蕭美琴,形容她是「外交失誤的代表人物」。

蕭美琴長期與美國民主黨交好,甚至被共和黨視為「反川普」的象徵。她曾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支持拜登對烏克蘭的援助,在川普支持者眼中,這種「覺醒派外交」被視為不必要且具風險的立場。

更諷刺的是,台灣總統府曾宣稱蕭美琴為「華府最具影響力的大使之一」,但隨著共和黨掌控華府、川普重返白宮,這樣的評價不但荒謬,也完全無法說服現實政局。

惠頓指出,即使面對局勢轉變,賴清德仍延續蕭美琴所主導的親民主黨外交方向,並於 7 月會晤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席 Damon Wilson。該基金會曾長期妖魔化川普,甚至有董事將其比作希特勒與史達林,參與此會對台灣形象無益。

此外,蕭美琴所推崇的人權倡議機構「人權產業綜合體」(Human Rights Industrial Complex),也被川普視為「民主威脅」,並努力切斷其聯邦資金來源,進一步凸顯台美價值觀的分歧。

台灣「晶片」形象失真 美方懷疑涉及技術竊取

惠頓直言:「與其說台灣是對抗中國的資產,不如說它在多數關心外交政策的美國人眼中被視為一種負擔。台灣不僅可能將美國捲入一場不願參與的對中戰爭,美國社會對台灣也缺乏文化上的認同感,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必須保衛」的對象。」

惠頓批評,台灣一再強調「晶片國家」地位,卻無助於消除川普對其科技竊取的疑慮,因為川普堅信,台灣半導體產業竊取了美國科技。

他指出,2008 與 2018 年間,美國司法部對多位台灣工程師提出竊密指控,雖然未完全定罪,但已在華府形成負面印象。

部分半導體業者更坦言,1990 年代確實曾透過反向工程分析美國晶片設計,進一步傷害了雙邊科技信任基礎。

國防預算問題 賴清德提升軍費毫無誠意

同時,惠頓還指出,川普對台灣軍費支出亦感到不滿。雖台灣聲稱將國防預算提升至 GDP 的 3%,但在賴清德主政期間仍出現削減軍費的動向。

惠頓以以色列為例,稱其人口僅為台灣一半,但國防開支卻超出台灣兩倍以上,而川普及其國防顧問 Bridge Colby 更是曾建議,台灣應將軍費提升至 GDP 的 10%,效仿以色列的歷史模式。

然而,台灣從未出現是否達成此目標的公共討論,更遑論政策規劃。美方認為,台灣對於「溫和提高軍費」的承諾亦未兌現,顯示缺乏真正的戰略決心。

726 罷免案全敗 川普對賴清德信任瀕臨破裂

在國內政治層面,7 月 26 日民進黨發起的多項罷免案敗北,也進一步削弱賴清德的政治正當性。

惠頓認為,賴清德僅靠對中強硬與操弄統獨議題,無法解決人民對經濟與民生的不滿,逐漸失去選民信任。

同時,民進黨對經濟關鍵議題缺乏具體回應,包括移民政策鬆綁、企業監管簡化、降低能源成本等。

此外,對美農產品仍設關稅與審查障礙,令美企無法進入台灣市場,且台灣更是對中國資金全面封鎖,即使未涉國安疑慮,也反映出台灣政策僵化,造成資金流入受阻。

惠頓認為,民進黨政府把外交與對美關係過度建立在文化立場和政治表態上,卻忽略了具體成果(如國防投入、貿易開放等),都讓台灣在川普陣營眼中變得「不值得投入支持」。

「買通川普」外交策略失敗 賴清德高價聘請親川普公關公司收效甚微

為緩解與川普政府的矛盾,台灣駐美代表處自 5 月起每月斥資 6 萬美元聘請 Ballard Partners,這家以「親川普」著稱的公關公司負責對美遊說。

但惠頓直言,此舉不但無效,還被川普陣營視為「外交上的侮辱」,且 Ballard 已失去部分影響力,且不再是川普圈內的關鍵代理人。

惠頓強調,台灣過去過度倚賴與民主黨互動,錯估共和黨在當前局勢中的主導地位,使華府對台灣的誠意與戰略眼光產生嚴重懷疑。

台灣面臨全球秩序重塑 需真正建立川普政府信任

惠頓最後總結,台灣面臨的問題,並不僅是外交挫敗、防衛不足或錯誤承諾,更在於根本未試圖認真處理這些問題,也無法理解、對應美國正在崛起的「新右派」浪潮。

這種缺陷,無法透過砸錢請遊說公司,或邀請失去影響力的前官員來台接受榮譽勳章加以彌補。

惠頓表示,川普已為全球主義與冷戰後時代劃下句點,當前世界正逐步邁入一個新秩序,核心力量即為美國新右派。他們雖不見得場場勝選,但其影響力將在未來數年主導共和黨、川普政府,甚至整個美國政壇。

惠頓警告:「台灣必須認真應對這個完全不同的新局面,而這也勢必促使台灣本身的政治結構出現某種深層變化。」



Empty